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倩
(華中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湖北 武漢 430000)
1)概念界定
學習狀況:中職生對所就讀專業中相關知識的領會與運動能力,以及在學習過程中所涉及的關于學習心理方面的情況。
因子分析法: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是一種通過降維來簡化數據結構的方法:如何把多個變量(指標)化為少數幾個綜合變量(綜合指標),而這幾個綜合變量可以反映原來多個變量的大部分信息。
2)研究意義
對中職教育某門單一學科研究的人較多,而進行課程整體研究的少。本論文立足于進行整體研究。由于影響學習狀況的因素繁多,各因素之間的關系相當復雜,以往在對學習狀況的諸多因素的考察中,人們常用定性的方法來說明某種因素的重要性,本文采取整體研究的方法,試圖在定性的基礎上,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對影響學習狀況的諸多因素用定量的分析方法予以描述,從而找出影響學習狀況的主要因素,可對該校如何提高中職生學習狀況能有一個直觀的認識。
在研究的對象上,筆者選擇了一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訪談。選擇了每個年級的三個班級作為調查對象,涉及學生350人,涉及的專業有:會計、機電、財務。同時筆者還對學校的領導和教師等進行了訪談。調查問卷發放了350份,收回有效問卷332份,回收率為 94.9%。
該問卷基本上涉及到了該職業學校學生學習情況的各方面,結合影響中職生這一特殊群體學習狀況的主要因素,本文選取了12個因子,包括X1性別、X2課堂提問、X3師生關系、X4課后復習、X5學習計劃、X6學業目的、X7學歷期望、X8學業重點、X9課后投入、X10教學方法、X11就業期望、X12學業努力。將這些指標做成問卷進行調查,再選取相關的問題進行訪談。
將數據錄入SPSS軟件先進行因子分析,再通過因子分析得到的結果再做主成分分析,并得到以下結果.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的依據和合理性說明:
通過SPSS軟件的統計,得到相關系數的相關顯著性檢驗矩陣中有大量的<0.05的值,這些都說明變量間存在著較強的相關性,具有進行因子分析的必要性:
2.1.1 取樣適當性(KMO)檢驗
——KMO值越大,表示變量間的共同因素越多,越適合進行因素分析,要求 KMO>0.5
——要求Barlett’s的卡方值達到顯著程度,bartlett檢驗P值為0.000,這些也都說明這個數據比較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表1 KMO和Bartlett的檢驗
2.1.2 因子碎石圖得出的結論

圖1 因子的碎石圖
在圖1的因子的碎石圖中,橫坐標為因子的序號,縱坐標為相應特征根的值。從圖中可以看到,前5個因子以前的特征根普遍較高,是一條陡峭的折線,而且前5個因子的特征根均大于1,主成分個數提取原則是主成分對應的特征值大于1的前N個主成分。特征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響力大小的指標,如果特征值小于1,說明該主成分的解釋力度還不如直接引入一個原始變量的平均解釋力度大,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為納入標準。
2.1.3 變量的共同度
給出的原始變量的變量共同度(顯示了各因子解釋掉方差的比例,一個因子解釋掉變量的方差越大,說明因子包含原有變量信息的量越多)基本上大于0.5,說明包含大部分的信息量。

表2 變量的共同度
2.2.1 因子累計貢獻率
關于方法貢獻率的檢驗,要取特征值接近1的因素,共有五個,按方差貢獻度依次排列得出,且這五個因子已經可以解釋原始變量的64.523%,由于本文采取的指標變量是定性變量而非定量變量,對于定量變量要求做因子分析累計貢獻率必須達到80%,而定性變量由于其跨越性,故文本的方差貢獻率為64.523%。其中已經包含了大部分信息,故因子是可以基本反映指標的大量信息。可以用5個因子代替原來的12個變量。

表3 因子累計貢獻率
2.2.2 載荷陣中元素數值大小分析
表4為旋轉后因子載荷陣見表,通過此表可給因子進行命名,就業期望、學業努力與教學方法載荷比較大,說明這3個指標具有大的相關性,可歸類為一類,從影響學習狀況的因素來看,都與專業有關,可把這3個因子歸類為“專業因子”,學歷期望、課后投入有交大的載荷,可歸為一類,這2個因子都與態度有關,可歸類為“態度因子”;師生關系、課后復習、學習目的、課堂提問三者載荷比較大,可歸類為“學習因子”,性別,學業重點可歸類為“個體差異因子”;其次是“學習計劃因子”。

表4 旋轉后因子載荷陣見表
通過因子分析得出了一些重要的因子,再對這些因子進行頻數分析,在課后投入這一選項當中,62人選擇課后學習時間在一小時內,占到38%,有29.8%的學生選擇課后學習時間在一至二小時,說明中職生課后所花費的精力比較低。對于處理學業疑問,有48.4%的學生選擇課后問同學,獨立思考與請教老師的學生不足30%,說明該校學生的課堂上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欠缺。在對“教師教學方法滿意”這一表述是否與被調查者自身的情況相符時,有25人選擇很符合,有78%選擇基本符合,這兩者比率占到了60%,說明目前該中職學校教師的教學方法對學生而言比較認同?!八鶎W專業與將來就業關系大”這一表述是否與被調查者自身的情況相符時,有13%學生選擇很符合,28%選擇基本符合,選擇不太符合的有22%,很不符合的有16%,分布比較均勻,但是選擇不相符的人還是占到了38%。
學習態度是整個學習狀況中一個非要重要的因素,是整個學業比較持續的一個因素,要想改善整個學校學生的學習狀況,必須要樹立一個樂觀積極進取的學習態度,該校有的學生學習目的很明確,有些學生則很迷茫,這些都能從多個調查中體現出來:(1)不看重現在的課程學習,比率占到 62%;(2)缺少學習動力,自制力不夠,近70%;(3)課后學習投入比較低,很少進行課后復習;(4)對教師的教學方法尚比較滿意,認為老師能在關鍵時刻幫助自己(44.7%)。
通過因子分析所反映出來的問題,該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應當有針對性的采取措施改進學生的學習狀況,具體的措施可以包括:(1)提高家長的教育意識,配合學校共同教育子女;(2)合理安排課程的重難點,既要有相關專業知識的解釋,又要涉及到具體事例的解決,努力使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激發學習興趣;(3)充分發揮教師角色,督促學生學習,包括課后復習的督導、使用工具書查閱資料;(4)端正學習態度,遵守學業計劃,按時完成作業。
[1]李強.中職生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6.
[2]程慧智.中職生學習狀況調查與分析[J].文教資料,2008,7.
[3]高職學生學習倦怠及影響因素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5.
[4]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D].河北大學,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