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莫過于我們坐在一起,而你卻在玩手機,這本是一句調侃的話,但當這句話成為現實時,多少會有一些悲涼。前段時間,新聞曾報道過這樣一件事情:兒孫到爺爺家祝壽,飯桌上老人多次想和孫子孫女說說話,但面前的孩子們卻一個個抱著手機玩,老人受到冷落后,一怒之下摔了盤子離席而去,孩子們此時方知他們的冷落,已經深深傷害了老人的心。
歲月行走,我們的父母已不再年輕,子女的幸福、家庭的和睦成了他們心中最重要的事情。與子女的每一次的相聚就倍顯珍貴,他們希望看到孩子們眾星拱月般地圍繞在自己身旁,噓寒問暖,嘮嘮家常。相比青春年少的我們,他們沒有豐富的交際應酬,也沒有眼花繚亂的娛樂方式,更多的只是單調的生活和對兒女的牽掛。而我們平日里工作繁忙,對父母的關心不夠,如果連在家都不能寬慰父母,陪陪父母,豈不是讓父母寒透了心?更何況把陪父母當做例行公事,心不在焉?
然而,每逢節假日,父母期盼的相聚卻成為一年中最為忙碌的日子:為我們洗衣做飯,照顧我們的起居。年邁的父母,拖著病弱的身軀盡力讓我們短暫的逗留充滿溫馨,即使從不熬夜的父親也要陪著我們通宵娛樂,即使患有肩周炎的母親也要幫著我們帶孩子,而我們所做的僅僅是和父母寒暄幾句,遞上幾件營養品,然后把父母拋在一邊,去打牌,玩電腦,或者干脆不在家。
記得黃健中先生導演的《過年》里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除夕夜里在外奔波一年的父親賺了些錢回家過年,母親圍著鍋臺包餃子,與丈夫一起盼著兒孫們回來。可是他們的希望落空了,老兩口凄涼地過了年。母親有風濕病,平時沒人照顧,父親愛惜地為母親拔罐,吃完飯,父親又堅持帶著母親出去放煙花,老兩口非常開心。初一,孩子們相繼歸來,然而他們個個打著小算盤,年初一的團圓飯上,兒女們一個個托出企求,父親看穿后極為傷心,端出了最后一道菜:8000元人民幣。而子女們因為各自的矛盾大打出手,掀了飯桌,一地的狼藉。雪花漂落兒孫散去,父親母親坐在爬犁上,懷著無限的傷感離開了雪原上自己富足的家。
其實,父母希望得到的不是那些營養品,也不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問候,他們需要更多的是心的交流,是子女們對他們的傾訴。曾經繞膝承歡的孩子,早已能獨當一面,不再需要父母的庇護,這種失落讓我們的父母陷入了茫然,喪失了被依賴感。而我們的父親母親已經老了,子女們滿懷情感的關懷對他們尤為重要,哪怕是一句貼心的詢問,一個閑聊的電話都能讓他們高興很長時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人老了,最怕孤獨,最怕無所事事,最怕見到親人離去,心理十分脆弱,我們需要多花些時間陪伴父母,就像他們給予我們生命那樣。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作為子女我們需要多關心父母的身體狀況,關心他們的內心世界,把他們當作我們最大的“寶貝”,尤其是過年過節更要以老人為中心,不能隨著我們的喜好行事,要盡可能地彌補父母心靈的空缺。無論我們的生活得意與否,不能把父母卷入我們的是非之中,他們已經承受不起。我們只需要把最好的一面呈現給父母,走進他們的心里,縮短兩代人心靈的距離,讓我們和父母的心離的更近。愿天下所有的父母在子女的關愛中春節快樂,健康長壽。 (許爾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