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培霞
我院從2005年5月起衛生保潔逐步走向社會化, 形式是通過招投標來承包,經過多年的不斷完善,積累了不少經驗,但也還存在不少問題,值得進一步探討。
1.1 選擇范圍小 醫院保潔社會化已走向市場多年,運作中發現這個外包企業市場總體發展不快,企業數量不多,企業的服務質量不高,使院方選擇范圍較小。
1.2 五險不到位 社會保潔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在“五險”上做了不少手腳:一是招聘已經買過保險的人員;其次是招收年齡偏大的人員;三是本應買“五險”的,只買“三險”,甚至“兩險”;四是本應該保險的費用改為工作質量獎勵;或者只談報酬不談保險的事情。
1.3 文化素質低 缺乏“以人為本”、“以病人為中心”、全心全意地為醫院、為患者服務的理念。同時,員工雇傭思想嚴重,缺乏主人翁意識,沒有院衰我恥、院興我榮的理念,缺乏主動熱情的精神。
1.4 質量不達標 企業以盈利為目的,一旦中標進入醫院以后往往不想大投資,不想買一些先進工具設備,耗材配備不足,質量達不到醫院要求。
1.5 人員流動性太大 企業用工工資偏低,與市場水平存在差異,造成留不住人,人員流動性大。
2.1 管理人才缺乏較嚴重 管理人員能力較差,部分管理員即主管以上人員沒有經過正規專業培訓,不懂管理,有的是直接從保潔員中選拔來的,人員素質和崗位適應能力達不到工作要求。
2.2 管理機制不完善 工人在各病區既要服從公司的監督和管理,又要受到護士長的隨時支配。做了不屬于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如幫助新入院病人鋪床,幫助醫務人員買飯,幫助病人喂飯、翻身等。同時還存在內勤、外勤分工不清,不能讓工人專心做好每一件事情,導致工作質量、效率均不高。
2.3 專業服務水平較差 保潔員大多是臨時招聘來的,年齡偏大,文化層次偏低,接受新知識能力差。醫院內安全衛生、醫院內感染控制等達不到要求。
3.1 科學選擇保潔公司 目前醫院后勤服務公司魚龍混雜,既有形成一定規模、有自身服務品牌的專業公司,也有實力弱、服務質量差、運作不規范的小公司。如何選擇到合適的服務公司,對保潔社會化的成功至關重要。在選擇公司時應考慮其管理能力、經營業績、人員素質、專業能力、履約品質、已有簽約醫院的規模大小及數量等問題,另外,還要考慮到公司的可靠度、配合度、服務品質、經營觀念、財務穩定性等問題。經過評估可避免未來管理上可能產生的風險。
3.2 醫院自己成立保潔服務公司 其好處一是職工有主人翁思想。保潔服務主體設班組長,由醫院挑選責任心強、有管理能力的正式工擔任,其他人員向社會招聘;二是可以節省中間管理費用,由本院人員參與管理,可以免去中間管理利潤;三是可以提高后勤對服務質量的直接控制能力;四是可以減少保潔公司辦公地點和儲存倉庫的空間占用。
3.3 加強員工教育和培訓 首先應從思想建設入手,教育員工擺正自己的位置,面臨競爭激烈的勞動市場,珍惜來之不易的就業崗位,樹立全心全意為醫院為病人服務的思想,熱愛本職工作。在業務建設上,實行崗前操作培訓,從自身的安全保護,到保潔器材的操作使用;從對各類地板清潔保養要求,到消毒隔離知識等,進行全面系統的培訓并逐一考核,合格后予以上崗。同時對員工傾注更多的關心,逐步形成員工對醫院的歸屬感,使他們產生強烈的“院衰我恥,院興我榮”的主人翁意識和主動熱情的服務精神。
3.4 要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 醫院與保潔公司雙方共同制定統一的質量標準、行為規范、崗位規范、工作職責以及明確的責任界定。管理模式上實行公司垂直管理、醫院監督考核的雙向監管機制,杜絕交叉管理,避免造成職責不清、分工不清、責任不清的混亂局面。進一步加大檢查的深度和力度,細化監督檢查的內容。更要堅持常態化管理,定期召開工作例會、座談會,每周進行專項檢查,每月進行全面質量檢查,每月出院病人回訪滿意度調查,病區每周進行質量考核評估、投訴驗證、外來檢查反饋等,實行有效監督和管理。
3.6 努力減低運作成本 隨著市場快速發展,勞動力成本提高是不可逆轉的,在部分可以用機器替代人工的崗位上,用機器替代人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增強工作流程的可控性,提高保潔服務質量,減低運作成本。比如1臺20寸的全自動洗地機,一天可以完成8個人工的工作量,而且洗的更干凈,用水更節約。
醫院保潔社會化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長期的、系統的工程,受到許多方面的制約,目前國內尚無一種完全成熟并得到大家公認的模式,這需要我們管理者不懈的努力與探索,以尋求一種較為符合地方具體情況的后勤改革模式,促進衛生改革不斷深入朝著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