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恒強
近年來,隨著各地大型綜合性醫院規模迅速擴大及業務量的不斷攀升,車輛保障任務日益繁重,逐漸成為醫院后勤保障工作中的重要環節。筆者就大型醫院車輛管理的現狀和難點以及如何強化管理的具體措施探討如下。
目前大型綜合性醫院的車輛配置基本都在30臺以上。交通運輸任務可分為以下幾類。(1)病人轉運運輸,主要由救護車承擔此類任務,現不少大型綜合醫院下設分院、病區,病人的轉診、檢查、接送,也是醫院運輸任務特殊性的一種形式。(2)貨物運輸,主要由大型貨物運輸車承擔此類任務,負責運送醫療設備、普通物品、醫療廢棄物及生活垃圾、短距離的物品配送等。目前一部分醫院的貨物運輸大多由供貨單位及專業服務單位負責。(3)公務用車,主要由小型車輛和商務車承擔此類任務,公務用車運輸是日常的公務使用,包括學術活動、講學、參觀學習、急會診及相關業務活動。(4)工作人員班車運輸,主要由大型客車承擔此類任務,有些醫院是根據職工的住所、職工人數、居住地理位置、路線,設立臨時站點,為職工提供上下班班車。
2.1 確保行車安全是車輛管理的首要任務 作為單位車輛管理部門,每天上路行駛車輛的安全是重中之重,抓好安全生產是車輛管理部門的頭等大事。
對于突發性公共事件應急用車一旦接到通知,無論是白天黑夜,趕往事發地點都是時間緊、任務急。從安全角度來說,要遵守交通法規、管理規定,從而安全行車。但從實際工作性質和應急需求,要以最快的速度把專家和醫護人員送達事發現場,搶救傷員、搶救生命,就是要爭分奪秒,兩者之間相互矛盾,后者對行車擔負著一定的安全責任。
近幾年車輛數量驟增,道路資源和車輛運行以及駕車人的技能形成矛盾,出行難、開車難、道路交通事故在上升,一是高速公路覆蓋面增多,超速行駛。在高速公路上一旦發生事故,多為重大傷亡事故。二是城區道路擁擠,碰擦、追尾等事故時有發生。
醫院資金有限,車輛不能及時更新到位,部分車輛存在著老化的問題,車輛性能嚴重下降,故障率大幅度攀升。
在長途的行車過程中,容易產生疲勞駕駛的現象,部分駕駛員對于疲勞駕駛的安全意識理解不夠充分。有些長途出車按要求配備兩名駕駛員,但日常的現實工作中因為人員不充足有時難以做到。
2.2 做到高效便捷是車輛管理的具體要求 隨著醫院出車任務的多樣性。在日常的車輛保障方面常出現車輛不夠用的現象。同時,用車的隨意性較大,部門用車不開申請單,電話直接要車,如堅持要求使用人按用車規定執行,往往不被理解。如何計劃安排用車成為一個大問題,有些部門外出辦事本無必要,卻堅持用車,浪費了有限的用車資源。
打電話預定車輛的時間和實際用車時間往往出入太大,不能準時往返,浪費了有限的用車資源。
多數醫院的車輛管理機構為車隊(駕駛班)在院辦公室管理,救護車使用及管理有的是放在急診科或醫務處(科),但有些單位管理不夠嚴謹,如讓每臺車安裝GPS定位系統,可行性亦不高。部分駕駛人員交通法規意識薄弱,極少數駕齡長的老駕駛人員,容易犯經驗主義錯誤,給行車安全帶來一定的隱患。同時,車輛使用及維修的問題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約束。
2.3 注重降耗節能是車輛管理的重要手段 工作以外的時間,車輛出行難以控制。有的駕駛員出車任務完成后,晚間將車輛帶回家,公里數和油耗都也應運而“升”。
修理費用、車輛裝潢費用(洗車、打蠟等)、過路費、停車費的憑據報銷審核尚有漏洞。由于管理不嚴導致駕駛員擅自用車造成事故(除經濟賠償外),還給單位造成不良影響的案例是存在的。
