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暖
【摘 要】文章以新《醫院財務制度》為依據,結合新《醫院會計制度》的精神,對醫院成本核算方法進行了探討,以期加強醫院成本管理,提高醫療資源使用效益。
【關鍵詞】公立醫院;財務制度;成本核算;方法體系
公立醫院雖然以公益性為目的,但是加強成本核算和管理,才能保證國家醫療資源的使用效益,從而實現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統一。為此,衛生部和財政部于2010年對原有的《醫院財務制度》進行了重大修改,吸收了企業財務管理的理念和原則,強化了對醫院成本管理的要求,明確了醫院成本管理的目標、成本核算原則、方法和程序,同時對醫院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等成本管理內容也進行了明確的規范,為醫院組織成本核算,加強成本管理提供了可靠的依據。
一、醫院加強成本核算的意義
成本核算是指醫院將其業務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按照核算對象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總成本和單位成本的過程。成本管理的目的是全面、真實、準確反映醫院成本信息,強化成本意識,降低醫療成本,提高醫院績效,增強醫院在醫療市場上的競爭力。(1)為成本管理提供信息。成本是價格的依據和費用補償的尺度,成本核算是醫院經營管理的基礎工作之一。只有正確組織成本核算,如實反映醫療服務費用支出,才能為衛生行政部門合理確定醫療報務價格,并為醫院提供合理的財政補償提供依據。因此,醫院成本管理不僅有助于醫院全面提升成本核算與控制水平,并且可以為國家加強醫療市場宏觀經濟管理提供數據支持。(2)改善醫院績效。成本是醫院管理水平和經營成果的綜合反映,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基礎。通過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可以為醫院的人員的勞動效率、病床使用率、設備使用率、物資使用率等的考核提供依據,能夠促使醫院加強經濟核算,提高資金使用效益。(3)是落實經濟責任制的保證。成本是醫院重要的經濟責任指標,實施成本核算能夠促使醫院建立和完善績效考核體系,從而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經濟責任制。(4)增強醫院在醫療市場中的競爭力。實行成本核算,實施成本管理,以最低的耗費,提供最優質的服務,減輕病人負擔,從而提高醫院的競爭力。
二、醫院成本核算方法體系的構建
(1)醫院成本核算對象。新《醫院財務制度》規定,成本核算一般應以科室、診次和床日為核算對象,三級醫院及其他有條件的醫院還應以醫療服務項目、病種等為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核算。新《醫院財務制度》將醫院科室分為臨床服務、醫療技術、醫療輔助和行政后勤等四大類。為了保證成本信息的可比性,新制度還對科室進行了明確的定義。臨床服務類指直接為病人提供醫療服務,并能體現最終醫療結果、完整反映醫療成本的科室;醫療技術類指為臨床服務類科室及病人提供醫療技術服務的科室;醫療輔助類科室是服務于臨床服務類和醫療技術類科室,為其提供動力、生產、加工等輔助服務的科室;行政后勤類指除臨床服務、醫療技術和醫療輔助科室之外的從事院內外行政后勤業務工作的科室。由于床日和診次、醫療服務項目以及病種的概念相對明確,因此,新制度沒有對其進行專門的定義。值得注意的是,開展醫療全成本核算的醫院,應將財政項目補助支出所形成的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納入成本核算范圍。(2)科室成本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指將醫院業務活動中所發生的各種耗費以科室為核算對象進行歸集和分配,計算出科室成本的過程。第一,要素費用的分配和科室成本歸集。根據誰受益誰負擔的原則,將醫院服務過程中消耗的各項費用要素,按照用途進行歸集,將直接歸屬于科室的支出歸集到科室成本對象,從而形成科室成本。科室成本按照計入方法分為直接計入成本和間接計入成本。第二,科室成本的三級分攤及醫療服務項目成本核算。科室成本只是成本核算的基礎,屬于內部成本核算的范疇,而最終的成本核算對象則是醫療項目、診次和床日以及各病種成本。一是按照一定的分配標準,將行政后勤類科室的成本向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和醫療輔助類科室分攤。二是按照一定的分配標準,將醫療輔助類科室成本向臨床服務類和醫療技術類科室分攤。三是按照一定的分配標準,將醫療技術類科室成本向臨床服務類科室分攤,從而形成臨床服務類科室的成本。(3)病種成本核算。以病種為核算對象,將臨床科室歸集的醫療服務項目成本、診次和床日成本,再加上藥品成本,向各病種進行平行歸集,即可以計算出各病種成本。
參 考 文 獻
[1]程薇.新《醫院財務制度》下的成本管理.中國醫院.2011(6)
[2]韓斌斌.《醫院會計制度(征求意見稿)》中成本費用的核算分析.中國衛生經濟.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