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承云
為了適應中等職業學校課程改革的需要,更好培養具有綜合實踐能力,在工農業生產、服務、技術等行業從事第一線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須在學校教育中學習專業知識的同時,更要加強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使他們能順利適應競爭日趨激烈的工作崗位的要求,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為他們順利實現就業和樹立終生學習理念打下堅實基礎。那么如何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覺得必須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引入探究式教學。
探究式教學的實質是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積極從事各種探究活動,親自發現科學概念和原理,掌握探究技能。探究式教學的方式多種多樣,從思維過程來看可把探究式教學分為:歸納式、演繹式、定向探究式和自由探究式等,但是,不論有多少變式,如何開展探究式教學是必須思考的一個問題。我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
一、創設良好的探究式教學的情境
通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來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欲望,促使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能根據學生自身的認知特點和能力水平,創設一種與教學內容有關并且讓學生感到有趣的教學情境,對很多教師來說是一個頗具挑戰性的任務。要解決好這個問題,必須要做到導入要精彩,要能巧設問題,通過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和影像資料等直觀的教具等,來創設情境。良好的教學情境對于探究式教學來說,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積極思考,認真發掘教學內容中能夠創設情境的因素,積極地調動起全體學生的探究興趣,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培養學生發現并探究問題的能力
在探究式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化被動為主動,變教師提問為學生主動提問。教師在開展探究式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發現問題、自主探究問題的能力,如何做好這些方面,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創設寬松環境,讓學生敢問
學生在課堂上不能主動提出問題,主要是害怕招致教師的否定、指責。要讓學生敢問,必須清除學生的心里障礙,為學生的“問”營造氛圍。寬松、民主的課堂氛圍中,師生平等對話,學生個性得以張揚,利于開啟學生的智慧,培育其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和品質。
2.創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會問
教師要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生活,結合所學的生物理論知識,對有關的生活現象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時,針對早上喝牛奶這一現象提出了一系列問題:牛奶中有哪些營養成分?牛奶中的蛋白質經過人體的消化道最終成為人體細胞的組成成分時,經歷了哪些生理過程?什么時候喝牛奶有利于充分發揮它的營養價值?血液中的氨基酸到組織細胞至少要穿過多少層膜結構?組織細胞中的蛋白質有哪些代謝途徑?等等。
教師要通過創設情境,充分激發每一個學生的想象能力,鼓勵學生向老師、向教材、向標準答案說不,大膽質疑,深入思考,敢于創新。
3.引導學生多角度提出問題、探究問題
學生的問題意識被喚起,提問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質疑問題不能只停留在幼稚膚淺的水平,教師應善于引導學生掌握生疑會問的方法,進一步提高提問的水平。具體的可以通過深入思考找問題、在比較過程中找問題、通過發散思維找問題、聯系實際找問題和到實驗中找問題等等。
教師的教學水平不是體現在提出問題,而是體現在引導學生主動提出問題。培養學生的提問題能力不是最終目的,而是創新教育的起點,意在改變學生只知做“答”的習慣,以喚起創新意識,激發創新的欲望。實踐證明,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
對中職學生來說,任何能力的培養都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教師不能對學生提出過高過急的要求,要根據認知規律,從簡單到復雜逐步培養。培養學生提問能力要貫穿于整個探究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堅持對學生進行長期有意識的培養。
三、通過設問深化探究式教學
設問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手段,設問的使用大有學問。教師結合所教的內容,精心的設問,可以為中職學生創造一個他所熟悉和關心的情境,通過啟發和引導學生參與解決這些問題,達到掌握、鞏固、運用和發展知識與技能的教學目的。那么,如何通過設問深化探究式教學呢?按教學要求,設問可分為從“是什么”到“為什么”,再到解決問題“怎么辦”三個遞進層面,教師必須在設置系列問題上下功夫。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應該把這三個層面有機地結合起來,通過形式多樣的設問,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主動積極思考、探究問題,以實現思維的創造性和獲取應用知識的能力。
教學中可以通過“拓展性設問”深化學生的思維,使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拓展性設問的模式有以下幾種:
1.創設“誘發式”問題情境的系列設問
學習是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的積極反應,有效的學習應該是在激發學生的認知需要的情境中進行的。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所授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精心設計一種孕育著疑難問題而又引人入勝的情境,以滿足并強化學生的好奇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2.創設“階梯式”問題情境的系列設問
為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創設合乎邏輯、條理清晰、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階梯式”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由淺入深、由現象到本質、由具體到抽象,一步一步地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進而做出科學的推理、正確的判斷,最終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征。
3.創設“輻射式”問題情境的系列設問
以某一知識點為中心,引導學生從不同方向、途徑、角度,在較短的時間內去發現、尋找與此中心有密切聯系的盡可能多的知識點,它對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都有重要的意義。
設問式的探究式教學,遵循了中職學生認知的客觀規律,從具體問題出發,通過由淺入深、由此及彼、由正及反的不同方式對比,不同層次的聯想,從而變化發展出不同類型的新情境、新問題,為不同層次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思維空間,這對培養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分析問題的推理能力有重要作用。
四、開展探究式教學需要注意的誤區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存在著加大提問量就是探究、什么問題都探究等方面的誤區。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過程中,我認為要注意以下三個方面:
1.要對探究內容進行選擇,不能所有內容都進行探究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一些教師對探究的內容不加選擇,對教學內容的研究不夠深入,隨意地讓學生進行探究,導致學生無從下手,教學效率低下。事實上在中職階段,由于受到學生能力、教學條件等的限制,是不可能對所有的教學內容進行探究的,教師必須根據中職學生的基礎和能力,以及學校的教學條件確定好探究的內容,展開探究式教學。
2.不要頻繁提問,所涉及問題不應過多、過難
有的教師認為探究就是在授課過程中加大對學生的提問,因此在實際的授課過程中,整個一堂課都是在提問學生,并且問題之間沒有太大的聯系。真正的探究式教學是在教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學生自主地閱讀或動手操作來獲取知識、提高能力。因此,教師所提出的問題必須要有典型性、啟發性,要最大限度地引發學生積極思維,從而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3.探究過程中不能過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而忽視了教師的導演角色
教學中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但有些教師片面地理解了這一原則,在開展探究式教學中,就是給學生一個課題,然后徹底放手,讓學生完全自主進行探究。而事實上,由于中職學生受認知水平和操作能力的限制,給學生的研究課題大了,學生無從下手,造成課堂節奏被打亂,完不成課堂教學的目標。要想在探究式教學中控制好課堂,讓學生能夠真正地參與到探究中來,就應該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
現階段由于中職學生整體素質較差,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動手能力比較弱,要提高中職學生的專業素質,關鍵是改變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學中教師要改變傳統的單純從如何“教”這一角度來探討學,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學習規律的教學模式。積極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認知過程,設置一些比較適合中職學生認知水平的問題展開探究式教學,讓他們在探究活動中學到知識,獲得成功,這樣才能使讓學生成為學習主體的探究式教學模式得以實現,在探究式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為今后就業和終生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省旌德縣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