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倩 時慶濤
(長春工業大學人文信息學院,吉林長春 130012)
《JSP程序設計》是計算機專業的專業課程,同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動態WEB應用程序開發的方法和技術。以往,該課程都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上機實驗以及課程設計相結合的方法進行教學。課堂上主要按照知識遞進的方式組織教學,這種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教師講完課,學生不能馬上得到實踐,等到上實驗課的時候,學生已經忘記了知識點,所以不能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因此傳統的教學模式必須進行改革。
“項目驅動”教學法是一種建立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的教學方法,它以項目開發為軸線,創造了真實的實踐開發情景,強調實踐能力的培養,在 “項目驅動”教學中,教師圍繞項目的開發對學生進行多方面的指導,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為學生提供支持,使學生在參與項目的過程中完成對知識的學習。其主要特點在于以學生為中心,避開傳統教學模式中強調知識的系統性和完整性特點,重在培養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獨立獲取信息的能力、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以及創新能力。
針對這種情況,采用項目驅動法對《JSP程序設計》課程進行了改革,在實際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結合項目驅動教學方法和知識層次遞進教學方法的優點,主要通過以下兩方面對《JSP程序設計》這門課程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1、為了使學生掌握完整、系統的知識結構,課程必須采用知識遞進法進行教學。
2、為了能讓學生及時的練習所學的知識,并且能夠結合實際應用起來,采用項目驅動教學法是十分必要的。這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對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有很大的幫助。
采用項目驅動和知識層次遞進相結合的教學過程如圖1所示,教師首先詳細闡述各知識點,然后舉例說明知識點的應用,最后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將知識點應用在項目中。因此,學生不再被動的接受知識,在項目的研發過程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間的交流,以及知識的應用,使學生可以更進一步的理解和掌握知識,使知識達到升華。

圖1 改進的教學過程
選擇newClass教室作為上課地點,該教室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教室,它是一個融合課程教學、實踐、實訓于一體的綜合性、多功能的教學場所,教室中設置了黑板、投影儀,并且每個學生一臺電腦,教師可以通過newClass設備廣播教學,控制和查看學生的電腦,并且可以收發作業等,從而使整個教學過程更靈活,更有利于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
JSP程序設計語言有其獨特的語法,所以首先講解語法和知識點,然后舉例應用該語法,最后讓學生將語法應用到項目中。
②項目化教學的內容設置
本課程以“JSP教學網站”的建設貫穿教學全過程,將其分解成若干子項目。在學習和實現子項目的過程中掌握JSP技術的相關理論知識和編程技能,《JSP程序設計》課程項目化教學的內容設置如表1所示:

表1 項目化教學的內容
③教學實現過程
在使用“項目驅動”教學的過程中,老師首先提出要解決的問題,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將學生分為幾個組,在組中大家通力合作,集思廣益,最后整理出問題的解決方案,然后讓各組委派代表講解一下每個小組的思路,并讓大家點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最后由老師進行總結。這一過程中不但激勵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傳統的考核方式中,主要考查的是學生對課本上知識的記憶,而項目教學考查的則是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本課程采用多元評價方式,即上機考試+平時成績的形式,其中平時成績除了考查學生的平時表現以外,主要考查學生的項目完成情況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上機考試部分主要考查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運用的熟練程度。因此,這種考核是一種對學生記憶能力、分析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綜合性考查。
在“項目驅動”教學法的教學過程中,不但充分調用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而且使教學過程不再像填鴨式教學那么枯燥無味,使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變得主動、充滿興趣,同時培養了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為就業打下良好基礎。
[1]張勇昌.基于“項目驅動”的計算機實驗教學模式的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0,(3).
[2]柯鋼,李建新,楊懷德,祝衍軍.《JSP編程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討[J].福建電腦,2012,(1).
[3]何劍民.“案例項目驅動教學法”在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福建電腦[J],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