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學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實現作文過程的完整性,強調面向學生的真實廣闊的生活,實現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感受的再現。那么,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如何較好地貫徹實施新課標下的作文教學理念和指導學生進行生活化作文呢?
一、觀察事物,認識生活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觀察,是認識生活,獲取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教師在指導學生觀察事物之前,要交代清楚觀察的對象,范圍和目的,使學生觀察事物時注意力集中,仔細、全面,深入地了解、觀察事物,并在觸摸事物中發現其特征、規律。
例如:一次習作課:“認真觀察一處景物,注意抓住特點,了解事物的靜態和動態,再自己確定題目,寫一篇作文?!边@是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作文要求。為了讓學生寫好這次作文,我大膽地讓學生走出課堂到學校后邊的荷花池進行實地觀察、體驗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生活,融入了大自然,欣賞荷塘美景。他們的心情頓時顯得輕松自在,教學氣氛變得熱烈而活躍,觀察興趣隨之倍增。此時,學生便給荷花池的美景打動了。大家很快便你一言我一語:有的說“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山頭”;有的說“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有的說“小立池塘側,荷香隔岸聞”;有的說“青蛙姑娘唱起優美動聽的歌兒”;有的說……通過實地觀察,生活體驗,學生充分發揮了主體地位,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得到了有效地培養。
二、活動再現,體驗生活
活動場景,能使學生找回記憶中丟失的瞬間,喚起美好的回憶。例如一次課外活動課上,學校組織五、六年級進行一次班際籃球賽,我不經意的把同學們的比賽精彩的倩影錄制下來。第二天,我卻結合此時此景的比賽場面,要求學生寫一次有意義的活動。在寫作之前,我以影像的形式播放了那天同學們在操場上精彩比賽的畫面,從現場的尖叫聲、拉拉隊的助威聲、歡呼聲、口哨聲……多精彩刺激的畫面??!教師創設了學生熟悉的籃球場的情景,以影像的形式再現了比賽活動的情景,能讓學生浮想聯翩,想到一個人、一件事、一個場面、一個情景……這樣,學生就很快地構想自己奇妙的籃球世界,插上想象的翅膀,展開聯想,試著編寫一個個有趣精彩的故事。這樣,學生就有話可說,有素材可取,寫起作來便順理成章了。
三、情景表演,模擬生活
課堂表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扮演文中的角色,依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借助一定的道具用動作、神情、語言等手段,形象生動地再現故事情節的活動。
例如教學《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一文,其中動詞的準確運用兼心理活動的細致刻畫,使小嘎子頑皮機敏、爭強好勝、富有心計的個性特點躍然紙上。在學習課文后,我請學生依據對文本的感悟上臺表演摔跤的場面,讓他們把當時小嘎子和胖墩兒比賽摔跤的情景重現出來。當時,課堂上掌聲、歡呼聲不斷。在編、演的過程中,學生有極濃厚的興趣,在興趣中陶冶情操,在快樂中體驗成功感。這節課我就是根據兒童的好動,模仿能力強的特點創設出了特定的情境,讓學生動起來,讓課堂活起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這樣,通過情景表演,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就不言而喻,人物的形象就躍然紙上,這樣學生更好地再現人物的形象和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了。
四、動手操作,創造生活
作文教學中,教師利用學生的好奇、好動的特點,有目的地適當安排學生動手操作,為學生的學習活動創設問題情景,使學生在動手操作實踐中體驗、創造生活。
例如:一次習作課上,教學伊始,我為了調動學生積極的學習興趣,便用實驗操作來指導學生,學生聽了今天老師要做一個雞蛋浮起來的實驗。同學們個個睜大雙眼十分好奇,心想,作文課怎么改上科學課了,不知道老師到底想要干什么?是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這充滿好奇的期盼中我們體驗式作文課也開始了。
首先我在課上做了板演,然后大膽地讓學生動手操作,同學們都紛紛欲試把雞蛋小心翼翼地放入清水中,并在水中加入了少量的鹽,不停的攪拌,觀察雞蛋在水中的變化,由觀察到說,同學用聯想把雞蛋搖搖晃晃地沉入水中的樣子,直起身子浮起了的動態寫具體,一點也不困難,學生完成的很輕松。孩子們歡呼雀躍的神情表現得淋漓盡致:有的學生說“雞蛋像個小水泡搖搖晃晃的升到水面上”,有的學生說“雞蛋像個潛水員浮到水面上呼吸新鮮空氣”,還有的學生說“雞蛋像個偵察兵浮到水面上看看外面是不是有危險”。是呀,說得多好,在我不斷的表揚下,學生們的想象越來越神奇,說出來的句子一句比一句精彩。有的時候我們總說學生不會寫作文,我想這是我們教師點撥得不到位,只要抓住時機,正確引導,給學生動手創造的機會,作文教學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責任編輯 黃日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