2.4 提升服務內涵是車輛管理的核心所在 醫院用工待遇不高,用工名額受限,70%以上的駕駛人員是聘用制,而他們的工作是有連續性的,白班、夜班工作較辛苦,收入不甚理想,駕駛隊伍出現人員流動性較大的現象。
車輛職能將從過去的以運輸為主的模式上升為集運輸與服務一體化的嶄新模式,在此過程中,人員服務意識的提高、服務態度的提升、服務方式的多樣化也亟待加強。所以,相關的培訓以及與服務性行業的溝通交流也極為重要。
3.1 加強組織領導 完善組織機構 我院是一所三級甲等醫院,現有車輛30多臺,人員24名,年行駛近80萬公里。除保障醫院的醫、教、研及管理用車(夜班)外,還承擔著省、市重大政治任務及大型賽事活動的醫療保障任務,也擔負著全省突發事件公共衛生應急醫療保障的用車。醫院領導重視安全生產,加強管理。為了更好地為臨床一線做好車輛保障服務,將所有的車輛扎口管理,成立了車輛管理科,設立科長1名,調度1名,安全員(兼)1名。車輛管理科的成立得到了醫院和后勤分管領導的大力支持。在綜合考慮下,調整了車輛管理科的編制,對于管理者有了更高的要求,對于員工的培訓拓展了新的思路。服務對象的多樣化所致的不僅僅是車輛管理科規模的擴大,更重要的是車輛管理模式上的變化。作為大型綜合醫院的運輸管理職能部門,本院與各分院之間的工作聯系導致了車輛運輸及調配壓力的增大。車輛管理科從過去單一的運輸服務,轉而變為集運輸、服務、保障、急救為一體的多功能化科室,而這種身份的轉變及運轉方式的多樣化,必須進一步完善車輛管理科的管理職能。
3.2 創新管理方法 確保安全高效 車輛的安全行駛取決于三個方面,一是駕車人的法制觀念,只有在思想上重視了,才能自覺服從交通管理,提高法制觀念。必須認真學習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和其他的法律法規[1]。科室定期組織學習相關法律法規,并組織用試卷進行測試,進一步提高大家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我們還請來了南京市交通管理局第五大隊的工作人員定期給大家講授交通安全及法規方面的課程,解剖事故案例,讓大家明白交通事故的危害性,增強遵守交通法規的意識。二是強化對駕駛技能的培訓,作為一名專業駕駛人員,應具備和擁有良好過硬的駕駛技能和豐富駕駛經驗。為了進一步提高駕駛技術,車輛管理科開展了復雜道路的駕駛演練活動。邀請了專業越野車輛駕駛員,講解了復雜道路情況下的駕駛技巧,并現場示范指導如何在復雜道路上進行駕駛車輛。三是車輛的安全性能。出長途前要對車輛的安全狀況進行檢查,查出隱患。決不“帶病”出車,需要配備兩名駕駛員的必須配備。多年來堅持每月進行車輛安全例行檢查,無論刮風下雨從不間斷,并將檢查結果和個人的月考核相結合,與科室的獎懲措施相結合。
3.3 管理規范嚴格 強化節約措施 醫院所有車輛由車輛管理科統一集中管理并調配使用,這樣通過整合資源、集中管理、明確任務,不但提高了車輛的使用率,而且減少浪費,杜絕了一些部門不規范、不合理的用車。
醫院各部門的用車,往往是去同一個衛生行政主管單位或某一部門(包括機場、車站的接送),此時的車輛調度,就需要把計劃用車和靈活調整相結合。與用車部門或用車人溝通協調,在不影響工作的前提下,在時間、地點上做一些小調整,合并用車、搭順車,既保障了用車,又減少不必要的浪費。也可用大型車輛替代小型車輛作為班車使用,節約用車資源的同時,降低能源的消耗,控制成本。
嚴格車輛管理的“三實行”制度,(1)車輛實行嚴格的檢查制度,一是每天自查,二是抽查,三是每月集中檢查。(2)實行“定人定車”制度,各人對于車輛保管的整潔度、維修保養日程、車況等都要各負其責。(3)由于醫院行業的特殊性,實行輪休制度,以便全面保障醫院車輛需求。執行嚴格的獎懲制度。科室規定每月不定期大規模檢查1次車輛,檢查內容包括:車外部整潔、車內部整潔、發動機內部整潔、左右方向燈(前后)、霧燈、剎車燈、機油狀況、剎車狀況、冷卻液狀況、剎車油狀況、皮帶松緊度、輪胎胎壓狀況等,對于檢查結果優秀者,給予相應的獎勵,并且將此作為評先選優的依據。
