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溶,陳 路,李 鳳,孫早喜
全科醫生是綜合程度較高的醫學人才,主要在基層承擔預防保健、常見病多發病診療和轉診、患者康復和慢性病管理、健康管理等一體化服務,被稱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1]。199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明確做出了加快發展全科醫學,培養全科醫生的重大決策。2011年6月,溫家寶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指出:“目前,我國全科醫生的培養和使用尚處于起步階段,全科醫生數量嚴重不足。從而要求:建立統一規范的全科醫生培養制度;著力解決當前急需與規范化培養周期較長之間的矛盾,近期采取多種措施培養合格的全科醫生”。海南省自2007年起開始舉辦全科醫學培訓班,已舉辦12期,為基層醫療機構培訓900余名醫師。現就海南省全科醫生培訓效果分析如下。
1.1 研究對象 2012年4月20日通過海南省全科醫學培訓中心介紹信,從海南省衛生廳婦社處和農衛處獲取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名單,共300個,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50個進行調查。每個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法抽取1個機構負責人,1~3個參加過全科醫學培訓的醫生,同時抽取1~3個具有可比性的未參加過全科醫學培訓的醫生作為研究對象。共調查培訓后的全科醫生100名,未培訓的全科醫生80名及其機構負責人50名。
1.2 研究方法 對培訓的全科醫生進行《海南省全科醫學理論培訓情況》、《海南省全科醫師培訓效果評價》現場調查,內容分別包括學員對教學方法及教學效果的評價、對有關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及培訓必要性的評價;對未培訓與培訓的全科醫生同時進行《海南省社區衛生人員培訓效果測試題》30 min閉卷測試;對各個機構負責人進行《海南省全科醫師培訓效果評價》調查,內容包括機構負責人對學員有關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及培訓必要性的評價。現場對調查資料進行審核,共收集到全科醫學理論培訓情況調查表100份,全科醫師培訓效果評價調查表150份,社區衛生人員培訓效果測試題180份,資料均完整。

2.1 一般情況 培訓的全科醫生100人中男56例(占56.0%),女44例(占44.0%);平均年齡(38±9)歲;平均工作年限為14.3年,平均從事全科醫學年限為3.8年。未培訓的全科醫生80人中男42例(占52.5%),女38例(占47.5%);平均年齡(37±10)歲;平均工作年限為13.2年,平均從事全科醫學年限為3.5年。負責人50人中男27例(占54.0%),女23例(占46.0%);平均年齡(47±7)歲;平均工作年限為20.6年,平均從事全科醫學年限為8.6年。
2.2 培訓效果評價
2.2.1 學員對教學效果的評價 40.0%的培訓學員認為社區預防教師的教學方法很好;87.0%的培訓學員認為全科醫療的教學效果很好或好(見表1)。

表1 培訓學員對教學效果的評價〔n(%)〕
2.2.2 學員對有關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及培訓必要性的評價 培訓學員表示對臨床常見問題及處理、全科醫療、社區診斷技能、健康教育很熟悉及較熟悉的比例分別為70.0%、67.0%、64.0%、56.0%(見表2)。培訓學員認為急診社區處理、全科醫療、全科醫學基礎、社區預防醫學、保健與康復、社區診斷技能培訓很必要及有必要的比例均為100.0%(見表3)。
2.2.3 機構負責人對學員有關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及培訓必要性的評價 機構負責人認為學員對臨床常見問題及處理、精神病患者系統保健、全科醫療、健康教育很熟悉或較熟悉的比例分別為66.0%、74.0%、50.0%、54.0%(見表4);機構負責人認為急診社區處理、健康教育、社區預防醫學 、全科醫療培訓很必要及有必要的比例均在90%以上(見表5)。
2.2.4 培訓與未培訓的全科醫生培訓效果測試結果 二者在客觀題得分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而在主觀題得分及總分間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2 學員對有關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的評價〔n(%)〕
表3 學員對有關知識與技能培訓必要性的評價〔n(%)〕
Table3 The evaluation of trainees to the necessity of knowledge and skill training

項目很必要有必要沒必要臨床常見問題及處理50(50 0)50(50 0)0 全科醫療67(67 0)33(33 0)0 社區診斷技能57(57 0)43(43 0)0 全科醫學基礎60(60 0)40(40 0)0 健康教育53(53 0)40(40 0)7(7 0)急診社區處理67(67 0)33(33 0)0 慢性病社區處理53(53 0)40(40 0)7(7 0)社區衛生管理技能50(50 0)47(47 0)3(3 0)社區預防醫學57(57 0)43(43 0)0 保健與康復57(57 0)43(43 0)0 老年人社區保健50(50 0)47(47 0)3(3 0)傳染病患者社區處理50(50 0)50(50 0)0 婦幼系統保健50(50 0)47(47 0)3(3 0)精神病患者系統保健50(50 0)40(40 0)10(10 0)
表4 機構負責人對學員有關知識與技能的熟悉程度的評價〔n(%)〕
Table4 The evaluation of leaders to the familiarity of knowledge and skills of trainees

