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 姹
“感恩,一直是縈繞在我心中的一個情結。我很小的時候就失去雙親,當我還依偎在母親懷里的時候,母親就永遠閉上了雙眼,那種記憶是刻骨銘心的。13歲時,我只身從山東老家來到東北投奔哥哥,當我要去當學徒工時,小學老師拿出月工資的三分之一,支持我報考中學,國家助學金供我讀完大學,使我從一個孤兒成長為一名副省級干部。在我的人生旅程上,有無數人呵護我,提攜我,支持我。讓我心中充滿感激。我早就給自己定下了人生準則:我要用畢生的精力,報答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2012年12月9日,筆者參加原主管文教工作的副省長桑逢文同志追悼會,治喪委員會發給每人一份桑逢文同志在病榻上寫的《感恩》中的一段話。讀了這篇文章,讓人心生感動,催人淚下。
他感謝所有幫助過他的人,電大人也應感謝他。因為,他生前來電大視察工作,為電大校慶題詞,指示財政為電大撥款。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過程中,感恩應該是個關鍵詞。因為有了感恩,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之間才能互相尊重,互相呵護,和諧共處。感恩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陽光雨露。在道德價值的坐標體系中,我與自然、我與社會、我與他人,一切關系都是由主體的 “我”而發射。尊重是以自尊為起點,進而尊重自然,尊重社會,尊重他人,在自己與自然、社會和他人的互相尊重中和諧相處,實現個人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感恩是一種高尚情懷。如果人與人之間缺乏感恩之心,必然導致人際關系的冷漠,甚至產生不和諧。有道是:“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無論你何等的尊貴,或是怎樣的卑微,都離不開他人的幫助。只有學會感恩,才能擦亮蒙塵的心靈而不致麻木,才能將他人無以為報答的點滴付出永銘于心。常懷感恩之心,會不斷彰顯人們的溫暖、自信、堅定、善良的處世品格,會使我們的生活產生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感恩應該成為人生的高尚情感。因為感恩,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緊密;使人們時刻感受美好事物包圍的幸福,大大增加社會和諧的指數,大大減少社會不和諧的因素。有了感恩之心,我們可以盡情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妙,社會的溫暖,生活的美好。在自己心愛的事業中,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釋放智慧和能量。
讓我們都來學會感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