對車輛維修保養嚴格把關,車輛信息建立歸檔。始終堅持安全第一、節約不放松的原則,對嚴重影響安全的零件,該修則修,該換則換。所有的維修項目,必須先向科里申請,核查同意后開具送修單,到指定修理廠維修。
由于醫院24小時工作的特殊性,晚上有輪流值班人員,保障夜間車輛需求。同時,不允許駕駛員之間隨意換班。如有特殊情況,換班則需通過相關領導批準,方可生效,否則視為違規處理。市內用車中途等待時間原則上不能超過1個小時,特別是夏天,車輛在等待時慢車打空調,易導致油耗上升、加大機械磨損及造成環境污染。如有需要,根據車輛調配情況,另行處理。
停車費、過路費的日常報銷,一是嚴格審核,二是長途過路費要和出車單相符,加油發票要和公里數相符,抬頭完整并注明車輛牌號。油卡是一車一卡,對號加油。三是市內停車票據,要有用車部門人的簽名,防止個人夾帶報銷行為,對駕駛人員的違章、不遵守條例的處罰,不予報銷且自付罰款。
我院車管科現有30多輛車,多年來從未花過單位的洗車費用,無論嚴寒還是酷暑,無論清晨還是深夜,每當用車結束后都是駕駛員自己洗車,從未間斷。
3.4 結合工作實際 提升服務內涵 提高駕駛員對做好服務的認識,行車中必須有兩種基本意識:一是確保行車的安全;二是把自己的任務完成好。對每次的用車任務,要求必須提前到達指定地點,“車等人”的原則不能改變。轉變服務理念,將被動服務轉化為主動服務、人性化服務。(1)為了便于用車人對我們工作的監督,每個人的車上設立了包含駕駛員姓名和照片的工作卡及便民聯系卡(通訊號碼),提高車輛的機動性,時刻保持良好的車容車況。(2)車上配備了雨傘和礦泉水,以便在突然下雨時給用車人提供方便,服務的對象有些是老專家或教授,年歲已高,多有不便,駕駛員都能主動攙扶,幫忙遞拿物品。(3)在執行任務過程中,駕駛員要清楚乘客出行的情況,需要時,主動留下聯系方式。行車過程中,雙方難免有溝通交流, “請”、“您”、“謝謝”、“抱歉”等禮貌用語就顯得不可或缺。在乘客有大量行李的情況下,上車時主動拎包,下車時在乘客之前下車,將行李卸下車。當任務結束時,一句“您慢走”,能夠充分體現駕駛人員人性化服務的意識,亦能夠提升車輛管理科服務的形象。
作為一名合格的大型綜合性醫院的駕駛員,除了要有精湛的駕駛技術以外,還必須要有高度的政治覺悟。一是要加強政治學習,堅定理念理想,堅持廉潔奉公,遵守社會公德,積極維護好醫院的良好形象;二是要有任勞任怨的敬業精神,熱愛本職工作,甘于犧牲個人利益;三要有保密意識,嚴守紀律[2]。
通過近幾年的實踐,我們的工作取得了較大的進步,一是學習氛圍濃厚、工作熱情高漲。二是管理更加精細化、規范化,無論是服務對象還是職工自己,大家都能感覺到科室管理更加精細化,服務也更規范化和人性化,一些細小的服務舉措確實給工作帶來了新氣象。三是主動服務意識進一步強化。四是團隊的凝聚力增強,服務的滿意度有所提高,修車費和車輛日用品費用以及油耗費用在下降;安全行駛無事故、無賠償,每年的保險費用在下降,這充分說明只要加強管理,制定切實可行的管理制度,發揮團隊精神,安全、規范、節約、服務齊抓共管,是切實可行并且卓有成效的。
1 陳允文.加強車輛管理制度建設 保證優質服務安全行車[J].中國電子商務,2010,9:152.
2 楊斌.關于高等院校車輛管理的思考[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