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育
作文寫作訓練是學生學習語文這門學科的難點,因為作文訓練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寫作的實踐活動,必然會遇到知識運用的困難。學生的經歷閱歷以及教師的要求過高等目標多導致學生的習作沒有達到訓練的要求,也就導致學生對語文寫作失去興趣,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失去興趣。因此上好作文寫作教學課,對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提高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對作文教學的幾點膚淺見解。
一、注重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
良好的學習興趣是學生學好語文的前提條件。興趣是一種巨大的激勵學習的潛在力量。在教學中,當一個學生對他所學的學科發生興趣時,就會積極主動愉快地去學習,而不會感到一種負擔。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由此可見,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學習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至關重要的條件。教師在教學方法上多加改進,評價時多留心,避免批得一無是處,應善于發現閃光點,多鼓勵并委婉指出其不足之處,使學生即有動力,又明確學習方向。
二、還學生一個廣闊的生活空間
豐富的生活體驗是學生寫好作文的基礎。多給學生一些生活的體驗,是抒發真情實感的基礎。雕刻家在學習雕刻藝術時總是反復觀察鳥獸飛行,站立,跳躍時的動作和神態,才雕刻出栩栩如生的各種鳥獸。學生學寫文章更需要生活的體驗,只有在生活中認識到梨花是白色的,嘗到黃連是苦的,感受到勞動的辛苦,體驗到收獲的喜悅,寫出來的文章才有真情實感。而我們的學生在聽到老師布置作文題目:“我學會……”時卻一片茫然,不知寫什么,這正是缺乏生活體驗的緣故。
三、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
教材的編排設計都是根據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規律來進行綜合性學習、寫作訓練。因而教師布置學生進行作文訓練時應遵循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首先應注重學生的基礎即語言文字,讓學生做到語句通順連貫,少寫或不寫錯別字,因為語言文字是表情達意的基礎。其次多進行片段訓練,不宜過多的進行大作文訓練。如《春》這篇課文,可學習課文抓住季節的特征,選取最能體現某個季節的景物進行描寫。學習《滿井游記》這篇課文善用修辭的手法,刻畫季節景物的特征。學習《愛蓮說》一文的結構和托物言志的寫法。學習《蠟燭》一文抓住一件事的要點,對感動人的因素詳寫,做到詳略得當,中心突出,主次分明。學習《背影》一文善于細節描寫刻畫出人物的內心情感。學習《蘆花蕩》《背影》文中的心理描寫表達自己的情感等等。
四、多讀書本
古人云:三日不讀書,便覺言語無味。書本是獲得知識的主要源泉。健康的書籍只要有心去讀,總是或多或少有所收獲。也許是寫作素材,寫作方法或者思想認識的提高,俗話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個“萬”字不正體現了要多讀書嗎?由此可見廣泛閱讀書本對提高寫作水平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
五、重修改
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改出來的。自古以來作家都極重視對文章的修改才得以寫出優秀的文章,而我們的學生卻極少養成修改作文的習慣,大有一揮而就的氣概,對錯別字不去修改,對選材不去斟酌。而作為教師應充分認識到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曾經有過這樣一次經歷:今年學校舉辦了“奧運,我參與”的演講比賽。起初班中遲遲沒有人報名參加,只有一個不很出色的學生送來稿子,看過之后感覺相差甚遠,便對其指出不足的一二讓其修改,改過之后再拿來看,表揚之外指出不足的一二讓其修改,經過五六次的認真修改文章已能拿得出手,盡管在比賽中沒有獲得好名次,但在今后的語文測試中發現這位學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中考時語文成績考得很優秀。從中可見修改作文的重要性。我覺得讓學生學會修改作文,其實是引導學生學會評價文章的好和不足。明確好文章的方向,如果教師講評過后,學生不去修改,那么學生始終不明白文章的好和不足的標準。
作文教學除了上述幾種常規教學法外,還有其它的教學方法,如師生討論法。有專家進行調查,這種教學的效率高達95﹪,而教師應用的概率只有5﹪。再如課余個別輔導法,有時能使學生得到一種大徹大悟的效果。
(作者單位:江西省于都縣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