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華影
摘要:本文闡述了自尊、負面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的概念及其相關研究,對三者關系進行了探討。
關鍵字:大學生;自尊;負面評價恐懼;社交焦慮
一、研究意義
社會交往是人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部分,社會交往具有很多功能,它能溝通信息,使人們獲得知識,豐富人的閱歷。同時,社會交往使人的感情需要得到滿足,群體活動會使人感情上覺得充實、愉快,交往活動可以使人的苦悶憂愁得到合理的宣泄和排解,通過心理調適而達到心理平衡,從而保持心理健康。但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順利地進行社會交往,由于不自信或害怕外人的評價等各方面原因,很多人在與人交往的時候會覺得不舒服、不自然,有緊張甚至恐懼的情緒體驗,這被稱之為社交焦慮。社交焦慮是一種消極的情緒體驗,它妨礙了人的正常人際交往,損害了人的心理健康。
隨著社會科技的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的加快,人與人的交往日益密切,社會交往在人們生活中越來越重要,尤其對于大學生而言,課業負擔減輕,社交活動日益頻繁,社交焦慮會嚴重影響大學生的成長。對于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研究已逐漸引起國內外專家、學者的關注與重視,雖然對于社交焦慮的成因研究很多,但沒有一個總的定論。自尊和負面評價恐懼對社交焦慮有不同程度的影響,研究它們之間的關系有助于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國內外對此也做了很多研究。
二、概念的界定
(一)自尊概念的界定
最早給自尊下定義的心理學家是W·James。他給自尊下定義時用了一個公式,即自尊=成功/抱負,換句話說,個人對于自我價值的感受取決于其實際成就與潛在能力的比值。國內認為自尊是一個可以被定量的假定概念,它是人對自己的價值、長處、重要性總體的情感上的評價。這同時也是自尊評定的理論基礎,即評價一個人對自己的態度能反應出該對象的自尊程度。
(二)負面評價概念的界定
1969年,Watson和Friend提出負面評價恐懼概念,并將之定義為“對他人評價的憂懼,為負面評價而苦惱,以及對他人可能給自己負面評價的預期”。這種定義一直延續到今天,并根據這一定義編制了“負面評價恐懼量表”。
(三)社交焦慮概念的界定
最早對社交焦慮進行描述的是法國精神病學家Janet,他當時稱為社交恐怖或社會的恐怖癥,并將其歸為神經衰弱類。而英國精神病學家Mark&Glder最早提出“社交焦慮”一詞,他從恐怖障礙中區分出一組稱之為社交焦慮的病人,他們害怕社交環境,比如害怕在眾人面前說話、吃東西,害怕參加聚會等。國內有學者認為社交焦慮是指對人際交往的緊張和害怕,而有學者將社交焦慮定義為:對某一種或多種人際處境有強烈的憂慮、緊張不安或恐懼的情緒反應和回避行為。其基本表現是:害怕和別人對視,害怕被人注視,怕自己在人前有丟面子的言談舉止。
三、相關研究
(一)自尊與社交焦慮的相關研究
Solomon等人提出的自尊恐懼管理理論認為,自尊是個體適應社會文化環境的心理機制,是減少和緩解焦慮的重要決定因素。國內研究表明,自尊水平對醫學院新生的社交焦慮有一定影響。而對于初一新生,外顯自尊對社交焦慮有緩沖作用。自尊高的個體傾向于肯定自己,自尊越高的個體對自己越肯定,對自己越接納,和別人交往越輕松,也更接納別人,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二)負面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的相關研究
負面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緊密相關,社交焦慮的產生部分來源于感知到他人負面評價時的反應。當正在或預期參與社交活動時,負面評價恐懼屬于與不利評價有關的恐懼感,而社交焦慮屬于對這些情景的綜合反映。國內的研究表明,大學生懼怕負面評價與社交焦慮顯著相關。護士在實習前,社交焦慮與負面評價恐懼呈正性相關。
(三)自尊與負面評價恐懼的相關研究
自尊與負面評價恐懼呈顯著負相關,這點在高等職業學校的學生和中學生中,都得到了相關驗證。自尊低的人對自己評價低,而對自己評價低的人容易也認為別人對自己評價低,并對別人的負面評價產生一種恐懼感。
(四)自尊、負面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三者關系研究。
國外研究認為自我評價低的個體在社會交往中對他人的否定評價更為擔心,更容易產生社交焦慮。鐘佑潔和張進輔對自尊、評價恐懼和社交焦慮中三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研究,負面評價恐懼在自尊與社交焦慮間起著部分中介作用,即自尊對社交焦慮的作用部分是通過負面評價恐懼這個中介變量實現的。
根據如上的資料可以知道:大學生社交焦慮已逐步引起我國學者的注意,而國內對于大學生社交焦慮的研究相對較多,而關于自尊、負面評價和社交焦慮關系的研究還較少,且研究對象多為中學生和醫學院學生。在大學生群體中社交焦慮比較普遍,自尊和負面評價恐懼對社交焦慮有影響。因此,對大學生群體的自尊、負面評價恐懼與社交焦慮關系研究進行研究是十分有意義的,需要進一步探討。
參考文獻:
1.孫配貞、江紅艷、趙輝,《初一新生內隱、外顯自尊與社交焦慮的關系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
2.周仁會,《中學生懼怕否定評價生活事件和社會支持對其自尊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0.31
3.華元杰、胡金生,《大學生懼怕否定評價心理及其與演講焦慮的關系》[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0.18
4.郭佳、何國平,《護士實習前社交焦慮與懼怕否定、自尊水平的關系》[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8.24
5.王文娟、葉培結、王立金,《醫學新生社交焦慮與其自尊及父母教養方式的相關研究》[J],《蚌埠醫學院學報》,2008.33
6.郭曉薇,《大學生社交焦慮成因的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1.1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