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技古董是指那些積攢百年沉淀、擁有精密嚴實的制造工藝、機械質感風格強烈的儀器或設備。古董車和古董相機,是其引入這一概念的首次試水。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藏家們在拍場上角逐的往往是書畫和古瓷重器,而隨著近兩年國內藝術品市場的幾番調整,我們同樣能看到那些逆勢上升的瓷雜版塊,以及諸多新興的拍賣門類,甚至是突破傳統營銷思路的交易模式。都讓藏家們耳目一新。市場的格局也在這樣的價值挖掘中開始產生變革。
古籍唱片有戲 “科技古董”發力
2012年的藝術品市場可以說是柳暗花明的一年。在瓷雜版塊中,古籍菩本成為拍場黑馬。北京匡時重點打造的“過云樓藏書”在春拍中拍出2.16億元天價,創下古籍價格的世界拍賣紀錄,同時也引發了人們對古籍菩本收藏價值的關注。與此同時,文人墨跡和文人藏品也開始成為市場的新亮點。在2012年中國嘉德的“文人情懷”專場中,梁啟超贈與梁思成、林徽因的中國古代建筑名著《營造法式三十四卷附錄一卷》成交高達218.5萬元。周作人撰書、魯迅批?!度毡窘晷≌f之發達》手稿以184萬元成交。雖然,在以往的市場中,古籍善本收藏較難普及,因在業界看來,其文獻價值遠大于藝術價值,還屬于偏門小眾收藏門類,唯有擁有史料情懷的藏家介入其中,但實際上,古籍善本所包含的文獻和文物價值難以估量,又因其資源稀缺性使得這一撥的藏家隊伍逐年擴大,促使其價格上揚,但從其市場價值和營銷模式的挖掘來看,才剛剛起步。
目前拍賣市場上的古籍文獻主要可以分為刻本、墨跡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獻等。隨著北京匡時推出的《錦繡萬花谷》的成交,宋元版書無疑是目前刻本收藏的最熱藏品,有業內專家建議藏家在近期可重點關注明、清甚至民國時期的精刻本。這些版本原先并不被收藏界重視,但近年的市場表現極其強勁,且門檻不高。同樣的,墨跡本是近年來最為搶眼的品種之一,又可分為抄本和校本兩類。一般來說墨跡本大多是孤品,而碑帖、信札以及文獻等,則是近年來古籍菩本拍賣市場新興的品種,也是最受市場關注的品種,特別是信札。
劍走偏鋒的北京華辰在2012年秋拍中也有自己的獨門絕招,隆重推出了老唱片專場拍賣。上拍的1000余張唱片發行時間跨度由清末至上世紀90年代;發行公司包括百代、大中華、高亭、勝利、蓓開、麗歌等各大唱片公司:內容涵蓋戲曲、曲藝、樂曲、名人講話錄音、朗讀片、革命樣板戲、民族音樂、流行歌曲等各個種類。清末手刻片和清末單面片是這批唱片中的一大亮點。20世紀初外國唱片公司清末手刻唱片及單面片是傳入我國的第一批唱片,當時百代公司銷售的唱片,是事先在中國請一些著名的京劇演員將唱詞錄制好后,手工用刻刀在片芯上刻上片名、片號、演唱者名字。手刻唱片的歷史很短,只有短短幾年時間,并由于是手工制作,發行量極少,又主要是向王公貴族及富商巨賈發售的,所以現在市面上并不多見,是唱片中的真正“古董”。尤其是在清末單面片中,由著名劇作家、京劇演員汪笑儂灌制的《瓜種蘭因》被譽為“中國第一出外國京劇”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尤為難得。
