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柏 劉靜雯 鄭欽尹 林燕
【摘 要】本文通過研究社會管理體制改革下農村養老事業發展中存在的不同層級的政策差異、政府主導作用以及面臨的發展阻力等問題,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我們對農村養老事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社會管理體制;養老事業;養老制度創新
一、農村養老現狀問題檢視
2010年5月底,胡錦濤同志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專題研究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問題。在黨中央、國務院強調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后,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變得到了政府的重視,各地如火如荼的開始了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改革。而農村養老問題就是在這種政治環境下開始了新的探討。農村老人的經濟收入基本處于中下水平,甚至很多人根本不能解決保障溫飽問題。并且由于步入老年以及無子女悉心照顧等原因,健康狀況也逐漸下滑,隨之而來的便是大筆醫療費用;在本次調研中我們發現,77.68%的農村老人處于身體亞健康、多病甚至生活不能自理的狀態。沉重的經濟負擔,使得“養老”和“看病”成為農村老人所面臨的兩大難題。通過研讀我國關于農村老人的相關政策,我們發現現有的扶助政策很多都是針對農村老人的經濟問題,據調研結果顯示,農村老人每人每月能夠拿到100元左右。大部分老人覺得這少有的養老金根本不能解決他們所面臨的困境。對其精神狀況,國家并沒有制定相關的政策,也并未提供與精神救助相關的服務。國家和地方政府在農村也建立了相應的養老院,但據調查,這些養老院大部分處于一種閑置狀態,根本沒有用在農村老年人的養老事業上。農村老人一直崇尚自我養老和家庭養老,對于養老院,農村老人在短時間內根本還無法接受。因此想要通過建立農村養老院解決農村養老問題,在當今根本不切實際。
二、養老制度創新
(1)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建立救助基金。面對龐大的老年群體,國家需要從不同的角度著手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比如設立專門的養老院、將部分老人納入五保戶或者是每月對十分貧困的老年人進行相應的資金補貼,不管是那個方面,都需要財政的支持。基于此,為了更好的為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以及更好的管理該項資金的使用,國家應該設立專門的救助資金,保證農村老年人在第一時間可以感受到政府的關愛。另外,相比于“三無”老人和“五?!崩先?,在部分老人的養老問題上,政府所頒布的政策,采取的扶助措施還遠遠不夠,農村老人的養老服務保障體系還不夠完善,因此,政府應該加大財政的投入,以滿足老年人家政、生活照料、醫療陪護、情感撫慰等多方面的需求。(2)設立專門管轄農村老人養老的部門。目前為止,勞動與社會保障部仍然沒有針對農村老人養老問題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這導致了農村老人養老出現問題時都無人可找,嚴重損害了政府形象,并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社會和諧。以現實來看,農村老人養老涉及部門非常廣泛,比如,養老服務歸民政部門和社保部管,醫保歸衛生部門管,而住房則歸國土部門管,當老人出現養老問題時,均需政府與其他部門的配合與支持。雖然這一問題確實使設立專門的管理部門存在很大的困境,但并不是毫無解決辦法。政府系統內部,各部門之間本就是相互獨立又相互聯系。我們可以根據具體的要求,從先設立領導小組開始,小組內部成員可以是各部門的工作人員,保證政策的合理性。至少要讓農村老人在養老出現問題時知道找誰,才能更好的解決問題,這是政府權威性最基本的保證。(3)對老人詳細劃分類別,并據此發放不同養老金。農村老人目前都是領取相同的養老金,然而有的家庭比較富裕,養老金對于他們來說是錦上添花,但有的家庭家境比較困難,這點養老金根本不能解決溫飽問題。因此為了完善養老社會保障體系,我們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劃分不同老人群體。對于那些死去老伴的老年人,以及沒有勞動能力,以及贍養人經濟條件困難的老人劃分為“三無”老人。某些老人的贍養人根本不能解決自身溫飽問題,我們可以把這部分老人列入五保戶群體,根據五保戶的資金金額進行救助。
農村養老事業發展狀況怎樣,標志著“三農”問題的解決成效,象征著中國養老保障體系的成果,也是世界人民看中國的窗口。做好農村養老事業,不是民政部和社會保障部提高養老金金額,也不是依靠某個部門的工作,它涉及到黨政機關的各個部門,涉及到千家萬戶,因此需要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參 考 文 獻
[1]文斌.農村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創新的動力研究[J].社會管理學.2012
[2]陳玲.關于完善我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的幾點建議[J].企業導報.2010(2)
[3]孟令文,徐國江.農村養老院建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N].朝陽日報.2009-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