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勇
(江蘇廣播電視大學武進學院,江蘇 常州 213149)
素描是美術技能中的一部分,也是一種藝術創造活動,它傳達的是最直接、最樸素的東西。在這個過程中,少不了創新能力。但是在傳統美術教學中的素描課堂上,教師卻沒有注重培養學生這方面的能力,使素描教學缺少了一種活力。
因為我國高職素描教學本來存在單一狹小的現狀,因此一些教師借鑒了國外美術的觀念和思想,并且積極的與國外藝術中心進行交流,對國內的素描教育產生了一些很好的效果。比如,把強調在三維空間中再體現立體對象為目的的造型方法視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法則,并且利用在素描基礎教學中。這種一層層深入的描繪方法,給不同的專業帶來了不同的影響。
在一般的素描課堂中,基本上都是以描繪客觀存在的物體為基礎,過分注重素描的寫生和基本技法的訓練,使學生在表現事物的時候過于現實,缺乏想象力與創造力。因為美術繪畫需要的是虛構能力和想象能力,如果只是依靠現實和客觀的描繪,就不能滿足教學的要求。因此,忽略素描的創造性和思想性,僅僅將思維固定在一個范圍內,這是我國素描教學的一大現狀。
一些學生對美術有錯誤的認識,認為美術只是為了考試或者升學,因此僅僅只是呆在室內畫一些呆板、陳舊的東西。更沒有走出過畫室,去體驗和了解外面的東西,認為只要打好了基本功就行了,從而忽略了一些更重要的東西。其實美術和生活、自然、社會的聯系是很緊密的,如果不走出去了解自然和生活,就不能研究出素描本身的規律,更不能打開自身的視野。
大部分的美術課堂,在課程設置上都有一些不合理,比如素描課時的安排不符合實際,一些高職美術院校不重視素描課,這尤其體現在一些設計專業里,學校把大部分時間都安排給了設計課程,素描課只占有一小部分。這會使學生的美術基本功不扎實,因為學生如果不掌握素描基本功就去學習設計,必然會對自身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使得自身缺乏創造力和思維能力。不管是美術基礎教學,還是藝術設計教學,如果缺少了素描課程,就難以發揮出自身的重要作用。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要讓學生正確的認識素描,并且告訴學生,素描是創新性的思維活動,如果沒有獨到、新穎的構思,那么整個美術作品就會顯得沒有特色。首先要讓學生變換思維和角度,從多個角度和方向去思考問題,敢于否定現有的方案和想法,這樣就能夠促進創新能力的實現。其次,教師從各個方面去啟發學生的開拓性思維,比如在擺設靜物的時候,不應該像畫傳統畫的時候一樣,用物體的組合模式。傳統的物體組合包含了關聯性事物組合、體量類似物組合、高差異體量組合等等,但教師必須讓學生打破這些組合,而且不能用傳統的擺放物品的方式。可使用懸掛、堆積、堆放等多種不同的擺放形式,在進行擺放的時候,還可以讓學生來參與,使學生發揮自己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最后,還要對學生進行啟發,讓學生畫其他的物體,比如校園場景、校園物體,這樣就能夠給學生很大的發揮空間。在進行構圖的時候,要讓學生打破嚴格的透視法則以及常規的構圖方法,最重要是必須使學生明確,素描并不是一定要遵循透視法則,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維對畫面進行夸張或是其他處理,在構圖上滿足求滿、求險、求空、求偏等形式和格局,這樣才能使畫面有創新感。
所謂表現形式的多樣化,指的是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要使學生嘗試各種不一樣的素描手段,通過不同的訓練,來使學生打破常規的素描方法,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為素描的表現手法很多,比如一組靜物,可以用線描、光影、平面、抽象、紋理等多種方法來進行表現。除此之外,還可以用涂、抹等方法來進行表現,這樣一來,學生們就不再拘泥于單一的表現形式了。同時,這樣的方法也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積極性,使學生提高自己的技能,在素描繪畫中真正的做到創新。
材料的多樣化又指工具的多樣化,同時,這也是教師提高學生繪畫水平及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多樣化的材料能讓畫面更具有表現力,而且帶給人們強烈的視覺印象。因此,必須發現材料的新特性,以及材料的其他表現手法,因為這是美術教學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材料媒介本來就是美術教學中很薄弱的一個環節。其次,材料媒介具有豐富多彩的特點,需要學生去進行嘗試和研究。只有讓學生對該環節進行了體驗,才能夠激發學生的靈感。教師在上素描課的時候,不但要用紙面進行常規實驗(水墨、紙面、紙面拼貼),還要嘗試在布面和板面上用顏色、植物、礦物等進行實驗。另外還可以使用計算機技術和攝影技術,以使整個畫面更加的新穎別致,更加的具有表現力。