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田華 戴敏輝
(臺州廣播電視大學,浙江臺州 318000)
臺州地處東南沿海,是全國股份制企業的發源地,這里既有上市的大型企業,如吉利集團、飛躍集團、錢江摩托等,還有眾多的私營企業,各個區塊又有不同的產業基地,形成了極具地方特色的塊狀經濟和產業集群。企業的快速增長需要大量的一線技術工人及管理人員,目前除了本地中、高職畢業生就業外,還吸引大批的外來務工人員,在這些一線技術工人中,中高職畢業生占少數,大部分為初中畢業生,跟著師傅學習一年出師,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與操作培訓,文化低、技術不過硬,加上這幾年的用工荒,一線技術工人嚴重不足。從業人員素質制約了產品的質量,導致臺州企業缺少做工精致、質量一流的產品,很難占領中高端商品市場,因此,作為東部沿海重要的產業基地,需要大量有文化、懂技術的中職、高職畢業生。
臺州市委、市政府根據本地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加大對中職、高職政策與財政的支持,增加補貼力度,鼓勵初中畢業生報考中職,有條件的中職畢業生繼續升學,因此中職升入高職的人數、比例逐年增加,大中專接軌教育步入飛速增長的快車道。
浙江省的中高職銜接 “3+2”模式工作試點于1999年,2000年在全省全面鋪開,目的是:“建立共同的培養目標,按職業能力要求,進行課程重組、整體設計、分階段實施教學計劃;充分發揮中職與高職各自的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發揮其辦學優勢,各自承擔理論教學、實踐、技能教學?!雹倌壳?中專學生繼續升學的方式有:“1、通過單考單招進入高職院校;2、采取“3+2”方式,與高職院校聯合辦學,學生前三年在中職學習,成績合格后發職業高中文憑,后兩年在高職院校學習,成績合格后發全日制大專文憑;3、采取“2+3”方式,與技師學院聯合辦學,學生前二年在中職學習,后三年直接升入技師學院學習,成績合格后發全日制中專、大專文憑和高級工證書;4、通過成人高考,進入成人高等學校;5、“2+N”方式,與成人高等學校合作,二年后經選拔考試,升入成人高等學校自考專業,實行??苹驅!⒈具B讀,考試合格者發自考??苹虮究谱C書。”②
臺州廣播電視大學有開放教育、成人高等教育、遠程教育、自考等,又有附屬的電視中專教育,有著接軌得天獨厚的優勢,電視中專原有會計、電子商務、商務英語、計算機、機電等5個專業,去年又增加了學前教育、國際商貿、市場營銷等3個專業,04年開始除機電專業外,其余4個專業采用省電大大中專接軌模式,在中職第二學期末組織接軌考試,由省電大命題、改卷,成績合格后,登記備案,學生在中專學習2年后,直接升入大專學習,3年后拿到中專畢業證書,5年后拿到中央電大開放教育大專畢業證書。
經過幾年運行后,考慮到接軌專業比較少(僅有四個專業),滿足不了學生需求,因此從2009年開始,08級中專生不再參加省電大命題的接軌考試,而改為在第3學期參加全國成人高考,成績合格、填報志愿后錄取在本校高職學院的方式,經過幾年嘗試后,效果較好,下面為近三年各專業的升學數據(表1):(不包括開放教育學生)

表1 近三年各專業的升學數據
從數據可以看出,1、各個專業升學率差異較大,升學比例與班風、學風、專業有很大關系;2、升學比例呈逐年上升趨勢,說明了學生繼續升學的愿望越來越強,學生對這種接軌方式逐漸認同。
為了更加深入了解師生對上述接軌方式的反映,課題組在11學年第一學期組織對10級中專學生和電視中專升入大專的學生 (簡稱直升生)發放調查問卷,共發放中專樣本159份,大專樣本279份;召開三次專題座談會(中專學生座談會、直升生座談會、專任教師座談會),深入課堂、實訓場地了解教學情況,積累第一手材料。(問卷調查統計略)
