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的煙火,十五的燈。在噼噼啪啪的爆竹聲中辭舊迎新,年味尚未散盡我們又迎來了火樹銀花的元宵節!元宵節是中國年中很紅火熱鬧的節日,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其樂融融。
正月是農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元宵節都有哪些美麗的傳說?哪些怪異有趣的風俗?如何吃元宵更健康?本刊特邀中國民俗專家王可興給您說一說。
美麗傳說
每逢元宵佳節,家家戶戶都要張燈結彩,燃放煙花,熱鬧非凡;一家老小圍坐在一起,品嘗各種元宵的風味,更是別具風情。那么,這個有趣的節日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人們為什么要吃元宵、燃放煙花、懸掛燈籠呢?
吃元宵
漢武帝有個寵臣叫東方朔,一日他到御花園給武帝折梅花,發現有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原來,這個宮女叫元宵,每到臘盡春來的時節,就非常思念家人,覺得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聽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向她保證,一定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東方朔出宮在長安街上擺一個占卜攤,每個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簽語。人們紛紛求問解災的辦法,東方朔說:“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會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訪,她是奉旨燒長安的使者,我把抄錄的偈語給你們,可讓當今天子想想辦法。”說完便扔下一張紅帖,揚長而去。老百姓拿起紅帖,趕緊去稟報皇上。漢武帝接過來一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宵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就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都家家都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圣上可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日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熙來攘往,熱鬧非凡。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終于和親人團聚了。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從那時起這一天也就叫做元宵節。
趣味習俗
元宵節,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舞龍、舞獅、劃旱船、踩高蹺、扭秧歌等一片喜慶,尤其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元宵期間的娛樂活動達到高潮。除了這些廣為人知的習俗外,元宵佳節還有哪些怪異有趣的風俗呢?
走百病
元宵節除了慶祝活動外,還有信仰性的活動,那就是“走百病”,又稱“烤百病”、“散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禱健康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及十六日,這天婦女們穿著節日盛裝,成群結隊走出家門,走橋渡危,登城,摸釘求子,直到夜半始歸,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其實,“走百病”這種習俗讓婦女獲得了短暫的“解放”,給了她們一個成群結隊出門游玩的理由,使壓抑的人性得到舒展。此外,這也是一項很好的體育運動,使難得有戶外活動的婦女,好好地鍛煉一下腰腿,舒筋活絡,有利于身心健康。
逐鼠
這項活動主要是對養蠶人家所說的。因為老鼠常在夜里把蠶大片大片地吃掉,人們聽說正月十五用米粥喂老鼠,它就可以不吃蠶了。于是,這些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鍋粘糊糊的粥,有的還在上面蓋上一層肉,將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沒的頂棚、墻角,邊放嘴里還念念有詞,詛咒老鼠再吃蠶寶寶就不得好死。
迎紫姑
紫姑是民間傳說中一個善良、貧窮的姑娘。正月十五,紫姑因窮困而死。百姓們同情、懷念她,每到正月十五夜晚,人們用稻草、布頭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婦女們紛紛站到紫姑常做活的廁所、豬圈和廚房旁邊迎接她,像對待親姐妹一樣,拉著她的手,跟她說著貼心話,流著眼淚安慰她,情景十分生動,真實地反映了勞苦民眾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送孩兒燈
“送孩兒燈”簡稱“送燈”、“送花燈”,在元宵節前,娘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這一習俗許多地方都有,陜西西安一帶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間送燈,頭年送大宮燈一對,有彩畫的玻璃燈一對,希望女兒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兒懷孕,除大宮燈外,還要送一兩對小燈籠,祝愿女兒孕期平安。
科學吃元宵
每年正月十五元宵節晚上,吃元宵成為世代相沿的習俗。很多人家里早已備上元宵,一頓吃不完,甚至幾天的早餐、加餐、夜宵都還要吃。 俗話說“過猶不及”,其實吃元宵也是一樣。那么,如何吃元宵才能保證美味與健康兼收呢?
早餐不宜吃
元宵屬于高熱量、高糖分的食品,還含有油脂,但缺乏營養素,這樣的食品不適合當早餐吃。除缺乏營養外,人們早起時胃腸功能最弱,而元宵外皮是糯米,黏性高,不易消化。因此早餐吃元宵很容易出現消化不良、泛酸、燒心等情況,影響一天的工作和生活。
每頓一二兩
最好別把元宵當正餐,早飯后九點、十點或下午加餐時吃點兒元宵還是可以的,但每次吃一、二兩(50~100克)就足夠了。在吃元宵的同時,不能再吃其他含糖高的食品;還要減少其他主食的攝入,一般來說,吃三個元宵就要減去半兩主食。夜宵如果和睡覺的時間離得比較近,最好也別吃元宵,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喝點兒湯促消化
元宵中的一部分微量元素、營養素溶解在湯里了,因此,吃完元宵最好再喝點兒湯,這可以促進消化吸收,不過別在湯里再加糖了。如果吃的是咸湯圓,可以在湯里放些小蝦米及蔬菜,補充營養,但最好不要再放油脂或調味料。
八類人不宜吃
糖尿病患者 元宵含糖量較高,患者若貪圖口福,可使血糖急劇升高,不僅會加重病情,還能誘發酮癥酸中毒。
潰瘍病患者 吃元宵可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對潰瘍面的刺激,嚴重者可誘發胃出血、胃穿孔等。
胃腸消化功能不良者 元宵是由糯米面做成的,黏性較大,不易消化,食后可導致胃痛、胃脹、噯氣、反酸甚至腹瀉。
急性胃腸炎患者 胃腸道正處于充血、水腫狀態,病人應吃米湯、藕粉等易消化食物,吃元宵會加重胃腸道負擔。
高燒患者 發熱時患者的胃腸道處于相對抑制狀態,因此應吃些流食等容易消化的食物,否則會加重病情。
高血壓、高血脂及痛風患者 這些病人食用元宵有加重病情的危險,因此少吃為宜。
年老體弱者 這些人消化功能減退,牙齒脫落,特別是老人吞咽反射比較遲鈍,可能會因急速吞咽而引起元宵卡喉,導致呼吸困難,甚至窒息死亡。
嬰幼兒 小兒消化功能較弱,吞咽反射尚未發育完善,因此吃元宵時不能整個地吃,要分成四分之一吃,吃完一口再吃第二口。一定要細嚼慢咽,以防不測。
(谷紅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