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曉鳳
【摘 要】本文首先介紹無形資產、無形資產攤銷、減值準備的概念,通過對我國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組織)和事業單位(也稱非盈利組織)對無形資產會計處理的對比分析,以及將我國政府與非盈利組織對無形資產會計處理和國外政府與非營利組織對無形資產的管理的比較,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如何解決該問題以及有效管理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的措施及建議。
【關鍵詞】無形資產;企業;事業單位
一、無形資產及攤銷和減值準備的概念
(1)《企業會計準則第6號——無形資產》規定:無形資產,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提供勞務、出租給他人,或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沒有實物形態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無形資產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無形資產的確認需要滿足以下條件:一是該資產產生的經濟利益很可能流入企業;二是該資產的成本能夠可靠地計量。企業的商譽的存在與企業不可分離,不可辨認,因而商譽不歸類為無形資產。無形資產特征有:不具有實物形態;屬于非貨幣性長期資產;是為企業使用而非出售的資產;創造經濟利益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2)攤銷指對無形資產按照其使用年限每年分攤購置成本,進入各期損益(對于企業)或事業支出、經營支出(對于事業單位)的會計處理辦法。各種無形資產應合理攤銷。(3)《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當某項無形資產不能預期給企業帶來經濟利益,或帶來經濟利益的能力受到重大不利影響時,企業應考慮對該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測試,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
二、我國企業和事業單位對無形資產攤銷和減值準備會計處理的對比分析
(1)《事業單位會計制度》規定,不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購入和自行開發的無形資產攤銷時,應一次記入“事業支出”科目,對于實行內部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無形資產應在受益期內分期攤銷,在各期攤銷時記入經營支出,尚未攤銷完的金額為“無形資產”期末價值。對于未攤銷完的無形資產成本,在事業單位轉讓或處置無形資產時記入事業支出、經營支出。而對于企業而言,無形資產的取得成本一般金額較大,且發揮作用期限較長,能在長期內為企業帶來利益,在取得當期一次性進入當期損益較少當期利潤會影響成本計算的合理性,《企業會計準則》規定,無形資產應當自取得當月起在預計使用年限內采用適當的方法分期攤銷,計入攤銷各期損益,減少各期利潤,而不應在取得期間一次性記入當期損益。(2)無形資產將來為企業創造的經濟利益不足以補償無形資產成本(攤余成本),則說明無形資產發生了減值,具體表現為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了其可收回金額。企業應定期對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檢查一次,并對無形資產的可收回金額進行估計,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超過可收回金額的部分應當確認為無形資產減值,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處置無形資產時,應同時結轉已計提的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無形資產減值準備一經計提,在以后的會計期間即使其賬面價值得以恢復,已計提的減值準備也不得轉回。《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對無形資產的減值核算沒有明確規定,未對無形資產進行減值準備的核算。這不適應當前經濟發展的要求,也不利于對無形資產的管理,不利于無形資產發揮應有的效益。
三、加強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的建議與措施
(1)對于不實行陳本核算的事業單位,為避免出現賬外資產,可以參照固定資產核算的方法,增設“無形基金”科目,反映無形資產所占用的資金。在取得無形資產入賬時;借記“事業支出”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現金”等科目,同時借記“無形資產”科目,貸記“無形基金”科目。(2)對于實行成本核算的事業單位,其收入有一部分來自于自己組織的經營收入,要求事業單位在會計核算時要注重收支的平衡及成本的計算。同時,這些單位中無形資產的比重越來越大,可以參照企業會計核算的處理方法,設置“無形資產累計攤銷”賬戶,以準確完整地反映無形資產的攤銷過程及余額情況。(3)加強對無形資產定期盤點。事業單位可定期由無形資產管理部門結合單位財務部門對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進行檢查,與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進行核對,至少一年一次。(4)在會計報表中增加報表項目。在事業單位資產負債表資產部類的“無形資產”項目下增設“累計攤銷”項目和“無形資產減值準備”項目,在負債部類增設“無形基金”項目,以反映無形資產的實際價值及無形資產所占用的資金,為單位無形資產管理部門提供無形資產賬面價值信息,也為上級預算部門合理安排無形資產的投放、調撥等提供客觀、準確的會計信息。
參 考 文 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無形資產.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徐永華.新知識經濟下關于無形資產問題的探討[J].企業導報.2010(2)
[3]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主要事業單位會計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