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華,鐘 紹,沈鮮安,潘 穎,方玲娜,盧 冰,沈莉雯,張 莉
胰島素抵抗與β細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病理生理特征。近年來的研究表明,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更明顯的胰島素抵抗[1-2]。腰圍身高比(waist to height ratio,WHtR)可作為判斷腹型肥胖的有效指標,本研究運用該肥胖指標對初診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島素抵抗、β細胞功能狀態及胰島素敏感性進行分析,以探討腹型肥胖對上述指標的影響。
1.1 研究對象 選取于2008年6月—2010年6月在我院門診及住院的新診斷的2型糖尿病患者149例為本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1999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糖尿病診斷標準[3];年齡26~75歲;谷氨酸脫羧酶抗體(-)、胰島細胞抗體(-);入選時未使用過口服降糖藥及胰島素。排除標準:應激及冠心病、周圍血管病變、腦血管意外、酮癥、感染、惡性腫瘤及病毒性肝炎等并發癥或合并癥。按照WHtR≥0.5或<0.5將患者分為兩組。WHtR≥0.5組117例,其中男49例,女68例,平均年齡為(53±10)歲;WHtR<0.5組32例,其中男17例,女15例,平均年齡為(47±11)歲。兩組患者性別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288,P=0.256),年齡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155,P=0.002)。
1.2 研究方法 由專人負責測量身高、體質量、腰圍(WC)、臀圍(HC)及血壓,計算體質指數(BMI)、腰臀比(WHR)、WHtR。WC和HC的測量:受試者取站位,雙腳分開25~30 cm,使體質量均勻分配,于平穩呼吸時,在髂嵴和第12肋下緣連線的中點水平測量WC;HC在臀部(骨盆)最突出部測量周徑。所有研究對象均在空腹10~14 h后晨起抽取靜脈血,并行肝臟B超檢查。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測定空腹血糖(FPG),膽固醇氧化酶法測定總膽固醇(TC),脫氫酶法測定三酰甘油(TG),直接一步法測定高密度脂蛋白(HDL),選擇性直接法測定低密度脂蛋白(LDL),速率法測定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和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放射免疫法測定空腹胰島素(FINS),ARKRAY HA-8160 HPLC方法測定糖化血紅蛋白(HbA1c)。脂肪肝B超診斷根據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2006年制定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中的B超診斷標準[4]。穩態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IR)=FPG(mmol/L)×FINS(μU/L)/22.5,β細胞功能指數(HOMA-β)=20×FINS/(FPG-3.5),胰島素敏感性指數(ISI)=1/(FPG×FINS)[5]。

2.1 兩組各項指標比較 WHtR≥0.5組和WHtR<0.5組的年齡、WC、WHR、WHtR、BMI、收縮壓、舒張壓、ALT、AST、TG、FINS、HOMA-IR、HOMA-β、ISI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相關性分析 2型糖尿病患者的WC、WHR、WHtR、BMI、ALT、AST、FINS與HOMA-IR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206、0.247、0.257、0.191、0.199、0.192、0.909,P<0.05);WHtR、BMI、TG、FINS與HOMA-β呈正相關(r值分別為0.221、0.243、0.208、0.751,P<0.05)。
肥胖已經成為危害人類健康的全球性問題,肥胖與糖尿病、高血壓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冠心病)等有著明顯的關系,肥胖患者發生2型糖尿病的風險顯著增高。BMI、WC及WHR等指數是臨床常用的肥胖評定指標,對普通人群在預測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各種與肥胖相關的疾病風險的重要價值已被各項臨床研究所肯定,但以上這些指標也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如BMI是測量全身脂肪量的很好指標,但不能反映脂肪的分布情況;WC在男女人群中的分布存在較大的差異,且受身高的影響較大等。CT和MRI掃描是測量腹內肥胖最精確的方法[6-8],但價格昂貴,需特殊設備及場所,難以在臨床上常規使用。近年研究發現,WHtR與WC顯著相關,可作為評價腹型肥胖的指數,其效果甚至優于WC,且無明顯性別差異,不同的研究一致主張以0.5作為WHtR正常值的切點[9]。近年一些研究發現,WHtR可以較好地預測2型糖尿病的發生及流行,其預測效力甚至優于WC、BMI[1]。
