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 本文歸納了90后高職生的思想及行為特點,并分析了導致90后高職學生思想及行為的成因。由此筆者提出作為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該如何共同營造以大學人文精神濡養學生性情的理想教育模式。
關鍵詞 90后 思想行為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精神
2008年各高職院校迎來了第一批90后的大學生,筆者經過四年的分析與探索,總結出90后高職學生具有以下方面的個性特征。
一、高職學生思想及行為特征具有一定共性,其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態度導致思維能力的局限性
90后的高職生,他們的認知通常是以自我為中心,在大多數情況下他們的思維能力是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現象上,因此大多數學生比較自私,不會換位思考或是從不同角度考慮問題,從而不能較理性的面對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此當事情所出現的結果不能如愿的時候學生常常是將問題歸結到別的人或者別的原因上,而不能正確、客觀的從自身去找問題的根源,導致歸因錯誤,因此自我成長速度比較緩慢。
案例1:
在端午節放假前一天查課,某班以班長為首有近一半的學生未經請假擅自離校。當時輔導員就與班長聯系,班長仍舊遮掩自己逃課的事實。事后輔導員對班長進行責罰,班長覺得事情不至如此,因此感到很受傷、很委屈。理由是:平常他從不違紀,而這一次純屬自己點子低。
案例分析:(1)學生沒從自身找原因,因為他認為在大學逃課屬普遍現象,自己偶爾為之不算為過,倒是輔導員過于較真;(2)身為班長責任意識不夠強;(3)由于以自我為中心的認知態度學生根本沒有意識到自身錯誤,所以當輔導員與之聯系的時候,學生都沒有做出補救行動。
而從另外一個角度進行分析得出的結論是高職生的處事能力比較靈活,有較強的變通能力。
2、原始的情感體驗難以上升至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職學生情感比較豐富,注重同學情誼,注重同輩感情的交流,以及懂得父母對自己無私的愛以及該以什么樣的行動去回報父母的愛和付出。
案例2:2012年3月至4月間,在各班開展了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從各班的活動內容來看,學生談得最多的就是能感受到父母的愛。本次活動輔導員是有意識讓學生自主組織與開展,但是結果差強人意。因為學生對愛的感知與對愛的理解還比較局限,他們只感受到與之最為親近的人或事上,而沒有從這種本能的感受上升到一個更高的體驗境界,從而構造出一個家、集體、國家、人類的理想世界。
3、目標不明導致意志力不夠堅定
通過調查,95%以上的高職學生對于讀高職就是為了就業這個目標是非常清楚的,但是對于將來如何就業以及從事什么工作這個具體目標80%學生是不夠清晰的。
案例3:學生敏,在大一上學期表現積極,在第一屆班委選舉中,她表現積極,成功當選為組織委員。在該學期,學生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工作中都是積極主動的。可是到了大一下學期開學的時候,學生竟然提出辭職。在做學生思想工作時,學生起初說之所以辭職是因自己能力不及,但通過深入了解后,學生才道出是自己比較迷茫。她說,大一之所以那么積極主要是學姐告訴她在大學要這么去做,其實她自己也不知道為什么要這么去做。后來她發現大多數同學過得很輕松時,她心理很不平衡,所以提出辭職。
案例分析:在進大學之前大多數學生都是懷揣著一個不屬于自己的愿望,因此當真實的大學生活、學習與自己想象大相徑庭的時候,他們就會陷入迷茫中。人一旦沒有目標,做任何事情就沒有動力,而敏在我們的學生中不是一個個例。
4、基于以上因素的形成及影響,再綜合高職學生面對在校期間的主要任務所持有的行動能力進行分析,90后高職生在個各方面的能力呈現出以下特征:
(1)學習能力:高職生的學習能力仍舊停留在高中時期的應試學習,而主動學習、自學能力不夠強。只學習學校所開設的相關課程,而相關學科知識結構比較簡單,因此大多數學生根本沒有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而對于社會、人文等等能夠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的知識,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不夠。
(2)專業能力:80%的學生對于自身所學專業比較感興趣,但是由于后期學習的枯燥性及不能及時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專業能力只能是懂皮毛。
