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志強
摘要: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心理健康出現了一定的問題,這些不僅會給教師的自身健康產生不利影響,而且還對學生的發展起負面的作用。所以教師要積極進行自我完善。人都有潛在的自我完善的能力,一般都能決定自己的最終發展狀態。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心理的自我完善,通過讀書、運動、傾訴、轉移、放棄、反思等方式進行心理減壓;通過認知重組、情緒管理、提升境界來進行情緒調節;通過調整心理狀態、增進交往技能、克服人際偏見來優化人際關系;通過享受教育快樂來轉變工作理念。
關鍵詞:農村教師;心理健康;自我完善
農村中小學地理位置比較偏僻,相對于城區來說,條件較差,所以在農村中學的教師比較辛苦。可是大多數教師能以事業為重,不計較個人得失,表現出了無私的奉獻精神。但近幾年來,由于種種原因,對農村教師的身心健康、行為、教學質量及教師隊伍的穩定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這些影響必然對學生的發展產生一定的負面作用,所以筆者覺得有必要對教師的心理健康的現狀進行探討,而作為一名農村教師,也應該積極地糾正自己,進行自我完善。
一、農村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引起農村教師的心理健康出現問題的原因是多種多樣的,結合我自身的體會,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社會發展所帶來的心理問題:迷茫,困惑。
2.學校教育內部所帶來的心理問題:壓抑、緊張。主要有: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工作環境較閉塞、單純;工作繁重,教師的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學校管理人員不深入實際,不公正評價。
3.職業因素所引起的心理問題:倦怠、挫敗感。
4.自身原因。
二、農村教師心理健康自我完善對策
以上幾點是我認為使得農村教師產生心理健康的原因,沒有身心健康這一基礎,教育業績的取得也就失去了依據。很難想象,一個身心都不健康的教師,怎么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所以,農村教師要學會自我調適。一個心理健全的教師,才能擁有正確的自我價值觀念,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自己、面對學生、面對社會。農村教師怎樣維護和調適自身的心理健康呢?我認為個人因素是引發心理健康的內部因素,要維護教師的心理健康,首先應從自己的個人因素入手,通過自我因素調適的方法,來促進和維護心理健康水平。
(一)對自己職業角色的認同,熱愛教育事業
教師要熱愛自己的職業。俗話說,既來之則安之。既然走上教師之路,就應該熱愛它,喜歡它,沒有必要因此而感到自卑。教師職業的特點決定著教師就應淡薄名利、超然世俗。教師的自身價值是通過學生體現出來的,教師的職業價值是潛在的,并不像某些職業的功效立竿見影。教師職業與所謂的“風光”職業相差較遠,收入相對偏低,榮譽也相對較少。教師如果心平氣和地看待自己的職業、自己的工作,心態就會坦然;否則,心態就會失衡,容易產生心理問題,不利于心理健康。
(二)換個角度想問題
客觀地講,教師是無法滿足學生、家長以及學校領導提出的所有要求的。而且,許多要求、期望都是非常極端的。比如:你希望所有的學生都遵守紀律,但現實是不可能的;你希望所有學生都掌握你所傳授的知識,但現實也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以你的理想去想問題,那你會體驗到不安、焦慮等負面情緒,而你從現實出發去想問題,那你就會心安理得地繼續工作。這里我想說的是,教師應該正確地認識和評價生活中所謂的“失敗”。很多時候,這種失敗實際上只是教師個人主觀上體驗到的挫折,不一定是客觀的。
教師有時也可以改變思維方式,換個角度考慮問題,比如許多教師都有過這樣的經歷:因為班上某個學生的品行不良而受到了學校的通報批評甚至處分。對此班主任不必過分內疚自責,正如教育心理學者張春興所言,有些學生問題的“病因根植于家庭,病象顯現于學校,病情惡化于社會”,學生的問題并非僅僅是教育失當那么簡單,而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當看到這種情況時,教師只要盡最大努力幫他糾正,就可以問心無愧。
(三)調節情志,尋求滿足感
教師應該選擇合適的時候、合理的方式宣泄自己的情緒。情緒的宣泄可以從“身”“心”兩個方面著手。“身”方面如: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或到歌廳縱情高歌一曲,或與親友逛逛街買點自己喜歡的東西等等。“心”方面如:在適當的環境下哭一場,對親近和信任的朋友或親人傾訴衷腸,在QQ上跟朋友聊聊天寫寫日記,還可以出門旅游,在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
此外,教師還可從其它方面尋求滿足感。農村教師應該多方面培養自己的興趣愛好,以尋求壓力的釋放。比如集郵、寫作、建立個人博客等等,使自己能夠隨這些愛好的深入而體驗到滿足。
(四)調整信念,提升能力
教師要積極參與繼續教育。現代社會飛速發展,新的知識層出不窮,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是人類知識的代言人,因此,教師應不斷接受繼續教育,學習新的知識。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就是這個道理。教師如果不學習,就跟不上時代的要求,跟不上社會的發展,而青少年的好奇心強,求知欲強,特別喜愛并能接受新事物。如果教師不積極參與繼續教育,那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大,越來越深,學生還有可能會因此而不尊重教師。
此外教師要調整與工作有關的信念。應盡量摒除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同時把關注的重心放到工作的積極方面上來,不要老糾纏于工作壓力等消極方面。
綜上所述,作為農村中小學教師,同樣肩負著培育現代化人才的重任,其心理健康水平直接關系到教師自身利益的解決,影響到農村學生的健康成長,關系到整個民族,整個國家的前途。因此,應當從自我做起,努力克服各種不良心理問題和情緒,追求一種對自己充滿自信、對社會主動適應的積極心理狀態,實現身心的和諧健康發展。同時,呼吁教育管理者應該重視和關注農村教師身心健康,要把提高農村教師良好的心理健康素質提到議事日程上來,切實加強和維護農村教師心理健康狀況,健全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幫助廣大農村教師走上健康從教的道路。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