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立創新創業教育的理念
創新創業教育在美國已經有了一段很長的歷史發展過程。目前,美國是全球創新創業教育比較成功的國家之一。美國的邁爾斯·梅斯教授于1947 年在哈佛大學商學院為 MBA 學生開設“新企業管理”課程,彼得·德魯克于 1953 年在紐約大學開設“創業與革新”課程,以培養學生自我創業能力為目的的創業教育在美國興起。 開始的時候創業教育僅僅作為商學院的邊緣課程而存在,隨后創業學作為商學院本科生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專業誕生,再到后來創業學科突破商學院的邊界而成為所有學生的學習內容,創業教育逐漸成為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創業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培養學生個人創業所需要的觀念和技能,使他們能夠辨認出別人可能忽視的機會;培養他們的洞察力,使他們采取可能的行動。至此,高等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實現了從就業教育向創業教育的轉移,美國教育培養目標的多樣化使各個高校普遍都開設創業教育課程,形成了完整的創業教育體系和濃厚的創業氛圍。在當今知識經濟迅猛發展、建設創新型國家,以及高等教育大眾化等背景下,高等教育迫切需要與時俱進,樹立一種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理念。這種全新理念的核心應當是將創新、創業與就業三者融為一體,體現內涵的兼容性、對象的廣泛性、模式的多樣性、過程的滲透性,做到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貫穿大學學習始終,貫穿所有教學、科研等活動。
二、大學生就業指導的現狀和特點
據教育部網站消息,2013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為699萬人,比2012年增加19萬人,再創歷史新高,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現狀非常嚴峻。在2008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視頻會議上,教育部部長周濟要求,2008年所有高校都要把就業指導課作為必修課或必選課,要專門制訂課程計劃。高校要全面加強就業指導服務工作,努力提高服務水平。進一步落實就業指導人員、機構、經費“三到位”,提高就業指導服務的“全程化、全員化、信息化、專業化”水平。目前,全國的本科以及高職高專等院校都已經開設了就業指導課,把就業指導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中去。
1. 成立就業指導教研室,就業指導主要通過就業指導課體現
為了提高就業指導的水平,加強就業指導的力度,教育部對大學生就業指導中的就業指導課有了更進一步的規定:必須成立就業指導的教研室,名稱由各個學校自行確定。例如:就業指導教研室、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教研室、大學生職業生涯與就業指導教研室等。不同名稱的教研室主要工作還是圍繞著就業指導這個主題。教研室存在的依據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就業指導的水平,通過教研室活動、集體備課、教學活動研究等提高整體就業指導課的水平。
2. 就業指導形式單一,效果不明顯
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主要是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入學職業生涯教育講座、社會實踐實習、模擬招聘會等形式開展起來的。在就業指導中的幾大模塊:職業生涯規劃、求職實際技巧、職業素質培養等主要是通過課堂講授,學生被動地聽以及接受知識。當前的就業指導普遍停留在促進畢業生就業的層面上,“形式主義”大行其道。開座談會、搞幾場校園畢業生供需見面會,利用網絡宣傳當年的就業政策,就完成了當年的就業指導任務。高校就業指導之所以讓學生感覺到學不到什么東西的最主要原因是在就業指導中缺乏長期地有意識地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在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等環節必須要進一步對創新創業能力進行深層解讀,將實際工作做得到位、做得更細。
3. 就業指導目標就是為了追求高的“就業率”
每年各高校都召開就業工作會議,除了布置各個院系的就業工作目標外,第一把手還要和各個院系就業工作負責人簽訂就業工作目標責任書。就業率是否達標是衡量就業工作是否合格的一個重要標準。盲目地追求“高就業率”會導致就業指導最終目的就是統計就業人數,一切以數據說話。對畢業生的求職心理、對陌生環境的適應性、發揮自身潛能、創造創新能力的培養等就業指導工作并沒有予以非常的關注,這是不符合就業指導的宗旨的。就業指導應該以人為本,服務為輔。就業指導工作作為大學生邁向社會的第一步,應當突顯其服務性,而不是盲目的追求就業率。就業指導如果缺乏服務意識,那么就業指導工作到最后也就無法真正體現就業指導的真正內涵和目標,也無法適應當前復雜多變的就業形勢。
三、創新創業教育理念與就業指導相結合
就業指導應以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作為著力點。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創新創業教育為導向,以職業技能為核心,以道德修養為重點,以社會實踐為保障”,健全就業指導的工作體系,培養全方位發展的畢業生。
1. 在就業指導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的任務是幫助學生了解自己所學專業的知識框架、就業方向、崗位特質、特殊能力和一般能力要求,引導大學生明確就業方向和自我發展方向,并從中貫穿職業精神的教育,進行企業文化的滲透。學生要通過多種活動,培養職業興趣,挖掘潛力,培育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2. 在就業指導課堂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要力求解決學生的實際問題,要在就業指導課堂中,針對大學生所關注的就業問題,注重對學生開展正確的擇業觀、就業觀、成功觀教育,突出吃苦耐勞精神、社會責任感、服務意識、創新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通過觀點討論、案例分析、優秀校友回訪現身說法等多種形式的教育,幫助學生確立誠實守信、愛崗敬業、相互尊重的職業道德觀。
3. 通過鼓勵、支持和組織學生參加校內外就業實踐,讓學生切身感受當前的就業形勢、市場行情、專業前景等,根據每個學生的具體實踐情況,再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在就業實踐中滲透創新創業教育,其中,職業綜合能力訓練是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實施環節。職業綜合能力包括專業技能和崗位基本任職能力等,如學習能力、分析能力、對事情的處理能力、書面表達能力、口頭表達能力、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以及職業精神、職業道德、職業修養的培養等內容。創新創業教育以涉及學生利益的就業指導作為新的工作重點,是創新創業教育突出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構建推動社會經濟發展的一項基礎工程。無論是學校的就業指導老師還是系部的書記、輔導員等都要緊緊把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的新動態、新特點、新需求,將創新創業教育做深、做細,充分發揮創新創業教育的引導作用。
要將創新創業與就業指導教育放在人才培養方案內,以戰略高度加以全盤考慮,包括課程設置、教育內容、實踐環節、配套措施等等,將創業教育辦成集課堂教學、實習實踐、創業專題與指導、政策解讀、就業個體咨詢服務、名校友案例展示的綜合教育機制。形成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體系、就業指導課程教學體系、實踐實習體系和反饋評估體系。逐漸形成以大學生職業素養、創業指導、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就業指導等為核心課程,在不同的年紀有針對性開展各類實習、實訓、實踐、相關課程及競賽活動,其他專業及基礎課程為延伸的科學創新創業教育發展體系。充分利用網絡信息的便利性,設計網絡版教學模塊,創建虛擬實踐模塊,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參加創業創新活動,加強對學生畢業實習的指導。
除此以外,還要通過反饋體系隨時掌握創新創業教育的實施情況??梢酝ㄟ^建立社會中介教育評估機構和高校內部評估機構的方式,分別組織實施社會和院校兩級創新創業與就業教育發展性評估。也可通過納入本科教學評估體系及學校內部的績效考核體系進行統一評估。此外,要建立一套跟蹤調查體系,把調查結果反饋作為評估的重要依據之一。要實現完整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就要將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貫穿于整個大學階段。要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放到貫穿整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與就業指導的核心位置。
責任編輯 潘孟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