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飛 張立禹
【摘 要】純粹經濟損失是處于民事責任的邊緣地帶,其橫跨合同法和侵權責任法兩大領域,對其研究具有重要的意義,尤其對于民事主體的民事權益維護及社會活動的健康有序運行具有關鍵作用。我國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行政法規和司法解釋對純粹經濟損失給予了原則性規定,使純粹經濟損失得到認可提供依據,但是與純粹經濟損失制度相關法律框架的構建依然任重而道遠。因此,在依法治國的條件下對純粹經濟損失的研究迫在眉睫。
【關鍵詞】純粹經濟損失;訴訟閘門;不予賠付原則
一、純粹經濟損失的概念
對于純粹經濟損失定義的界定,一般采用較多的兩種模式:一種是以英美法系為典型的代表;一種是以大陸法系的德國為代表。綜合上述國家的論述,筆者認為:純粹經濟損失是指被害人直接招致財產上的不利益,而非因人身或物被侵害發生。因為這個定義獨特的提出了純粹經濟損失作為一種“直接招致財產上的不利益”從而與人身或物的損害及其它種類的間接性損失區分開來。
二、純粹經濟損失的賠付規則
1.國外對純粹經濟損失的典型態度。由于純粹經濟損失的內涵不夠準確和外延還不夠周延,基于預防法律責任的肆意擴大的考慮,世界各國法官在處理純粹經濟損失的案件時,對其賠付均采取謹慎的態度。不予賠償的原則是在世界上承認純粹經濟損失的國家里對純粹經濟損失采取一般態度。通過各國的對比,我們也贊同采取以不賠償為原則,賠償為例外的原則。對于需要賠付的法律條文應當進行特別規定。依我國學者的總結上述國家純粹經濟損失歸納為分析如下:德國法:立法上的拒絕賠償、司法實踐的有所松動和運用契約法的救濟較多。英國法:普通法的不賠償的傳統、偏好侵權法的救濟和司法實踐的反復波折。美國法:寬松的不賠償原則、實踐規則趨于多元化。法國法:立法寬松、賠償責任的嚴格沉重和偏好侵權法上的救濟。通過上表分析,德國法和法國法,德國法和英美法對純粹經濟損失的賠付與救濟態度顯他們國家的社會背景、經濟制度、學術思潮等相關聯??梢钥闯霾挥栀r償原則與提出的純粹經濟損失概念有緊密的聯系。難怪有的學者堅信純粹經濟損失的不予賠償原則是其的最大特點。如上述四國均采取了選擇性賠償這一原則。
2.部分國家采取不予賠付的原因。(1)訴訟閘門。由于純粹經濟損失不是侵害人身或物引起的,因此受害人、損失的范圍均不確定。由此各國法院可能是出于“訴訟閘門”的考慮,排除規則成為純粹經濟損失不予賠償的主要理論依據。因此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受害人遭受的純粹經濟損失均不問情況如何,均一律不對其不予賠付。其理由如下:第一,如果在特定的案件中純粹經濟損失獲得賠償,由于受害人和賠償范圍的不確定性,可能引發難以計數的訴訟,造成濫訴,加重法院的訴訟負擔,進一步引發訴訟資源的浪費。第二,對純粹經濟損失不予賠付也是對人們行動自由的保護。純粹經濟損失體現了現代侵權責任法強化侵權責任的傾向,這種趨勢應加以控制,達到避免責任過于寬泛的目的。(2)利益序列的考慮。由于純粹經濟損失的低位階性,其所保護的利益是從屬于物權利益或其他財產利益或準財產利益的利益,處于各國權利保護金字塔的最底層。由于法律資源的有限性,法律不可能對于權利主體的每一項權利都加以保護,因此法律按照一定的利益序列對其進行保護。作為不確定性的純粹經濟損失,各國一般采取排除規則不予賠付。(3)其它法律對純粹經濟損失賠付的給予的綜合考慮。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國家的法律對純粹經濟損失的賠付都在合同法上予以規定,侵權責任法一般對此種損失的賠償請求時不予支持的,但是可以預見未來合同法有可能擴大對純粹經濟損失的救濟,因此侵權責任法對純粹經濟損失的救濟應綜合考慮與合同法及其他相關法律的統一協調。在那些不認可純粹經濟損失的國家里,大部分的純粹經濟損失案件在它們的司法實踐的領域內獲得了賠付。在認可純粹經濟損失的國家內,純粹經濟損失可獲得賠償的范圍越來越大,這也是對純粹經濟損失進行賠償的總趨勢的把握。無論從理論上或是實踐上看,某種特定類型的純粹經濟損失可獲得賠償,畢竟純粹經濟損失使無辜者的財產遭受到了損害,因此可以謹慎對需要例外進行保護的純粹經濟損失,法律必須對此予以特別規定。一般各國采取如下三種方式來實現。第一,權利化純粹經濟損失;第二,用合同法對侵權責任法的缺陷進行彌補;第三,用一般條款對純粹經濟損失進行保護。
三、我國法上對純粹經濟損失救濟的態度
目前我國理論對純粹經濟損失的研究相對比較冷清,并未對其全面深入研究。但這并不表明對純粹經濟損失的問題在我國的司法實踐中是不能涉及到的。在實踐中雖大部分損失并不是以純粹經濟損失的形象出現的,但卻有了純粹經濟損失所應具備的內容。從我國立法實踐上看我國對純粹經濟損失采取的態度是一般不予賠付,特殊情況下進行賠付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