本研究結果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WHtR≥0.5者占78.5%;WHtR≥0.5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齡、WC、WHR、WHtR、BMI、收縮壓、舒張壓、ALT、AST、TG、FINS、HOMA-IR、HOMA-β高于WHtR<0.5者。在這些指標中,尤以WHtR與HOMA-IR的相關性較強。本研究結果表明,伴有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與非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比較,腹型肥胖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更明顯的胰島素抵抗,臨床上主要表現為高血壓、高三酰甘油血癥及肝功能異常。

表1 WHtR≥0.5組和WHtR<0.5組的2型糖尿病患者各項指標比較
注:WC=腰圍,WHR=腰臀比,WHtR=腰圍身高比,BMI=體質指數,FPG=空腹血糖,HbA1c=糖化血紅蛋白,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TC=總膽固醇,TG=三酰甘油,HDL=高密度脂蛋白,LDL=低密度脂蛋白,FINS=空腹血胰島素,HOMA-IR=穩態模型胰島素抵抗指數,HOMA-β=β細胞功能指數,ISI=胰島素敏感性指數
近年研究表明,除了胰島素抵抗,β細胞功能衰竭在2型糖尿病的發生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FPG水平與胰島β細胞的分泌功能有密切的關系。本研究結果顯示,與WHtR≥0.5的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WHtR<0.5者具有相似的FPG和HbA1c,但FINS相對較低,故HOMA-IR較小。已有研究證實,相似血糖水平的糖尿病患者肥胖者胰島素分泌功能較好[10],表明非腹型肥胖性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臨床特征為胰島β細胞功能的衰竭,提示β細胞功能衰竭在非腹型肥胖患者發病過程中的作用較胰島素抵抗更為顯著。
總之,本研究顯示,WHtR可作為判斷腹型肥胖的簡易有效指標,對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缺陷及胰島素抵抗的判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腹型肥胖患者胰島素水平較高,但FPG相對并無明顯升高,故胰島素抵抗明顯,因而伴有更多的心血管危險因素。因此對于此類患者,應在控制血糖的同時全面而積極地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而對于WHtR較低的患者應更好地保護殘余胰島β細胞功能。
1 廣東省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協作組.腰圍/身高比值預測糖尿病和高血壓的有效的腹型肥胖指標[J].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4,20(3):272-275.
2 Hsieh SD,Yoshinaga H,Muto T.Waist-to-height ratio,a simple and practical index for assessing central fat distribution and metabolic risk in Japanese men and women[J].Int J Obes Relat Metab Disord,2003,27(5):610-616.
3 錢榮立.關于糖尿病的新診斷標準與分型[J].中國糖尿病雜志,2000,8(1):5-6.
4 中華醫學會肝臟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診療指南[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3):161-163.
5 李光偉.胰島素敏感性和胰島B細胞功能評估//陳家倫.臨床內分泌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1:924-933.
6 項坤三,賈偉平,陸俊倩,等.中國上海地區40歲以上成人中肥胖與代謝綜合征的關系[J].中華內科雜志,2000,39(4):224-228.
7 馮小萌,徐援.男性腹型肥胖者血漿網膜素水平的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1,14(7):2167.
8 信云,朱建良,檀新云.石家莊市常住居民超重肥胖狀況及影響因素調查[J].河北醫藥,2010,32(4):483.
9 吳紅艷,陳璐璐,鄭涓,等.腰圍/身高比值與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抵抗及胰島B細胞功能的關系[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08,18(4):496-498.
10 安雅莉,高妍,朱倩,等.不同體重指數新診斷2型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和胰島素抵抗狀況調查[J].中華醫學雜志,2009,89(16):11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