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爾華
醫院固定資產是指單位價值在1 000元及以上(其中: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 500元及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單位價值雖未達到規定標準,但預計使用年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大批同類物資,應作為固定資產管理[1]。固定資產是醫院開展醫療、護理、行政、后勤等各項工作的物質基礎,也是反映醫院規模、經濟實力和醫療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隨著我國衛生事業的發展,以及人民群眾對醫療的需求不斷提高,醫院固定資產管理的范圍在不斷擴大,在醫療衛生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的核算對提高其使用效率、維護國有資產的安全、完整等將起到很大作用。新醫院會計制度和財務制度在舊的核算方法基礎上,借鑒了企業固定資產核算的方法并加以改進,使得醫院固定資產的核算更加符合實際需要。
1.1 定義的變化 原定義為醫院固定資產是指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在500元以上,專用設備價值在800元以上,使用期限在1年以上,并在使用過程中基本保持原有物質形態的資產。新制度修改了單位價值標準,即單位價值在1 000元及以上,專業設備單位價值在1 500元及以上。隨著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物價指數的變動,老的單位價值標準已不能反映固定資產的本來面目,因為老標準單位一般設備單位價值只有500元,專用設備為800元以上,這樣無疑擴大了固定資產范圍,使許多低值易耗品上升為固定資產,既增加了固定資產管理部門的管理難度,也增加了財務部門固定資產核算的難度。所以有必要提高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以更好的加強醫院固定資產的管理和核算。
1.2 分類的變化 原分為6類:房屋及建筑物、專業設備、一般設備、家具、圖書、其他固定資產。新制度中刪除了家具、圖書,分為4類,但說明醫院的圖書應當參照固定資產進行管理,不計提折舊。
2.1 會計科目的變化 原來醫院固定資產的核算方法不完善,一是醫院的固定資產核算沒有設置“累計折舊”科目,只是按照固定資產賬面價值的一定比率提取修購基金;二是沒有設置“固定資產清理”會計科目,固定資產清理的支出和收入以及清理后的凈損益無法真實的反映。所以新制度中刪除了“專用基金——修購基金”,增加了“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清理”、“待沖基金”3個科目。
2.2 會計核算的變化
2.2.1 舊的醫院制度固定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及存在的問題。在購建固定資產時,按資金來源分別借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醫療支出”、“藥品支出”、“財政專項支出”等科目,貸記“銀行存款”。同時,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固定基金”。固定資產報廢、毀損等原因減少固定資產時:按減少固定資產的原值借記“固定基金”科目,貸記“固定資產”科目。清理報廢毀損固定資產的殘值變價收入,借記“銀行存款”、“庫存物資”等科目,貸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報廢、毀損過程中發生的清理費用,借記“專用基金——修購基金”科目,貸記“現金”、“銀行存款”等科目。日常使用中只按一定比例提取修購基金,不提取折舊,不能真實反映醫院的成本和結余以及固定資產的凈值。
2.2.2 新的醫院制度中固定資產的主要賬務處理如下。(1)固定資產取得的核算。取消了固定資產與固定基金科目金額的對應關系,同時對利用財政撥款資金購買的資產增加了“待沖基金”科目。醫院取得的固定資產,應當按實際支付的買價、相關稅費以及使固定資產達到交付使用狀態前所發生的可直接歸屬于該項資產的運輸費、裝卸費、安裝費和專業人員服務費等作為入賬成本。購入不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借記“固定資產”,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科目。購入需要安裝的固定資產,借記“在建工程”,貸記“銀行存款”、“應付賬款”等。發生安裝費用,借記“在建工程”,貸記“銀行存款”等。安裝完畢交付使用時,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在建工程”。使用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購入固定資產的,按構成固定資產成本的支出金額,借記“固定資產”或“在建工程”,貸記“待沖基金”;同時,借記“財政項目補助支出”、“科教項目支出”,貸“財政補助收入”、“零余額賬戶用款額度”、“銀行存款”等。在原有固定資產基礎上進行改建、擴建、大型修繕后的固定資產,其成本按照原固定資產賬面價值(“固定資產”賬面余額減去“累計折舊”賬面余額后的凈值)加上改建、擴建、修繕發生的支出,減去改建、擴建、修繕過程中的變價收入,再扣除固定資產拆除部分的賬面價值后的金額確定。將固定資產轉入改建、擴建、大型修繕時,應按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借記“在建工程”,按已計提的折舊,借記“累計折舊”,按固定資產的原價,貸記“固定資產”。工程完工交付使用時,按工程實際成本,借記“固定資產”,貸記“在建工程”。(2)折舊的核算。醫療單位在執行舊的醫院財務與會計制度過程中,對固定資產采取不折舊的管理方式,致使醫療單位重購入、輕管理。固定資產利用率低下,國有資產大量流失[2]。新制度規定醫院應當根據固定資產的性質,采用年限平均法或工作量法計提折舊,醫院計提固定資產折舊不考慮預計凈殘值(與企業核算不同)。按月提取固定資產折舊時,按照財政補助、科教項目資金形成的金額部分,借記“待沖基金”,按照應提折舊額中的其余金額部分,借記“醫療業務成本”、“管理費用”等,貸記“累計折舊”。(3)固定資產處置的核算。增加了“固定資產清理”科目,對醫院出售、報廢、毀損等原因轉入清理的固定資產、清理過程中的清理費用和清理收入進行核算,這樣能真實反映固定資產清理的凈收益或凈損失,從而加強了對固定資產處置的管理,防止了國有資產的流失。在出售、報廢、毀損、對外投資、無償調出、對外捐贈等時,應分別以下情況處理:①出售、報廢、毀損的固定資產,按照所處置固定資產的賬面價值減去該資產對應的尚未沖減完畢的待沖基金余額后的金額,借記“固定資產清理”,按照已提取的折舊,借記“累計折舊”,按照相關待沖基金余額,借記“待沖基金”,按照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固定資產”。②以固定資產對外投資,按照評估價加上發生的相關稅費作為投資成本,借記“長期投資——股權投資”,按照投出固定資產已提的折舊,借記“累計折舊”,按發生的相關稅費,貸記“銀行存款”、“應交稅費”等,按投出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固定資產”,按其差額,貸記“其他收入”或借記“其他支出”。③無償調出、對外捐贈固定資產,按照已提的折舊,借記“累計折舊”,按照發出固定資產對應的尚未沖減完畢的待沖基金余額,借記“待沖基金”,按發出固定資產的賬面余額,貸記“固定資產”,按其差額,借記“其他支出”。清理費用借記“固定資產清理”,變價收入記貸方。
新醫院財務制度和會計制度對醫院固定資產的核算,引進了企業單位固定資產核算的方法,同時結合醫院是事業單位的特殊性質,通過增加“累計折舊”、“固定資產清理”、“待沖基金”科目,刪除“固定基金”科目,同時調整了固定資產的單位價值標準和分類,進一步加強了固定資產從購置、使用、報廢的管理,使得財務報表更能能準確、及時、完整地反映醫院的資產及凈資產狀況,解決了財務報表中資產價值虛高的問題。
因為醫療行業的特殊性質,醫院報廢的固定資產處置目前幾乎是變賣廢品或以極低價格變賣給小醫院,所以殘值較小。新制度中規定醫院固定資產折舊的核算不考慮殘值,亦未設置“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是否需要設置該科目,尚待實踐中進行不斷總結和探討。
1 財政部.醫院財務制度[M].北京: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11:29-33.
2 吳新莉. 醫院固定資產管理與核算中存在的問題探討[J].中國衛生經濟.2005,8(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