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考試制度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關鍵
有人認為搞素質教育,就不要考試,這是一種誤解。實施素質教育不是要廢除考試制度,而是要改革和完善考試制度,要實現考試制度科學化,使考試服從于并服務于提高國民素質這個總目標。
目前,職中語文的考試太多太濫,考試內容和方法大多偏離了提高學生素質的軌道,考試方法死板、機械,引進所謂標準化試題后,更是逼著學生讀死書、死讀書,不允許學生有理解、思考、想象的余地,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活力,把教和學的過程引上了僵化的道路。
為了改變這種狀況,必須加大考試科學化、合理化研究和試驗的力度。試題不應引導學生死記硬背,而要考察學生的觀察、理解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為了全面考察學生各方面的能力,考試應采取多種形式,包括調查、考核、口試、筆試、社會實踐等。不僅考查學生掌握語文學科文化知識的狀況、基本技能水平,而且考察認知能力、運用能力、創造能力和自學能力,要使學生的學習興趣、意志、習慣等非智力因素能不同程度地在考核中得到體現。
考試的目的不僅僅是測量,必須注重其本身的教育性。考試的教育性主要體現在構建學生“全面自由發展”的環境。體現在學生個性的培養上,包括:(1)考試應鼓勵學生有獨立思維、獨立見解,避免學生只會亦步亦趨地跟著教師走,甚至只會按照教師規定的思路解決問題;(2)在學生達到語文課程的基本教學要求的基礎上,鼓勵他們發展自己的興趣特長,而不是為爭取所謂“全優”,造成平均發展,使學生的潛在能力充分發展,加速其成才過程;(3)考試應鼓勵學生具有超脫書本的創造精神;(4)考試應引導學生注重語文知識結構的合理性,建立堅實寬厚的知識基礎。
課程改革是素質教育的支柱
《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試用教材語文(修訂本)》按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培養目標的要求,既注重語文基礎知識,又突出語文試用能力以及學習方法、思維方法的培訓。這套教材最可貴的地方是:特別注重理論學習聯系實踐應用、加強了語文學習同社會的聯系,專門訓練現代社會特別需要的幾種語文實用能力的范例為主,學生自主學習,并在現實生活情境中的獨立處理、解決問題的能力,卻沒有得到很好地鍛煉。
因此,我覺得應建立活動課程與語文學科課程相統一的課程結構體系;在課程實施上,強調師生合作以及個性化的教學新體系,要求學校教育在探索性、實踐性和體驗性等框架下進行創造性的教和學;在課程管理上,注重民主化、科學化、均權化;在課程評價上,注重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特別強調形成性評價、發展性評價。
活動課程是對學科課程的驗證與補充。現實生活中的很多知識并不像學科課程中的知識那樣以分門別類的形式存在著,它們是理論性與應用性、分類型與綜合性等多種知識形式融合在一起的整體。學科課程的這些缺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健康發展與素質的全面提高。而活動課程多事圍繞一個問題或活動的主題來組織的,所側重的恰恰是綜合性、應用性知識。
培養學生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是素質教育實施的重點
我們教育出來的學生,老師怎么說,他們就怎么說,老師怎么做,他們就怎么做,沒有自己的創見。學校也沒有為學生提供獨立研究、獨立動手能力的發展所需的時間和空間。久而久之,學生已習慣了沒有主見,創造力也就會隨之消失了。
對比美國的教育,我們可以發現一個很有啟發的現象:他們相信孩子具有同成人一樣的獨立研究、獨立動手的能力,并十分講究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他們的學生從小學二年級就已要自己收集自己感興趣的資料,寫出科普小論文。雖然這些論文比較簡短,但他們收集資料、閱讀、找觀點、組織文章……一步不差,一絲不茍。從決定題目,到從眾多書籍中發現對自己研究有用的資料,到著手寫文章,孩子始終處在一個獨立工作的狀態下,他們必須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去篩選材料,去決定“研究”方向……這個收獲遠比科普小論文本身更具有價值。
而我們的職高生,寫出一篇科普論文已是很難,寫出有見地的更是極少,甚至沒有!因此,教會學生獨立寫出自學研究報告,并定期舉行科普論文展覽,開設閱讀自學課,應是職中語文素質教育實施的一個重要內容。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