自然材料的使用還有另外一個作用,那就是清晰的展現畫面的脈絡,這些教學方法有一個很大的優點,那就是能使學生用多個角度去思考和處理視覺信息,從而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實際課堂教學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還必須加強學生虛構能力、想象能力的培養。教師必須根據課堂的實際情況,讓學生進行從具體到抽象這幾個階段的訓練,訓練還要根據學生的水平,有所側重,循序漸進,由簡到難一步一步來進行。這樣學生就可以漸漸的擺脫表現、概念以及模仿的束縛,從而用自己的感知和思維去表現。此外,還可以通過尋找“微觀”形態元素,對物體進行重構,比如,先進行實體切割,然后再用微觀特寫手法來進行繪畫,這樣可以使脈絡更加清晰,圖形的特寫也更加具有質感,因此整個畫面就更加具有表現力。這種訓練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使學生發現世界姿態的美好,從細微處見寬宏之處,研究和挖掘物體的各種元素。這樣的訓練方法能夠使學生領悟到物體的完整抽象造型,并且獲得新的視覺感受,這是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而要培養學生的虛構能力,則必須要讓學生改變常規的視覺,充分的發揮想象力,并且對所要描繪的事物進行構想,這就是虛構。教師還可以使學生嘗試表現臆想空間,用一個物體向另外一個物體逼真的演變,現實和非現實的轉換,調動學生的思維能力,并且從物體和所要描繪的東西中獲得新的形態。
在素描課堂上,讓學生領悟中國傳統藝術,有利于加強學生的意象造型理念。因為我國的傳統藝術具有一定的博大性,而且其中所蘊含的哲學理念也很深刻。應該說,是科學的哲學理念支撐著我國傳統藝術的創造,這也使得我國傳統藝術形成了獨特的風格。而且我國傳統藝術中的意象觀察,要求繪畫者必須擺脫自然物象的束縛,以“自我”的情感去擁抱自然的表現方式,這體現了一定的個性。因此,在素描中加入關于意象的造型觀,能夠極大的提高學生的創造力,但是也不能籠統的把我國的傳統繪畫技術與意象造型劃上等號,教師必須創建一種意象造型觀,把意象造型的理念融入到素描教學當中去,這樣就能夠達到教學目的。
隨著高職教育的不斷發展,高職院校的教育改革也在漸漸的展開,高職美術課程的基礎——素描教學,除了要圍繞高職的辦學宗旨以外,還要以就業為導向,以培養能力為核心。并且從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上來構建與普通高校美術不同的體系,同時,又要體現出高職美術教學的鮮明特色。
當前,美術的應用領域越來越廣,從事藝術設計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只有培養出基礎牢固、具有創新性思維、靈活性思維的美術人才,才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企業和社會對美術人才的需要,同時,這也是美術教學的基本目的。學生的創新能力、思維能力、學習能力都必須經過教師的點拔和激發,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不能讓學生拘泥于傳統的表現手法,要給學生以探索和實踐的機會,還要積極的嘗試為學生提供新的教學模式,為學生創建一個良好、創新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的基礎水平和能力才能夠滿足企業和社會的需要。
隨著美術領域的拓寬以及應用范圍的增加,教學中的創新性也顯得越來越重要,如果不重視創新性,就會影響到美術功能的發揮。因此,教師必須重視這個問題,采用科學的手段和措施來提高學生的創造力,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打下堅實的素描基礎。只有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美術水平的提高。
[1]王月.設計素描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J].美術大觀,2011,(8):196-196.
[2]鄭麗敏.淺談高職美術專業素描基礎課教學[J].教育與職業,2011,(21):132-133.
[3]徐媛媛,陳俊.論環境藝術專業設計素描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河南教育:高校版,2010,(8):34-35.
[4]熊林.如何在素描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J].企業技術開發,2009,28(10):181-182.
[5]林曦.訓練美術思維培養創新能力——建筑學專業素描教學之我見[J].福建高教研究,2007,(2):73-75.
[6]謝向東.論速寫在高職美術素描教學中的重要性[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4(1):25-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