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芳娟
(魯東大學,山東煙臺 264025)
當今時代,物質文明獲得巨大的發展,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和進步,人們從中獲得極大的好處,顯示了物質的巨大力量。然而,在精神文明領域存在著很多不可忽視的問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不強,存在不少薄弱環節,這就需要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進行不斷創新,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
高校現階段的思想政治工作并不盡如人意,國際國內形勢的深刻變化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嚴峻挑戰。一方面,國家非常重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被提到戰略任務的高度;另一方面,在國內外環境的急劇變化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能適應形勢的變化,高校尚未建立新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體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投入的精力不少,但實際效果卻不顯著,致使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短期內面臨諸多困境。究其主要原因有:
當今的大學生不再空泛地關注政治,盲目地釋放激情。“過去那種一個號召、一篇報告、一個統一部署等整齊劃一、千篇一律的做法,已經無法讓他們認同和接受”①。在接受教育的選擇上,他們更多關注是否有利于提高自身綜合素質,思想政治工作的群體教育優勢在逐漸淡化。道德評價標準呈現多元化,個人主義、實用主義,甚至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充斥著部分學生的頭腦。這些都表明思想政治工作的對象呈現個性化、務實化的顯著特點。
在以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關注的僅是理想、信念教育,關注高校師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和確立。當今時代,涉及意志品質、道德情操、健康心理、文化素養、人際關系、精神狀態等,一切同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和全面發展有關的內容,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的社會環境具有特殊性。當代西方文化的強勢入侵,任何一種教育都是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例外,然而現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的環境和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的社會環境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就是西方文化利用影視、娛樂、消費、宗教、政治、文學作品等多種方式向中國入侵,在東西方文明的博弈中我們看到了西方文明的強勢”②。隨著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代化的交通、通訊工具已逐步進入家庭、進入校園,追逐時尚、流光異彩的現代都市生活對高校師生已不再陌生;校園內中西方文化沖突中交融,傳統文化與現代文明激烈碰撞,各種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相互激蕩,網絡信息的飛速傳播等,這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外在環境都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們的意識,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學生內心更加浮躁,從而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當今時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臨前所未有的許多新情況和新問題,機遇和挑戰同在。要認清形勢,及時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特點、新情況,把握其規律,開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徑,在創新中不斷加強,在加強中不斷創新。
第一,高校黨委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領導核心。
高校黨委的主要任務是把握教育方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總體規劃,發揮黨委職能部門和工會、共青團等群眾組織的作用。
第二,高校成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領導小組。
由書記或校長任組長,主管學生工作的副書記和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任副組長。成員由教務處、學生處、團委、社科部、馬列部、工會、宣傳部、黨校等單位組成,負責德育協調工作。整合所有思想政治教育各職能部門的力量,組織制定全校一學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具體實施方案。
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大力倡導以人為本的現代教育理念。以人為本就要以個體的人的發展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一切的方針政策都必須服從和服務于充分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發揮他們的潛能,切實發揮他們的主體性作用,以實現其真正全面自由的發展。
高校“兩課”是對學生進行系統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的人生導向。“大學生在校的主要時間集中在學習和科研活動中,加強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潛移默化作用,意義十分重大”③,因此,除了 “兩課”的主渠道作用必須加強之外,學校日常思想教育活動應根據“兩課”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學生思想中存在的疑點、熱點問題,組織相應的各種形式的教育實踐活動,使日常思想教育活動成為“兩課”教學的延伸和第二課堂,成為“兩課”教學的實踐課。
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敬業奉獻精神,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在人格上影響學生,道德上引導學生,知識上豐富學生。教師要深入到學生中,有針對性地做好深入各項細致的思想工作,加強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方面的咨詢與指導。另外,應把學生黨員干部作為思想政治教育中聯系教師與廣大學生的紐帶,學生黨員干部可以通過班級、公寓、社團、網絡四個載體,利用與廣大學生的特殊關系,進行廣泛而深入的交流。這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從先前的教師擴大到學生中去,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更好地交流與溝通,從而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
正反饋體系是指普通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積極的一些反映信息,教師所得到的大部分反饋是正反饋;負反饋體系則是指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一些表示不滿的信息的反饋體系,這個體系需要學生黨員在生活中及時捕捉到,并反映到教師那里。高校應充分利用班級、公寓、社團、網絡四個載體,把學生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的一些看法從普通學生傳遞到學生黨員,再由學生黨員把這些看法傳遞到教師,從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有針對性的改進。
在教師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的待遇,不能使其成為一個受歧視的“弱勢群體”。在學生黨員方面,與其今后的就業等實質性問題掛鉤,使其付出有所回報,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這樣才能使整個模式的教育者的教育活動充滿活力。
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形勢政策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絲毫不能松懈和疏忽。除此之外,要針對廣大師生的思想實際,及時進行國內外政治經濟形勢和我國政府對外政策的宣傳教育,幫助他們了解中國和世界。而且要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分析形勢,進而正確理解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這個教育過程中,要注重使廣大師生的思想觀念、人生追求同黨在新時期的中心任務一致起來,增強學習進步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高校要不斷擴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覆蓋面,拓寬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積極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公寓、進社團、進網絡,讓有利于師生身心健康的東西占領高校思想文化陣地,不僅關注學生的思想,更要關注學生的心理,抓住學生的心理對癥下藥,用理解的語言去打動人,用正確的言論引導人,使高校全體師生中充滿積極向上的正能量。教師可以通過擺事實,講道理,開展積極的思想斗爭和批評,引導學生不斷克服和抵制各種錯誤的東西和思潮,保證正確、健康的思想輿論在高校生活中的主導地位。
綜上所述,高校是整個社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陣地,要認清形勢,及時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情況、新特點,及時了解師生的思想、心理的變化,結合具體的實際情況,開展有針對性的、實效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為社會主義培養優秀的建設人才。
注釋
①張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及特征[J].南京工業大學外國語學院.新聞愛好者,2010,(20):5
②艾麗.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深度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2,(1):17.
③王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臨的主要問題及對策[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4):8.
[1]林朝忠.新時期高校思政工作的創新思考 [J].寧德師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1):17-18.
[2]馬培孜.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環境與大學生政治素質培養[J].教育與職業,2006(4):21-22.
[3]艾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研究 [J].滁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12):12-13
[5]徐彥.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幾點思考[J].重慶石油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6):5-7
[6]顧鈺民,王賢卿.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研究[M].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6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