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為了誘發學生的求知欲,調動學生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有效時間,使課堂高效率滿足學生的需求,要求學生具有較高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和生活經驗的積累等,這就使得一些學生在物理學習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產生畏難心理。因此,我們可以利用物理學科特點和屬性,嘗試各種措施來活躍課堂,探究物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一、增強學生自信心
教育學和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普遍都有一種自我實現、獲取承認、取得成功的需要和渴望。成功時,會興趣倍增,情緒高昂,干勁十足;失敗時(特別是多次努力失敗時),就會產生畏難情緒,興趣全無,死氣沉沉。實際上,有些學生感到物理難學并不都是因為他們的智力問題,相比而言,非智力因素占相當大的比重。因此,盡量給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提高他們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自信心,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促學方法。
例如,在講《汽化和液化》這一節內容時,讓一個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來做“觀察塑料袋的變化”這個實驗,這學生有點窘迫,我鼓勵他:“試一下,你肯定行。”于是該學生直起了腰,挺直了身子,自信地把實驗成功的做完,同學們對這位學生也送去了贊美的目光,因為這個簡單的實驗,他慢慢樹立了學習物理的信心,成績也逐步得到了提高。
再如,作業按層次布置,作業中基礎題要占大部分,少量的拓寬題,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在批改作業時,可以適當用文字評述學生作業的情況,比如作業做得好的有哪些方面,哪些方面需要改進,這樣的作業批改更加體現了因材施教的原則。講評作業和試卷時,要充分挖掘中下生的閃光點,給予適當的精神鼓勵,甚至是適當的物質獎勵。
可以說,教師的信任和鼓勵,會增進師生間情感的交流,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揮非智力因素對學習的正面影響,整個課堂會因此而變得親切、自然、愉快、順暢,課堂氣氛活而不亂。
二、創設問題情境
“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個重要理念,利用學生熟悉的自然現象、生活、生產情境以及所關心的熱門科技話題提出問題,創設問題情境,可以使學生認識到物理學的現實意義,使學生感覺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激發學生愉悅心情,觸發學生手的情感和求知欲,更能提升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
例如,在《汽化和液化》一節的教學中中可以設計這樣一些問題情境:(1)曬在太陽底下的衣服一會就干了,衣服上的水哪去了?衣服怎樣曬容易干?(2)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水中的氣泡變化有什么不同?(3)水沸騰時溫度是否在不斷升高?(4)水沸騰時壺口什么位置“白氣”最多?(5)霧一般在什么時候出現?太陽出來后為什么霧就會消失?學生通過完成這些問題后加深了對汽化概念的理解,了解了蒸發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因此,問題情境的創設,我們要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為背景,不僅能讓學生知道物理學習內容是現實的,有用的,而且還能提高學生應用物理知識能力。
三、優化實驗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是學生的指揮者、領路人,在物理課堂上,教師一定要注意通過實驗的形式,正確地引導學生進行物理實驗。并且,我們要優化物理教學實驗,加深學生學習與生活之間的契合度,讓這二者之間不再生疏,不再出現以往脫軌的情況,或者是所學非所用的境況。教師在進行物理實驗的同時,一定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有力地引導學生帶著思考,獨立地完成物理實驗。
實驗進行時,教師教學應該結合具體的實例進行講解,引發學生的獨立思考精神,培養學生的物理精神。同時,教師要學生自己親手做實驗,增加手動操作,更能夠促進學生的興趣與學習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壓強的實驗,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連通器進行實驗,實驗以后可以舉一些生活之中的例子。如,一升的藥針能抽取多少藥液;汽車裝載貨物為什么要限重;駱駝能夠適應沙漠除了因為有駝峰,和它的腳有怎樣的關系,發散學生思維的時候,更為學生普及了知識領域。
這樣,對于學生與知識之間的理解程度,將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過程,學生消化知識,增長自己的知識,進而提升自己的相關內涵。
初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師可以精心設計教學,切合物理學習主題,設法提高學生學習自信心,創設好問題情境,做好課堂物理實驗。這樣,才能有效促進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引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走向高效。
責任編輯 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