從大中專幾年的接軌實踐來看,接軌優勢有以下幾個方面:
原先由學校組織參加省電大直升考試,語數英合卷,要求低,參加考試的同學100%進入大專,缺少競爭,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這幾年改由學生參加全國成人高考,為學生提供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促使學生加強平時學習,只有努力才可以進入成人高校;經過選拔,淘汰掉個別混日子的學生,學生質量得到保證。
中專階段課時緊、學習任務重,活動時間少;而大專階段相應課時松、活動時間多,大學校園內各種社團活動豐富多彩,除定期舉辦大學生藝術節、科技文化節,還邀請校內外專家、教授開設各類講座,鼓勵學生參與創新活動,組織學生參加創業設計比賽、社會公益活動等;這些活動,對提高學生的組織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都有幫助,促進學生適應社會,培養自信、自立的優秀品質。中專生身處此環境,耳濡目染,有組織地參與大學生的各種活動,融入高校的文化氛圍,是其它中職學校無法實現的。
由于中專、大專處于同一校區,學校的各類軟硬件資源可充分整合,實現共享;硬件方面,如:學校的計算機房、實驗室、實訓場地等。軟件方面,教師資源可以統籌安排,實現互通,如:高職學院教師到中專兼課,提前介入中專階段的教學與管理,從中了解中專教學內容的結構、專業知識要求、中專生心理特點等,以便學生升入大專后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進行有效教學,更好地做好銜接工作;反之中專教師到大專兼課,了解大專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知道哪些內容,中專階段要打下扎實基礎的,哪些內容是大專階段要加以提高的。
組織中專、大專專業課教師對各專業的專業目標、技能要求、社會需求進行調研,針對各個專業的特點,制定各個專業分階段培養目標、就業定位的實施方案。特別對基礎扎實、具有一定專長、有發展潛力的學生,搭建平臺,量身定做,實行一站式導師制,重點培養,讓學生的專長得到充分的提高。
大中專接軌后,大專的教學計劃可以在中專的基礎上進行適當調整,對于中專階段已開設的專業基礎課程,大專階段可以互認免修,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提高專業知識,更好地掌握各種技能,畢業以后能夠更快地適應就業崗位。
通過前期調研分析,接軌過程中也存在著以下問題:
目前,成人脫產??频膶W生來源是中專生和普高生,按照傳統方式,以專業編班,同一個專業的學生在同一班級,為了便于銜接與管理,將中專升入的學生單獨編班,但沒有考慮到有些學生改變了專業,按照教學內容,這部分學生上專業課時,專業基礎知識零起點,理解困難,跟不上進度,如果從基礎開始學習,其它學生又覺得學習內容重復,沒有新鮮感,提不起興趣。
成人高校國家扶持的力度遠不如職業學院,導致教學設施的資金投入不會很多,盡管學校在省電大的支持下,建立了會計、機電專業等重點實驗室,但有些專業的設施要求高,投入大,學校無法滿足教學需要,如建筑施工專業;因此,在教學過程中,只能紙上談兵,沒有辦法滿足教學及實訓需要,理論與實踐嚴重脫節,造成教學質量下降,學生到建筑施工現場,對施工機械性能比較陌生,什么都不懂,當然也培養不了合格的畢業生。
學生在中專階段每天課程安排比較緊,要完成的書面作業與實訓作業比較多,升入大專后,課程寬松,有相當多的自學時間,學生一下子難以適應,不知道做什么?
