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鋒
摘 要:指導學生自讀初中語文課文,前提是確立學習目標,重點是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以讀為中心,“議”“品”結合,最后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所得,也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關鍵詞:學習目標;對話;總結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現行語文教材編排了大量的自讀課文,旨在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因此,如何指導學生自讀課文呢?下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膚淺之識。
一、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是學生自讀課文的前提條件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設計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一切活動都是有目的的活動。在課文學習之前,教師先擬定出具體的學習目標,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避免盲從。那么,如何指導學生確立一篇自讀課文的具體的學習目標呢?
首先,指導學生閱讀單元提示,把握單元教學總體目標。研究單元提示是制訂自讀課文學習目標的前提。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的“單元提示”中明確指出:“品味詩文優美的語言是一種藝術享受。要反復朗讀,在整體感知內容大意的基礎上,揣摩、欣賞精彩句段和詞語,并將它們摘抄下來”。這個要求就規定了“品味詩文優美的語言,品賞精彩生動的文學語言,揣摩、欣賞精彩語段和詞語”就是這個單元每篇課文學習的主要內容和目標。
其次,引導學生認真閱讀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單元提示”往往是課文內容的一個“綱”,是比較抽象的,而“自讀提示”和“課后練習”能清楚地告訴學生學習此篇課文需要完成的學習任務。在此基礎上,學生就能自擬自讀課文的具體學習目標了。
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三單元第十三課《夏感》的自讀提示:本文運用熱情洋溢的語言,為我們描繪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們生活、勞作的情狀,把我們帶進一種美好的意境中,作者只是描寫這些景象嗎?他還有什么內心的感覺、體驗要表達?課后練習二:“找出課文中三至五個你認為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據此,學生可以擬定該自讀課文的三維目標是:一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二是品味文章優美的句子;三是感受作者對夏天的贊美,引導學生熱愛自然,熱愛生活。
二、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學生自讀課文的重點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自讀課文的教學,教師應想方設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習慣,引導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這就是以“讀”為中心,一讀二議三品。
1.讀
讀是學生感知文本的基本條件,是學生“自讀”的前提。讀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可以是朗讀;也可以是默讀;可以是精讀;也可以是瀏覽。但無論是哪種方式的讀法,都必須有明確的“讀”的目標。在指導學生自讀《夏感》一文中,我要求學生首先朗讀課文,感知文本。
學生在朗讀課文的同時,要引導學生懂得充分利用工具書掃除生字詞障礙,爭取讀得通暢、流利;接著默讀課文,質疑文本。要求學生在梳理文章層次的同時,提出疑問,每人至少提兩個;然后精讀課文,品賞文本。此階段,學生要在讀的過程中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或段落,并說明理由;最后瀏覽課文,歸納文本。就這樣,學生帶著目的,在反復的“讀”中,由表及里,由外而內,逐層深入,達到自讀目標。
2.議
議是學生感知文本的必需步驟,是學生“自讀”的基礎。議,簡而言之,就是對話。新課程背景下,“對話”已經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理念之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是這樣表述的:“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1)學生與教師的對話
學生與教師的對話主要是以文本為中介而進行的平等的精神交流。在此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個體的獨特情感體驗,擺正教師主導作用的位置,或激趣,或啟發,或點撥,真正起到“穿針引線”的作用。
(2)學生與學生的對話
在這個對話過程中,學生處于一個學習共同體中,必須采取合作探究、共享成果的學習方式,或提出自己的疑問,或交流彼此的見解,或與別人進行爭辯,或評價別人的意見,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自主與合作。
(3)學生與文本的對話
在自讀課文《夏感》的指導中,我讓學生圍繞“作者對夏天的感覺是什么,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描寫夏天景致的,課文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情感”等幾個問題,分小組討論探究。學生也可以向老師提出質疑,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相互探討。
3.品
品是學生感知文本的必要途徑,是學生“自讀”的關鍵。對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力的語文。對《夏感》一文的“品”,我重在引導學生在課文中找出三至五個自認為寫得精彩的比喻句和擬人句,品味它們的表達效果。如,學生找出了“好像爐子上的一鍋水在逐漸泛泡、冒氣而終于沸騰一樣,山坡上的芊芊細草長成了一片密密的厚發……”等優美的語句來加以賞析,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導學生總結學習所得,是學生自讀課文不可缺少的環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閱讀“評價建議”中有這樣的要求:“閱讀的評價,要綜合考查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和理解,要關注其閱讀興趣與價值取向、閱讀方法與習慣……”總結評價主要是指導學生把自讀課文中學到的知識整理歸類到單元知識甚至整個語文知識網絡中去,從而使學生對語文知識整體有個完整的認識。如,我引導學生對《夏感》一文作了總結:
1.本文所寫的內容
本文抓住夏天熱烈、緊張、急促、收獲已有而希望未盡的特點,從夏天的自然景物、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三個方面,描繪出夏天暑氣蒸騰、麥浪翻滾、萬物蓬勃生長的景象。
2.本文表達的思想
表達了作者對夏天的喜愛和對辛勤勞作的農民的贊美之情。
3.本文的寫作特點
綜合運用比喻、擬人、對比等修辭手法,多角度、多感官(視覺、聽覺、嗅覺)地描寫景物,既有實景,又有虛景,既有具體描寫,也有概括性描述。
以上所述,僅屬我的膚淺之識,不足、不對之處,還請各位專家批評指正。自讀課文的閱讀指導是一門藝術,還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更深入地進行研究。
(作者單位 湖北省來鳳縣接龍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