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勇 宋迎黎
(山東省榮成市第二十三中學 山東榮成 264308)
10多年的體育教學,我一直有這樣的思維定勢:體育教師的職責就是管理好課堂,讓學生掌握體育知識與運動技能,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前不久在課堂上發(fā)生的一件事,使我對此前的觀念有了全新的認識。
在初二某班的體育課上,準備部分的一個小游戲:“聽老師喊數結隊”,最后有二個學生結隊失敗。根據游戲規(guī)則,我讓他們自己說出一個體育動作名稱并做出動作。結果這兩個學生抓耳撓腮,始終想不起來。我只好進行啟發(fā),結果啟發(fā)一個他們做一個,就是自己想不起來。而啟發(fā)的內容如跑步、單腳跳等,他們也認為太簡單了,就是怕說錯了,不敢說。原來是學生在體育課上缺乏參與活動的勇氣和信心。
(1)研究對象:初二年級8個班的所有學生。
(2)研究方法:文獻資料法;調查法。
課后,結合這兩個同學的情況,我對所任教的8個班的學生在體育課上心理方面進行問卷調查研究(方式多樣),結果如表1。
通過調查的情況來看,學生在體育鍛煉過程中存在的最大問題。
此類學生占調查學生人數的49.42%。在這類學生中,雖然有的學生在平日的體育鍛煉過程中運用技術的能力很好,但由于怕說錯了或動作做不好而遭到同學的嘲笑,心理負擔較重,壓力大。
此類學生占調查學生人數的28.2%。主要原因是這部分學生自身的運動素質相對來說比較差,學習動作技能相應的有點慢。因此在思想上害怕上體育課,懶于上體育課,更談不上在全體學生面前進行練習了。特別是部分同學,由于以前在體育課上練習成績差而受到其他同學的嘲笑,心理留下了陰影。
此類學生占調查學生人數的17.15%。主要特點是當老師問到自己時,大腦一片空白,平日所學的體育知識和所學動作的內容一點也想不起來,而此時更怕同學嘲笑,因此更加緊張。
包括情緒等方面的原因。

表1
自信心不足、缺乏參與體育鍛煉的勇氣是導致初中學生厭學體育課行為的最主要內因。一方面,初中學生的心理特征處于不穩(wěn)定和不成熟的時期,在體育課中常表現為懶惰、膽小、怕別人嘲笑等。由于學生的個性不同,他們對待學習的態(tài)度也不同。內向型和抑制型的學生在學習中,若不能得到教師及時的肯定和表揚,對學習體育會產生信心不足,造成自卑和逆反的心理。而外向型的學生易驕傲自滿,自高自大,缺乏進取,學習中經受不了失敗和挫折,遇到困難和挫折,易產生不良的消極心理。另一方面,不喜歡體育課的原因由于心理素質差而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往往過低地低估自己,覺得自己的體育學習能力差,在課中也常出現膽怯,心情緊張不安,缺乏參與練習的勇氣,導致掌握運動技能能力不足,身體素質下降。如何提高學生參與鍛煉的自信和勇氣,我覺得應該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體育課程的性質是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教師是指導。作為教師,主要作用是引導并提出建議。而多年的灌輸式教學,壓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如何轉變這種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解決。
(1)體育課上要消除教師的滿堂灌現象。可以課前先把教學內容和目標告訴學生,讓他們自己拿主意,做課堂的主人,教師給予指導。這樣可以讓學生有責任感,能夠獨立。
(2)課堂教學中讓全體同學都能夠參與,特別是基礎差的同學,存在自卑、退縮心理,不愛展示自己。作為體育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實踐證明,只有學生掌握課堂,才會主動學習,才會對學習有更大的興趣,使其有機會發(fā)揮自己。
(3)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在課堂練習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特別在體育課練習方式等方面,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要承擔一定的學習責任。如規(guī)定一些標準等。教師的責任不是要求學生怎樣去做,怎樣去學,而是注意學生的學習和行為是否符合要求,給學生指出并讓他們自己去加以改進和提高。最終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感受喜悅。
體育教師與學生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培養(yǎng)學生自信的一大保障。體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應是在友善、信任的氛圍中進行的,做到真誠。這就要求我們體育教師要放下架子,在師生交流中做到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堅持說真話,不掩飾。為了做到公平,堅持對所有的學生都應該采取開放、寬容的態(tài)度,哪怕學生說出錯誤的或者比較幼稚的問題,也應該抱著真誠的態(tài)度去傾聽并加以接納,而決不作出驚訝、諷刺、批判等反應,甚至到處傳播損害學生的自尊心等錯誤動作。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拋棄與教師之間的隔閡,消除自卑心理,才會正確面對自己面前的問題,并予以清理和解決,而不是選擇逃避和退縮。
實踐告訴我們,體育課上總會有一些身體素質較差的學生,他們學習的最大障礙是缺少自信,缺乏勇氣。對他們來說,教師的嚴格要求有時會成為他們學習的最大障礙,使他們產生逆反心理,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他們形成一種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一切都無所謂。這非但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反而在教學中形成了新的問題。為解決問題,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在班級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使他感覺到班級的每個同學、每個老師都對他充滿了希望,而不是簡單、無意義的嘲笑。
(2)教師要進行分層次教學,對這部分同學格外輔導,但是要選擇適當的方式。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他們真正熱愛體育,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績。
(3)體育教師還要在課后對學困生進行輔導,解決課堂上不能解決的問題。
建立一種和諧的師生關系對樹立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信心有著舉足輕重的重要性。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與互動的關系,教師必須熱愛學生、關心學生、了解學生,與學生融為一體。在學生中塑造自己的良好形象,讓學生從內心感到自己的老師值得尊敬、值得信賴、值得親近。在體育教學中,教師通過言語和非言語的形式及時給學生傳遞贊許和反對的信息,而學生通過心理體驗來接受教師的意圖,調整自己的行為方式。教師應經常用評語方式,即時評價學生技能的程度。例如在練習時或結束時用“好”、“很好”、“不錯”、“真棒”、“真不容易”、“相信自己”、“再試一試”、“堅持一下”等詞語進行激勵性評價。另外,要以準確的量化的方式,即時評價學生掌握技術和技能的程度。例如:給學生即時反饋,跑的時間、投擲的遠度、跳時的高度或遠度、力量性練習的次數等,這樣讓學生隨時掌握自己學習的情況。教師通過身體動作來表示自己的態(tài)度和情感,如用點頭、鼓掌、搖頭等動作表示贊同和反對。應經常走近學生拍拍他們的肩,摸摸他們的頭表示無聲的理解、支持或贊揚。此外,教師可以通過視線與學生交流友好、親切或焦慮、憤怒等情感,告訴學生老師正在密切關注他們。這樣既增進了師生間的友誼,又有利于學生自信心的樹立。
通過體育活動培養(yǎng)勇氣,通過體育參與增強信心。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掌握體育技能,逐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但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培養(yǎng),僅僅靠一門學科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它更要各科教師的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最佳的成效。同時在培養(yǎng)過程中,要相互溝通信息,不斷地改變方式方法,形成教育合力,才有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fā)展。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有足夠的智慧、愛心、耐心和恒心,更要有足夠承受壓力和挫折的心理準備,很難,但你收獲的更多是希望。
[1]馬啟偉.體育心理學[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4.
[2]唐朝輝.淺析學校體育鍛煉與自信心的培養(yǎng)[J].中華現代教育,200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