電影是青少年十分喜愛的一門藝術(shù)。在孩子們的成長過程中,許多優(yōu)秀的影片通過直觀的藝術(shù)手段,感染和鼓舞著青少年選擇人生的走向。
一、電影與學科相結(jié)合
為開展電影課題研究,學校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我們最大程度地發(fā)揮所購置影片的作用。學科教學中有些內(nèi)容、知識,借助相關(guān)影片進行直觀教學,更利于學生的掌握。電影能綜合運用圖像、聲音、色彩等來再現(xiàn)自然和人類社會現(xiàn)象。魯迅先生65年前就曾說過:“用活動電影來教學生,一定比教員講義好。”電影走入課堂以后,尤其使語文課的教學變得水到渠成。《狼牙山五壯士》是小學四年級語文課本中的一篇名章。五名紅軍戰(zhàn)士為掩護部隊主力,頑強的與敵人搏斗、最后跳崖的故事,悲壯中透著壯士們的英勇豪氣。本課的教學目的,要使隊員了解并學習五壯士為祖國、為人民不惜獻出生命的可貴精神。而殘酷的戰(zhàn)爭離這些蜜罐中長大的孩子們太遙遠了。怎樣讓孩子們更加形象、深刻的理解五壯士的壯烈之舉?電影《狼牙山五壯士》幫了大忙,盡管這部國產(chǎn)片拍攝時間早,又是黑白片,但絲毫沒有影響到影片效果。孩子們聚精會神,看得十分投入,當影片演到五壯士在狼牙山頂峰用僅有的武器,用石頭與一撥又一撥蜂擁而至的敵人作殊死搏斗時,他們不由得緊皺眉頭,攥起了小拳頭。五壯士勝利完成任務(wù),在雄渾的背景樂曲烘托下英勇跳崖的時候,不少學生的眼中已閃爍出淚花,沒有反復的講解,沒有分析說明,英雄人物不屈不撓,頑強的斗爭形象就這樣深深的印在學生的心中了。
教育的最高目的不外乎是追求學習“學力形成與人格形成”的統(tǒng)一。我們所面對的隊員正處于認識事物與辨別是非的關(guān)鍵時期。他們渴求有更多、更有趣、更新鮮的知識來充實他們有限的知識天地。而“電影課”這一深厚的資源可以彌補這一缺憾,并能把教學推到更高、更新的臺階。
二、影視與少先隊活動相結(jié)合
正常的人際交往能夠鼓勵人們積極向上的精神,培養(yǎng)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社會價值感和社會適應(yīng)能力,形成樂觀、遠大的人生觀,從而使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反之,由于人際關(guān)系不良而形成的自私、狹窄、自卑、嫉妒等,則有礙身心的健康。獨生子女的成長環(huán)境容易造成自私自利、唯我獨尊、嫉妒等性格,為了調(diào)整他們的這一心態(tài),教師們運用了多種方法進行教育,效果都不是太理想,而通過電影進行自我教育卻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結(jié)合學校的工作我們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影視活動。
說電影:觀片后,要求隊員向家長復述電影情節(jié),或舉行主題辯論會。通過這些活動,培養(yǎng)隊員的觀察力、記憶力、口頭表達力和語言組織、概述能力。
評電影:學校課題組每期舉辦一次“小小金嘴評電影活動”和“觀片心語”活動,讓隊員抒寫自己的真情實感,提高隊員的寫作水平;影評活動,激勵隊員多個角度思維,感悟電影的思想性與藝術(shù)性,揮灑自己的個性與靈性。
唱電影:許多優(yōu)秀影視歌曲,其思想性、藝術(shù)性非常高,深受隊員喜愛。因此學校課題組編輯了《優(yōu)秀影視歌曲伴我成長》作為我校音樂教學的校本教材,舉辦了“優(yōu)秀影視歌曲合唱比賽”、“獨唱賽”、“表演唱比賽”等系列活動,不僅豐富了學生校園生活,提高隊員了審美能力;同時,讓隊員在歌聲中受到熏陶,提高了思想品德素質(zhì),凈化了心靈。
在活動中隊員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鍛煉,隊員通過討論、表演故事情節(jié)、與電影人物“換位”等活動,去體會人物之間的合作精神,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相互尊重、互相協(xié)作的精神,對形成人與人之間密切合作的群體意識,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電影課深刻影響著隊員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電影課題開展后,我們發(fā)現(xiàn),受電影人文教育的影響,隊員素質(zhì)發(fā)生了深刻變化。電影庫向孩子們展示了一個五彩繽紛的廣闊天地。孩子們通過看電影認識了民族英雄林則徐、地動儀發(fā)明者張衡、抗日小英雄王二小、戰(zhàn)斗英雄董存瑞、女科學家居里夫人等中外名人;看到了萬里長城、長江三峽、敦煌石窟、黃果樹瀑布等祖國的壯麗美景;知道了國歌的由來、開國大典的意義、動物之最、圓明園毀滅原因等常識性知識。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