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chǎn)后的第一周,面對啼哭不止、嗷嗷待哺的寶貝,您知道該用怎樣正確的姿勢來哺喂他嗎?如果母乳不足,又該怎么辦?若需添加配方奶,又該注意些什么?面對即將出生的寶寶,您是否正在思考這些問題呢?為此,《時尚孕婦》特地策劃了本期主題,幫您解開心中疑團,讓您盡早了解產(chǎn)后第一周,寶寶的喂養(yǎng)要點。
產(chǎn)后,讓寶寶盡早喝上珍貴的初乳
初乳的作用:含有豐富抗體,增強寶寶免疫力
媽媽產(chǎn)后第1~5天分泌的乳汁稱為初乳,呈淡黃色、黏稠狀,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和抗體,對提高新生寶寶抵抗力、防止腸道疾病具有重要作用,是寶寶最為理想的第一口食物。
雖然,在產(chǎn)后最初的兩天,媽媽的泌乳量并不高,大約每次哺乳只能產(chǎn)生2mL~12mL的初乳,但對寶寶來說是彌足珍貴的。所以,媽媽千萬不要因為乳汁不夠而放棄初乳的哺喂。
抓住哺唯“先機”
產(chǎn)后盡快與寶寶肌膚接觸,盡早哺喂
寶寶出生后,如果能立即抱在媽媽懷中,和媽媽進行親密的皮膚接觸,大多寶寶都會順利地找到乳頭,并開始吮吸。有研究顯示,出生后立即與媽媽進行肌膚和乳頭接觸的寶寶日后能夠正確吮吸母乳的比例要比沒有立即進行接觸的寶寶高得多。此外,盡早讓寶寶吮吸,還可以促進媽媽催乳素增加20倍以上。
所以,我們建議,健康的順產(chǎn)寶寶在出生后。媽媽應立即將他摟在胸前進行哺乳;剖腹產(chǎn)寶寶出生6小時后應立即哺乳。
正確哺喂姿勢
側躺哺喂、避免將寶寶鼻部堵住
正確的哺喂姿勢能讓寶寶吮吸的時候更舒適,更有利于母乳喂養(yǎng)順利進行。但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產(chǎn)后第一周,媽媽的身體還很虛弱,無論是順產(chǎn)還是剖腹產(chǎn)的媽媽都要避免腰部過于受力。所以,此階段,建議媽媽以側躺的姿勢哺喂寶寶。
具體作法為:
①媽媽側躺后,在背部和頭部后方墊幾個抱枕,以支撐身體:
②調整自己的身體,讓寶寶的頭部靠近自己的乳房,并用手扶住寶寶的后背;
③將自己的整個乳暈(而不僅僅是乳頭)放入寶寶的嘴里,并用手扶住寶寶的頸部:
④讓寶寶吸乳時微仰頭,即下頜貼著乳房,而前額和鼻部盡量遠離乳房,以防鼻部被堵住,更有利于呼吸。
母乳哺喂原則
按需哺喂、隨餓隨吃
這個階段,要對寶寶進行按需哺喂,遵循“隨餓隨吃”的原則。值得一提的是,現(xiàn)在,寶寶每天吃奶的量次不是一成不變的,可能今天多些、明天少些。只要沒什么異常,媽媽就不必太過擔心。
在母乳充足的情況下,寶寶喝奶的頻率大約在兩小時左右一次。但若寶寶喝奶過于頻繁,如30~60分鐘一次,可能提示母乳不足,但媽媽也不要太擔心,因為寶寶頻繁地吮吸有助于刺激媽媽泌乳素的分泌,增加奶量。
第一周,你可能遇到的母乳喂養(yǎng)難題
難題①乳頭過小、過短、或乳頭凹陷
如果媽媽乳頭過小、過短、或乳頭凹陷,都有可能使寶寶因銜不住乳頭而造成哺喂困難。你可以:
①嘗試每天用食指、中指、拇指三指捏起乳頭向外牽拉,每一拉堅持1秒,每次3分鐘右,每天4次;
②哺乳時,用中指和食指輕輕夾住乳暈上方,使乳頭盡量突出;
③用吸奶器抽吸,每次1分鐘,每天4次。
難題②乳頭皸裂
乳頭皸裂是很多母乳媽媽都遭遇過的問題。防止乳頭皸裂最重要的一點是:哺乳時,要讓寶寶含住大部分乳暈,而不只是乳頭。否則,寶寶不但吮吸費力還容易將乳頭吮破,造成皸裂。如果皸裂處有感染跡象,可用紅霉素等抗菌素軟膏,也可涂龍膽紫,但在喂奶前要把藥物洗干凈。
難題③乳腺炎
乳腺炎是哺乳期媽媽最常見的疾病,不但影響自身的乳房健康,還會造成哺喂困難。為防止乳腺炎的發(fā)生,你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①睡覺時盡量采用仰臥,以避免壓迫乳房;
②有乳核時,要及時揉開,也可以用毛巾熱敷,以使乳腺暢通;
③產(chǎn)后第一周,避免過早進食過于發(fā)奶的湯水和食物,如鯽魚湯、豬蹄湯等,以免在乳腺尚未暢通的情況下,乳汁分泌過多而導致乳腺堵塞引起發(fā)炎,可以先進食一些清淡的湯水,如番茄蛋湯、絲瓜肉絲湯等。
產(chǎn)后第一周,若需添加配方奶,以下3點要注意
如果產(chǎn)后,媽媽母乳分泌量不足或由于其他愿意,而不得不添加配方奶時,一定要注意以下原則:
原則①避免使用奶瓶
產(chǎn)后第一周,要避免給寶寶使用奶瓶喂配方奶,以免使寶寶引起乳頭錯覺;同時,過早使用奶瓶,也易使寶寶因喝奶瓶更省力而拒絕吃母乳。所以,這個階段,建議用勺子喂寶寶喝奶。
但是,如果媽媽因為某種特殊原因而不得不放棄母乳喂養(yǎng),那從現(xiàn)在開始使用奶瓶也沒什么大問題。
原則②注意控制每次的量
這個階段,寶寶的胃容量大約是30mL~50mL,排空的時間為2~3小時(配方奶排空的時間比母乳長些)。所以,給寶寶添加配方奶時,要注意控制每次的量,以免進食過多而造成寶寶胃腸脹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