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
摘 要:近年來,數學課程不僅強調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而且越來越重視學生對數學文化價值的了解,數學史和數學教學相結合是一種數學課程的改革,數學史資源進小學數學課堂具有深遠的意義和作用。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我們應該重視數學史資源的教學,將其正確定位、準確解讀,實施有效的教學策略,讓數學史資源與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課堂上一起生成、一起生長。
關鍵詞:數學史資源 數學文化價值 教學現狀 教材內容解讀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3(c)-0112-01
近年來,數學課程不僅強調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而且越來越重視學生對數學文化價值的了解。北師大版教材編排了“數學萬花筒、你知道嗎、數學閱讀”等相關數學史資源,為學生提供了關于數學在歷史上、文化上和現實世界中作用的實例,并介紹了一些數學家的故事、數學趣聞與數學史料,這些豐富多彩的內容,使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產生與發展有了進一步了解,也使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在人類進步中的作用,很好的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為一線的數學教師,教材將數學史資源以其獨特的空間和形式安放在課后閱讀這一凈土上,我們該如何將其定位,如何準確解讀,下面結合教學實情,談談自己的一些思考。
1 數學史資源進小學數學課堂的意義和作用
在小學階段,數學史和數學教學相結合是一種數學課程的改革。北師大版教材編排數學史資源的內容,目的是給學生一個更廣闊的空間去認識數學、認識世界。這些數學史資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數學背景,擴寬了孩子們的視野,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數學思維,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
1.1 介紹數學家故事,感受人文精神
數學家的故事,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數學家們勤奮刻苦、勇于探索、熱愛祖國等優秀品質。數學思想形成中的曲折與艱辛以及那些偉大的探索者的失敗與成功可以使學生體會到,數學既不僅僅是訓練思維的體操,也不僅僅是科學研究的工具,它有著豐富得多的人文內涵,從而激勵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民族自豪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心態。
1.2 介紹數學趣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使學生在喜聞樂見中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1.3 介紹數學史料,培養學生思維探究
許多數學名題的提出與解決的過程是非常曲折的,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他們的某些想法和數學史上數學家的想法有時會不謀而合,在歷史的背景下,把這些題目還原歷史故事,變生澀為生動,使學生體會到一種活的、真正的數學思維過程,使枯燥乏味的解題過程變得富有趣味和探索意義。
2 數學史資源在教學中的現狀分析
新課程教材安排數學史資源進課堂有其深遠的意義,但是在一線教學中,往往受教育評價的影響—— 考試不考,很多教師對數學史資源的內容停留在偶爾關注的階段,而對關注的內容,也多傾向與課堂內容有關的知識,要么視而不見,要么齊讀一遍。
現象一:上課不講,下課看看;例如教學“用計算器計算”一課時,教到關于“計算工具”這個內容,書上也有相關“你知道嗎”的介紹,教師往往請學生課后閱讀,自己了解計算器發展的歷史。究其原因,這樣的內容不作考試要求,因此,教師繞道而行也就不足為怪了。
現象二:教還是不教,很是糾結;例如教學“最大公因數、最小公倍數”知識時,北師大版教材旨在讓學生利用列表法找出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和最小公倍數,沒有把老教材中的“短除法”放入正文,而是把“短除法”放在“你知道嗎”欄目中,讓學生拓展一下視野,作一般了解即可,不要求掌握。
基于以上兩種教學現象,數學史資源如何運用到教學,以怎樣的形式走近課堂,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一番更理智的解讀,以便提出相應的實施策略。
3 數學史資源的內容解讀
現將北師大版教材中的“數學萬花筒、你知道嗎、數學閱讀”的內容整理,其中一些比較有代表性,例如:一下中的介紹算盤;二上中的乘法口訣的歷史;二下中的中國古代記數法;三上中的二進制;三下中的中國古代使用十進位制的優越性、天氣預報中的降水概率;四上中的各國的讀寫數方法、破譯129位數的密碼、中國是最早認識負數的國家;四下中的建筑物中的圖形、古代的方程思想;五上中的希臘數學家找質數的方法、哥德巴赫猜想(偶數情形);五下中的阿基米德的故事;六上中的圓周率的歷史、用正方形畫圓的方法;六下中的介紹“神舟”號飛船的軌道艙,等等。
4 數學史資源的實施策略
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針對上述不同的內容,實施相應的教學策略:
策略一:制作手抄報,傳承數學史料。
數學史資源的內容很多,我們不可能把每個知識都詳細解讀,比如介紹古埃及、古希臘及中國古代大數的表示法、分數和小數的歷史、數字的歷史、方程的由來、負數的發展史等內容,可以讓學生自己閱讀,或上網查閱資料,制作數學手抄報,讓學生不但知道這些數學的發展史,而且還能品味其中的來龍去脈。讓學生在閱讀真能干感受數學的魅力和精彩,感悟到數學的厚重文化。
策略二:增設知識環節,完善數學內容。
對于與課堂知識相關的數學史資源,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無痕的滲透給學生,比如教學循環節、圓周率、平年閏年、制作100以內的質數表等內容時,把這些數學史資源作為知識環節的一點進行教學,這樣一節課既完整又充實。
策略三:擴展知識面,培養數學思維。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因材施教,讓一部分學生先“富起來”,把數學史資源作為思維訓練內容,比如短除法、雞兔同籠等知識的擴充,比較適合開發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為培養尖子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資源。
鑒于此,今天的數學課堂,教師的教學不能只是為了教而教,為了學而學,我們的課堂更應該注入一種文化的熏陶,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說過:“只有理解人類如何獲得某些事實或概念的知識,我們才能對人類的孩子應該如何獲得這樣的知識作出最好的判斷”。法國數學家龐加萊也說過:“如果我們要預見數學的將來,適當的途徑就是研究這門學科的歷史和現狀”。因此,我們應該重視數學史資源的教學,讓數學史資源與數學知識和方法在課堂上一起生成、一起生長。
參考文獻
[1] 陸麗萍.“你知道嗎”小學數學史料教學的現狀分析與策略建議[J].中小學數學:小學版,2011(Z1):42-44.
[2] 張奠宙.關于數學史和數學文化[J].高等數學研究,2008(1):20-24.
[3] 黃清木.憑借數學教材滲透人文教育[J].云南教育(小學教師),2009(5).
[4] 倪培培.低年級數學課堂如何凸顯數學文化[J].教學月刊(小學版),2007(5):15-17.
[5] 邱興剛.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數學文化[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7):712,178.
[6] 馮勝.強化小學數學文化的培養[J].考試周刊,2007(24):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