北京保利也是另辟蹊徑,在2012拍賣中借鑒Westlitch拍賣會和香港邦翰斯的徠卡相機專拍主題設計,在內陸率先推出科技古董概念,并在12月初舉辦了首場“科技古董”專拍。除卻一輛勞斯萊斯古董車,共有105件精美相機、鏡頭、攝影套裝等拍品亮相本次專場,所有相機拍品分別來自自國內外藏以及徠卡歷史博物館的私人藏品。其中一臺為紀念攝影技術誕生150周年、徠卡攝影75周年的徠卡M6原型機與一枚R6相機的套裝組合以這一全場最高價977500元被一位藏家收入囊中。
據保利科技古董業務助理柴詩軼介紹,科技古董是指那些積攢百年沉淀、擁有精密嚴實的制造工藝、機械質感風格強烈的儀器或設備。古董車和古董相機,是其引入這一概念的首次試水?!叭绻f一幅油畫是感性的美,那科技古董能將你拉回理性,看到另一種藝術范疇的收藏價值?!辈裨娸W總結道。
而對于徠卡相機的品牌價值,保利資產部經理藍晨解釋道,“徠卡的品牌價值和歷史沉淀對藏家來說是收藏因素的關鍵。特殊價值的紀念版、生產數量、名人效應,也是評價徠卡相機的是否具有收藏價值的重要指標。歷史上有名的軍用相機,更是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寶。”
面對國內外目前的收藏差異,保利資產部業務經理藍晨坦白:“徠卡從生產第一枚鏡頭開始至今,也經歷了大起大落。其文化從國外傳到香港,又從香港傳到內地,這中間的確有幾十年的滯后性,但目前國內已涌入一批徠卡藏家,而保利的首拍則是希望挖掘出更多潛在的、低調的藏家?!睂τ诿髂甏号牡挠媱?,他表示,“明年爭取提早征集時間,把重點放在質量上乘具有收藏價值的相機,比如軍用相機和名人相機。”
“趙涌在線”的新概念大市場
另一雖屬小門類,但收藏群體也極為龐大的市場更是引人關注,那就是郵票錢幣。這一收藏版塊的最大特點是資金大小不受限制、交易手續費幾乎為零、行情起伏大機會多等優勢。
而以郵票錢幣作為主要的拍品類型的“趙涌在線”在這一門類交易中的優勢得以極大發揮。一直以來,藝術品的存放以及藝術品的運輸對于藝術品交易而言,一直是一件棘手的事情,而“趙涌在線”避開了這些“麻煩”。今年年初,上海泓盛與趙涌在線已聯手推出的“趙涌在線文獻精品專場”網上首拍,引起業內的極大反響,總成交額704726元,成交率更是高達97.5%,一舉奠定拍場剛性需求。緊接著,在2月18日至21日登場的文獻精品專場延續和保持了首拍的良好態勢,更進一步創新開拓,新增加了“歷史文獻”分類,在影像資料、古籍善本、古美術文獻等領域進行了擴展和補充,使大眾對“紙雜文獻”的概念更加清晰,更加有力于把握市場脈動。
而在這一特色專拍中,又一個市場新寵出現了,這便是眼下被圈內看好的圖錄收藏。在上海泓盛拍賣與趙涌在線聯手首次推出的“2013年一月文獻精品專場”網上拍賣中,1980年《莫斯藏齊白石繪畫作品展》專場展覽圖錄成為該場的扛鼎之作,使得圖錄拍賣掀起了新一輪的熱潮。
中國最早的圖錄拍賣是1995年中國嘉德推出的“1940年鄭振鐸編中國版畫史圖錄”,以6.6萬元成交,這是內地有記錄的最早的一個圖錄拍賣拍品;2011年,香港蘇富比“顏磊2001年作圖錄封面系列:上海雙年展”創下圖錄拍賣紀錄,成交價為83.6萬港元;2012年,《紐約AAA恭親王府藏品專拍圖錄》等110冊在泓盛2012秋拍中以63.25萬元成交。
根據雅昌數據顯示,迄今為止,圖錄總拍品1985件,總成交額2692萬元,成交比率87.05%,在業內,圖錄屬于工具書一類,不僅刊登藏品資料,還記錄藏品流傳過程,相當于藏品“戶口本”。在如今的拍賣機構、二手書網、藝術品展覽會等場所均能看到圖錄拍品的身影。圖錄中所記錄的藏品流轉信息,對于藏家收藏有重要作用,既作為藏品資料,也可以作為收藏的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