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向來是禮儀之邦,無論是處事待人還是社交活動都體現一個禮字。國人的好客,在酒席上發揮得淋漓盡致。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往往在敬酒時得到升華。敬酒時,往往都想對方多喝點酒,以表示自己盡到了地主之誼,客人喝得越多,主人就越高興,說明客人看得起自己;如果客人不喝酒,主人就會覺得沒面子。勸人飲酒也頗有學問,大致可分為:“文敬”、“武敬”、“罰敬”。這些做法有其淳樸民風遺存的一面,但從健康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負作用。
文敬是傳統酒德的一種體現,也即有禮有節地勸客人飲酒。酒席開始,主人往往講上幾句話后,便開始了第一輪敬酒。這時,賓主要起立,主人先將杯中的酒一飲而盡,并將空酒杯口朝下,說明自己已經喝完,這叫先干為敬,以示對客人的尊重。客人一般也要喝完。如果酒席眾多,主人往往還分別到各桌去敬酒。
武敬則顯得有些斗酒的意味。比如互敬,這是客人與客人之間的“敬酒”,為了使對方多飲酒,敬酒者會找出種種必須喝酒的理由,若被敬者無法找出反駁的理由,就得喝酒。在這種雙方深挖論據的同時,人與人的感情交流得到升華。
在一些特殊場合,被敬酒者享有很大的權力,可以拒飲。比如代飲,是一種既不失風度,又不使賓主掃興的躲避喝酒的方式。本人不會飲酒,或飲酒太多,但是主人或客人又非得敬酒以表達敬意,這時,就可請人代酒。代飲酒的人一般與他有特殊的關系。在婚禮上,男方和女方的伴郎和伴娘往往是代飲的首選人物,故酒量也必須大。
而罰酒是國人“敬酒”的一種獨特方式。“罰酒”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門,最為常見的可能是對酒席遲到者的“罰酒三杯”,有時也不免帶點開玩笑的性質。
春節是中國人最為注重的節日,是家人團聚的日子,年夜飯是一年中最為豐盛的酒席,即使家中財力有限,平時不怎么喝酒,年夜飯中的酒也是必不可少的。吃完年夜飯,有的人還有飲酒守夜的習俗。正月的第一天,有的地方,人們一般是不出門的,從正月初二開始,才開始串門,有客人上門,主人將早已準備好的精美的下酒菜肴擺上桌子,斟上酒,共賀新春。
正式宴會上,主人打開酒瓶后,先要倒上一點自己品嘗,感到所上的酒完全符合要求時,再給客人們斟酒。斟酒的順序是先主后賓,然后才是其他客人。斟酒時,酒杯應放在餐桌上,酒瓶不要碰到杯口。拿酒杯的姿勢,因不同酒杯而有所不同。高腳酒杯應以手指捏住杯腿,短腳酒杯則應用手掌托住酒杯。
關于斟酒,國人有句俗語叫“酒滿情深”,就是說斟酒以滿為敬。因此,酒桌上不論是什么酒,一律以斟滿為敬。實際上,葡萄酒、香檳酒、白蘭地、甜露酒等,不宜斟滿,只宜斟到酒杯容量的2/3 處,其目的是使飲者在飲用時能讓酒在杯中漩起來,使酒香充分地發揮出來。
作為一種酒席上的飲品,從酒具的選擇,飲用的方法,都有一定的規矩,正可謂茶有茶道,酒也有酒道。
首先飲酒要留有余地,要慢慢地細飲,特別是飲烈性酒,千萬不要一飲而盡。
有些人為了逞強好勝,互不相讓,你灌我,我灌你,來一個“喝酒不輸”,或者“不醉不夠朋友”,結果喝得酩酊大醉。甚至口出穢語,掀翻桌凳,傷及鄰座,樂極生悲,結果被拘留或賠款,后悔莫及。這不僅破壞了宴會友好和歡樂的氣氛,也是種有失禮儀、缺之修養的行為,是飲酒時最忌諱的一個方面。
其次,要懂得宴會上飲酒的禮節。
作為主賓參加宴請,應了解對方祝酒的習慣,即為何人祝酒,何時祝酒等以便作必要的準備。祝酒時還應注意不要交叉碰杯。在主人和主賓祝酒時,應暫時停止用餐,停止交談,注意傾聽,不要借此機會抽煙。主人和主賓講完話,與貴賓席人員碰杯后,往往要到其他各桌敬酒,遇此情況,應起立舉杯,要目視對方致意。祝酒時要注意,祝酒詞既要滿含祝福又要有文采。
再次,如果你不善于飲酒,當主人向你敬酒時,可以婉言謝絕,如主人執意請你喝酒時,則不應一味推辭,可選淡酒或汽水(如可樂、桔子水等)喝一點作為象征,以免掃大家的興。當然作為敬酒者也不要強人所難,非逼著對方一飲而盡不可。宴會時,對自己的飲酒量,一般應掌握在平時酒量的1/3左右為好。
飲酒代表著一種文化,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理解和展示,我國地域遼闊,風土人情更是多姿多彩。除了主流飲酒文化外,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有趣風俗,如您對此有興趣,請看下期中國飲酒風俗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