1.課堂管理薄弱
學校對大專學生考勤較為寬松,課堂紀律不太重視;而對中專學生的考勤比較嚴格,學生無故不得曠課,課堂紀律嚴格要求;所以對于中專教學,維護課堂紀律、組織教學是課堂教學的重要一環,也是有效教學的保障;部分大專教師課堂組織、管理能力欠缺,駕馭課堂的能力薄弱,以致于任教學風好的班級,問題不大,而遇到學風稍差的情況,無法組織有效教學,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2.課堂氛圍僵化
中專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希望教師上課幽默、風趣、生動、活潑,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從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出發,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大專教師在教學中還是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課堂缺少互動的氛圍,制約了學生的發散思維。
新生始業教育時,分專業請專業教師介紹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專業技能、就業形勢;開設系列講座,請各個專業的優秀校友回校作立足本職、艱苦創業的報告;班主任、專業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有意識地滲透專業目標、就業導向教育,班主任由專業教師擔任,便于在日常管理上加強專業引導;每學期安排一定時間實訓及頂崗實習,讓學生清楚畢業后的就業前景,企業對學生的專業要求。
對于接軌前后專業不一致的問題,本學期仍按專業編班,但采取差別化教學,公共文化課集體上課,大一階段專業課分為二個小班,一班是直升專業銜接的學生,原來學過的課程認可免修,這樣就有充裕的時間、精力去提高專業理論知識,掌握更多的操作技能。另一班是專業調整了的學生與普高生合并,增加課時數,專業理論及操作技能從基礎開始,順序漸進,系統學習,夯實基礎。經過大一階段的分級學習后,大二階段專業課再合班上課,這樣,既考慮學生的專業基礎,又兼顧到學校的教學成本、辦學效益。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學習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為了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組織開展各種專業比賽,參加社會實踐,例如:商務英語專業每學期安排一定時間到外貿企業實習,參加當地的各類外貿活動,課余時間創造口語交流的環境,組織校園英語角、英語沙龍、英語情景短劇比賽等,營造學習英語的氛圍。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傳授知識外,還要培養學生專業興趣,明確專業目標,任課教師除布置教材作業外,另外布置專業拓展知識,引導學生如何利用各種學習資源,減少依賴性,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增加技能實訓課時數,以提高技能水平;組織學生進行市場調研,參加社會實踐活動,了解市場需求。例如:廣告專業要了解當地廣告公司的分布、規模、業務活動情況以及公司運作過程中面臨的困難等;豐富實踐經驗,提高學生畢業后在社會生存、創業、立足的本領。
在大中專教師互相兼課、交流的基礎上,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師流動、研討的氛圍,采取:
(1)專業課教研組實施融合,不再分中專教師還是大專教師,教研活動一起參加;遇到教學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組織專業類比賽時,相關專業教師共同組織、精心策劃,大中專學生一起參與(評獎時分為大專組、中專組)。
(2)讓有教學管理經驗的中專教師開設示范課,大中專教師之間取長補短。
(3)將大專教師在中專的教學納入教學業績考核,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促使大專教師深入學生,轉變教學理念,因材施教,根據專業特點及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適應中專教學,提高教學效果。
對于建筑施工等專業硬件設施的不足,采取以下二種方式加以彌補:
1、校校合作。與職業技術學院合作,借雞生蛋,解決學生實驗、實訓等場地,滿足教學需要。
2、校企合作。與當地的建筑企業合作,每學期安排一定時間到建筑工地見習,培養實踐操作技能。
建立一支懂專業、會管理的班主任隊伍是大中專有效接軌的重要保證,達到以管理促教學,以管理促質量。學生進入大專后,大中專班主任之間做好溝通、銜接工作,使大專班主任及時了解每位學生的個性,縮短磨合期,更好地發揮學生的潛力,調動積級性。
通過一階段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通過學生座談會反饋、滿意度調查統計,學生對任課教師的工作態度、教學質量普遍認可,滿意度上升了9個百分點,學生技能職業證書合格率上升12個百分點,據初步統計,今年中專11級學生報考成人高校人數比去年上升了6個百分點。大中專接軌模式是一項系統工程,在以后的運行中,不可避免又會出現新的問題,需要繼續跟蹤、研究,逐步完善,實現無縫對接。
注釋:
①蘆京昌.范敏.浙江省中高職銜接機制及操作研究[J].歲月聯盟http://www.syue.com/.2010-08-17
②王宇波.北京市中高職銜接的現實進展與模式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15).
[1]葉小明.新時期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方向探討[J].教育與職業,2004,(7).
[2]張金英.中高職銜接的 “接口”和“通道”探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0).
[3]張軒.做好中高職銜接提升高等教育大眾化水平[J].中國西部,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