很熟悉較熟悉一般不熟悉不會臨床常見問題及處理20(40 0)13(26 0)15(30 0)2(4 0)0全科醫療10(20 0)15(30 0)22(44 0)3(6 0)0社區診斷技能7(14 0)18(36 0)20(40 0)5(10 0)0全科醫學基礎5(10 0)20(40 0)20(40 0)5(10 0)0健康教育5(10 0)22(44 0)20(40 0)3(6 0)0急診社區處理10(20 0)13(26 0)22(44 0)5(10 0)0慢性病社區處理10(20 0)13(26 0)22(44 0)5(10 0)0社區衛生管理技能3(6 0)22(44 0)20(40 0)5(10 0)0社區預防醫學5(10 0)13(26 0)22(44 0)10(20 0)0保健與康復2(4 0)13(26 0)28(56 0)7(14 0)0老年人社區保健5(10 0)15(30 0)25(50 0)5(10 0)0傳染病患者社區處理0 15(30 0)28(56 0)7(14 0)0婦幼系統保健3(6 0) 7(14 0) 35(70 0)5(10 0)0精神病患者系統保健10(20 0)27(54 0)10(20 0)3(6 0)0
表5 機構負責人對有關知識與技能培訓必要性的評價〔n(%)〕
Table5 The evaluation of leaders to the necessity of knowledge and skill training

很必要有必要沒必要臨床常見問題及處理15(30 0)35(70 0)0 全科醫療20(40 0)30(60 0)0 社區診斷技能15(30 0)32(64 0)3(6 0)全科醫學基礎15(30 0)35(70 0)0 健康教育20(40 0)30(60 0)0 急診社區處理22(44 0)25(50 0)3(6 0)慢性病社區處理17(34 0)30(60 0)3(6 0)社區衛生管理技能15(30 0)32(64 0)3(6 0)社區預防醫學20(40 0)27(54 0)3(6 0)保健與康復17(34 0)30(60 0)3(6 0)老年人社區保健15(30 0)32(64 0)3(6 0)傳染病患者社區處理15(30 0)32(64 0)3(6 0)婦幼系統保健15(30 0)35(70 0)0 精神病患者系統保健15(30 0)32(64 0)3(6 0)

Table6 Comparison of the training effect test results between training and not training for general practitioners

組別例數客觀題得分主觀題得分總分培訓10028±527±1254±11未培訓 80 27±418±1245±15t值0 5042 6702 660P值0 6160 0100 010
3.1 教師教學效果評價 本研究結果顯示,培訓學員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中80%以上均為“好”和“很好”。在教學方法方面,以教學為主的社區預防教師的教學方法較以臨床為主的教師的教學方法好;全科醫療教學效果最顯著,主要是因為此部分教學學時多,學員接觸的主要是醫療知識。
3.2 對全科醫學培訓知識的認知 培訓學員及機構負責人對培訓的全科醫學知識、技能的熟悉程度的評價中,大多認為對臨床常見問題及處理、全科醫療、社區診斷技能和健康教育比較熟悉;對培訓必要性的評價中,大多認為急診社區處理及全科醫療應排在首位。培訓學員對培訓后自身全科醫療實踐水平提升的評價較高,但對所培訓知識與目前所從事工作的相關程度的評價相對不高。以上結果說明目前全科醫學培訓的相關知識與實際應用存在一定差距。其原因可能是培訓的相關知識實踐程度不高,與理念轉變有關;社區醫生急需的知識與技能在培訓中沒有重點體現[2]。
3.3 培訓效果測試結果 本研究結果顯示,參加與未參加全科醫學培訓的全科醫師在遠期效果測試的總分和主觀題得分間有差異。說明培訓的學員對所學的相關理論知識基本掌握,達到了全科醫學培訓的基本目的[3]。
3.4 建議
3.4.1 教學內容應突出重點 本研究發現,被調查人員對急診社區處理、婦幼系統保健、慢性病社區處理、保健與康復等知識與技能熟悉程度較低,且均認為有培訓的必要性。故在培訓過程中,可以相應增加以上內容的知識與技能的培訓,以期能夠使基層全科醫師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執業技能,更好地為基層衛生醫療事業服務[3]。
3.4.2 加強全科師資培訓 由于沒有全科醫學師資的認證標準,師資隊伍整體水平不高,尤其是專職全科師資缺乏。兼職師資多以專科醫師為主,全科概念較為淡薄,在教學過程中比較注重疑難病癥的教學,不能用全科醫學的思維和方法指導學員,往往不自覺地就會傳授生物醫學的診療模式,這與全科醫學的整體觀不一致[4]。因此,培養全科醫學師資,以便在未來的全科醫學培訓中起到更好的培訓效果是目前所需。
1 李明,線福華,郭愛民.把握內涵加快全科醫生的人才培養[J].中國高等教育,2011,26(18):36-37.
2 繆希松,龍世寰,童毅,等.昆明市全科醫生臨床技能操作培訓情況調查[J].中國全科醫學,2012,15(9):2924.
3 徐慶鋒,蘇慧萍,涂正杰,等.全科醫師骨干理論培訓的效果評價及其影響因素分析[J].全科醫學教育研究,2011,14(12):3950-3952.
4 劉何根,趙志軍,王瑩,等.影響全科醫師培訓效益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1,25(3):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