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蘅
烏申斯基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閱讀教學的最終目標,就是使學生想讀、會讀。興趣便是達成這一目標的催化劑。在語文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感悟能力呢?在此,筆者有幾點心得與大家交流。
一、“趣”自境中來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親”。因為作者總是通過一定的語言文字表達胸中的某個情境的。反過來,一旦學生看到作者所描繪的那個情境,便會明白描述這一情境的語言文字。小學生的思維帶有很強的具體形象性,因此教師的點撥就應以形象思維為支撐,經(jīng)常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如書中的插圖、教學掛圖、畫簡筆畫和恰當?shù)厥褂枚嗝襟w等。讓學生的腦海浮現(xiàn)形象可感的畫面,使學生觸景生情,激發(fā)閱讀興趣。例如教學《絕句》這首古詩。上課時,教師播放多媒體,幻燈片上伴隨著悠揚的輕音樂,出現(xiàn)一幅優(yōu)美的風景;隨即兩只美麗的黃鸝鳥,在柳樹枝上突然出現(xiàn),并且不停地鳴叫、跳躍,樣子十分可愛;最后從屏幕的右下方出現(xiàn)“一行白鷺飛向藍天”的畫面。學生全神貫注地看著畫面的變化,陶醉在優(yōu)美的聲、畫、樂的意境之中,體會到了身臨其境的感覺。古詩的情景和學生的想象完全合拍,提高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激發(fā)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二、“趣”自情中來
南朝文藝理論家劉勰在《文心雕龍》一文中指出:“情者,文之經(jīng)也”“辭以情發(fā)”。語文課本中的一篇篇文章都是作者情感真實流露的過程,也是讀者自我情感孕育和升華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既要引導學生經(jīng)歷作者的情感,也要關注學生自我情感的體驗。通過對課文的理解、朗讀和運用,使學生的情感能在其間孕育、升騰、發(fā)展。學生一旦被課文中豐富細膩的情感所打動,那么這種情感就能成為記憶內(nèi)化語言的催化劑。這種充滿靈性的體驗和感悟,使語文閱讀不再是冷漠無趣,而是趣味盎然的。
因此,教師要善于在課文與學生之間架起一座情感的橋梁,引導學生去挖掘教材的感人之處,去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從而讓學生走進教材,與作者進行情感交流。例如,在教《把我的心臟帶回祖國》一文,“師生為肖邦送別”時站在路邊“詠唱送別曲”這部分時,采用視聽結合的方法。通過視屏,讓學生感受當時天氣陰沉、心情黯然的情景,然后再請班級一個小詩人為這首送別曲填詞并配樂朗讀。在形象而又富有感情色彩的氛圍中,學生被一種濃濃的離別之情和一種深深的亡國之恨怦然打動,情不自禁地齊聲誦讀埃斯內(nèi)爾為肖邦譜寫的送別曲《即使你遠在他鄉(xiāng)》……
由此可見,教師要通過“情”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將作者情感傳遞給學生,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進而熏陶學生、感染學生、影響學生,讓學生體味感悟,從而調(diào)動和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
三、“趣”字賽中來
教師要通過“賽”來引導學生,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小學生有很強的表現(xiàn)欲和強烈的競爭意識,可以開展各種競賽活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如開展朗讀評比,可以是個人競賽,可以是小組競賽,可以是師生競賽;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競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哪組能高質(zhì)量的完成老師提出的問題;開展質(zhì)疑競賽,看誰能善于提出問題,看誰問題提的好等,以此來滿足學生的好勝心,調(diào)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在教《孔子游春》一文,描寫大自然像一位偉大的母親這一段時,我引導學生體會了大自然與母親不僅形似,而且神似。接著引導學生體會這段末尾的省略號,省略了大自然和母親在形似方面的其他相似點,然后讓學生進行補充。學生沒有反應,面露難色。突然,一個念頭躍入我的腦海: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競賽。我讓學生分組閱讀,開展競賽。學生的積極性被調(diào)動了,好勝心得到了滿足。這下班級可熱鬧了,有的討論,有的輕聲朗讀,有的凝神思考……在發(fā)言時,學生的話語像拉開閘門的江水宣泄而出:綿綿的秋雨是她傷心的淚水;潔白無瑕的霜是她兩鬢的白發(fā);變幻莫測的天氣是她喜怒無常的心情;常年積雪的喜馬拉雅山是她純潔的心靈;洶涌澎湃的江河是她跳動的血脈;七色的彩虹是她飄逸的綢帶……
四、“趣”自美中來
教師要把“美”引進課堂,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自古書畫同源,“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文學和繪畫在形式上具有相似性。不管文學作品、繪畫作品都是以圖畫和形象為手段來反映現(xiàn)實的。從形式上看,都是作者真情實感的表達。選入教材的作品,文質(zhì)兼美,具有典范性。教學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將無聲的語言文字畫成一幅幅形象、可感的畫面,為文章錦上添花。這樣,學生就能充分領悟課文的意境美,深入感知課文的語言。因此,教師要以教材為依托,以形象和圖畫為手段,讓學生以己之手畫文之美,培養(yǎng)學生閱讀的興趣。
五、“趣”自賞中來
在學生的心中,老師是知識和權威的化身,得到老師的肯定,會讓他們小小的心歡呼雀躍,對自己信心百倍。教師在課堂上一個真誠的微笑,一個贊賞的眼神,一個簡單的手勢,都能帶給學生無窮的自信。因此教師要善于捕捉學生的閃光之處,不吝嗇贊譽之詞,抓住時機及時給予賞識、激勵。特別是那些課堂上沉默寡言的學生,點滴的進步都要十分關注,予以肯定,使學生經(jīng)常產(chǎn)生一種愉快的心理體驗,感受到積極開動腦筋的樂趣,最終養(yǎng)成積極思考、善于提問的習慣。“賞”對于學生來說,具有激其情、奮其志、堅其心的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賞識激勵的手段能讓眾多的學生充滿自信,產(chǎn)生閱讀興趣。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市古井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