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隨著越來越多的人注重養生,藥茶逐漸被人們重視起來。許多人樂于用中藥泡茶:取一味或幾味中藥,放在杯中,添入開水,蓋上蓋子,浸泡幾分鐘,就可以象平時喝茶那樣飲用,這種被稱作“代茶飲”的中藥用法確實比煎煮中藥方便得多。但中藥泡茶也有很大的學問,我們要根據自己的身體狀況辯證地選擇。本期,本刊邀請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王洪圖來為我們詳細講解。
中藥泡茶須辨證
王教授指出,中藥泡茶和煎劑一樣,要根據中藥的性能,結合自身的體質、病證、氣候、時令等辨證使用,才能達到預期效果,絕不可信手掂來。如胖大海性寒,可清肺熱,利咽喉,清腸通便,對風熱邪毒所致的咽痛、音啞、便秘有效,而對聲帶閉合不全或煙酒過度所引起的咽痛嘶啞則無效。又如金銀花是知名的清熱解毒藥,對夏季中暑上火者比較適合,但對脾胃虛寒的人就不能用,濫用則會引起腹瀉。此外,有些藥可引起過敏,有些藥可能傷胎,是特殊群體不能亂用的。所以,選藥泡茶前,應聽從醫生指導。
此外,王教授還指出,中藥泡茶的時間也要注意,一般需根據藥物的質地而定,通常3~5分鐘即可,但必須用開水、沸水浸泡。
簡單藥茶治療夏季常見病
腹瀉——大蒜銀花茶
夏季天熱導致人體大量出汗,如果飲水不足,體內消化液,如唾液、胃液、腸液、膽汁、胰液等都會減少,從而影響食欲和消化功能。如果經常吃冷飲、西瓜等食物,極容易腹瀉。
大蒜銀花茶有清熱解毒、止痢的作用。將大蒜15克,金銀花9克,甘草3克配合白砂糖15克沖水喝,適用于急性細菌性痢疾,如果是吃冷飲導致的腹瀉,可以用附子理中丸進行治療。
中暑——薄荷、荷葉、藿香
呼吸是人體自身散熱的重要方式,呼氣時可將肺中的熱氣排出體外。但如果環境的溫度高過體溫,吸入的是熱空氣,則會使體溫上升,容易發生暑熱傷害。
薄荷、荷葉、藿香等中草藥有解暑的功效,煎煮后飲用,可緩解中暑癥狀。
風熱感冒——辨別體質選中藥
夏天容易出現風熱感冒,表現為口渴、尿多、食欲不振、面色蒼白、煩躁不安等。
患者可根據體質選擇中藥進行調理,如體質虛弱者,可用黃芪15克,防風5克,白術10克,大棗5克;體質偏熱者,可用蒲公英10克,板藍根10克,荊芥 5克,大棗5克,甘草5克;體質偏寒者,平素咳嗽多痰,感冒后咳嗽加劇,久不痊愈者,可用法半夏10克,陳皮5克,紫蘇葉10克、紫菀10克、甘草5克, 每日1劑,保溫杯內,開水沖泡服用。
調理肝脾——山楂神曲飲
適用對象:偏食如愛吃肉、淀粉,易便秘、脹氣的脾胃傷食體質。
材料:山楂、神曲、萊菔子各5克。
做法:以上藥材加300毫升熱開水,燜泡5分鐘后飲用。
功效:山楂、萊菔子消食化積、除脹,神曲健脾胃、助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