(3)責任能力:責任意識不夠強,自我管理能力比較差。對于學生身份的認同感不夠強烈。當自身利益與集體利益發生沖突的時候,學生的選擇是有利于自己的。高職學生的思想境界不夠高,缺乏奉獻精神。對于我們大力提倡的核心價值觀他們具有一定的批判精神。
(4)行為能力和實踐能力:高職生的行為能力不夠強,他們一般是想得多,做得少。作為高職生他們知道就業是擺在他們面前的首要問題和任務,關于就業問題他們也考慮得比較多,但是如何將就業問題解決好,怎么去解決,借鑒什么方法等等,他們則缺乏行動力。但對于培養實踐動手能力,他們卻能做到積極主動,通過調查有80%以上的高職學生在大學期間從事過兼職。這對于他們盡早了解社會、適應社會有很大的幫助與提高。
(5)性格態度:
由于高職學生的認知大多數情況下是以自我為中心的,因此決定了他們的性格態度是,對于自己認為正確的事情他們表現出積極的態度,相反則表現出消極甚至是對抗的態度。
二、90后高職學生思想及個性形成的主要原因
1、社會原因
社會輿論導向、以及互聯網極大開放,各種思潮,各種亞文化的泛亂,勢必使正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展成熟期的青年學生在這個集大成的社會環境下受到沖擊和影響。尤其對事件的負面言論,往往會將這些錯誤觀點作為主流思想接納,這就給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
2、家庭原因
90后的高職生幾乎都是獨生子女,就算家庭經濟不夠寬裕的家庭,但是大多數父母在經濟上會盡自己最大的能力來滿足孩子的需要,家長的要求就是孩子能用心的讀書,對于其它事情則不讓孩子操心,因此導致學生從小就有一個錯覺,就是除了讀書,他可以不負任何責任。因此大多數學生還沒有建立起深切的家庭、社會責任以及道德意識。
3、學校原因
學校教育在大多數情況下是從教學計劃、任務乃至大綱、教學目的出發,因此很難做到完全適應與滿足學生的個性及心理發展需求。教育與受教育之間出現失衡狀態因此導致學生對學校的不信任及不滿。
4、學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社會、家庭以及學校多年的模塑使得90后的高職學生養成一種不太獨立的個性,自身欠缺開拓以及自我實現的愿望比較小,因此學生對自身的要求也不是很高。
三、針對90后高職生所表現出的思想及行為特征思考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以大學人文精神濡養學生的性情
大學的人文精神應該是以人為本的,它所包涵的意義深遠,真誠、尊重、理解、包容、篤學。在這種精神的潛移默化下,學生的性格、習慣、能力將會得到逐步升華。因此全院的教職員工要從自身做起,努力營造平等、民主、積極、進取的氛圍,讓我們廣大學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自發形成校園文化育人、校園環境影響人的良好局面。
而作為一名從事學生工作的輔導員更應該在這種精神指導下如實做到以下幾點:
1、輔導員主動、真誠與每一個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一次談心,讓自己成為學生大學里第一個領路人。
談心的內容可以圍繞對大學的期待、高中生活的分享和新環境的困擾展開,這樣不僅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需求,還能了解到學生的生活學習背景,對一些心理問題有預警性。
在談心方式上可以集體與個體相結合。集體談心以宿舍或班級為單位,這樣不僅能讓學生彼此之間迅速熟悉起來,還為班級建設和宿舍文化建設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個體談心主要針對有特殊表現的學生,如有明顯自卑感或在組織活動中表現積極的學生,對于前者以鼓勵為主,并且獲得其信任,建立溝通途徑,對于后者則注重引導,為培養學生干部做準備。
2、輔導員的工作事務繁雜,而且往往都是各項工作交織在一起,因此我們要學會梳理,可以通過流程編寫規范管理工作,讓輔導員工作更加有條理,還能夠讓學生清楚了解學生管理工作,實行“開放式”管理。這樣,不僅讓學生得到了獲取知情權的滿足,還能獲得學生更多的信任。
3、及時了解社會動態,提高敏感度
在互聯網極大開放的時代,言論自由,因此各種非主流文化甚至不良思想會影響到正值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發展成熟的學生。因此輔導員要及時了解社會動態,提高敏感度,把握方向,及時引導年輕學生從大局、正面去看待各種輿論事件,從而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時代在變化,工作對象也在變化,對工作對象的預見性分析能夠幫助我們有效開展工作,達到育人目標,還能提高工作的科學化水平。做好每一變化時期的過渡階段的工作轉變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的內容之一,更是輔導員歷史感和責任感的體現。
(作者單位:武漢軟件工程職業學院經濟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