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麗
摘要:新課程改革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課堂教學效果最大化。本文從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等方面論述了如何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
關鍵詞:有效性;課堂;教學
為了更好地落實素質教育的要求,培養合格的社會需要的人才,高中階段的新課程改革已經全面開展。新課程改革作為教育改革的一種全新模式,它倡導一種新型的教學理念,因此,作為每一位高中教師,要更新教與學的觀念,轉變教與學的方式。
教育課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在這樣的要求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打造高效的課堂就成為當前深化課堂改革的關鍵和基本要求。那么什么是課堂教學有效性呢?從專業角度來看,課堂教學有效性是指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獲得了預期的進步和發展。通俗地說,就是使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促進學生發展的需要,更是深化課程改革的需要。那么,我們該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結合這幾年的教學體會,筆者就如何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來進行交流,希望可以共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把握學生的興趣所在導入新課,才能迅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對于學習沒有興趣,他就不可能學好,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就像我們平時做事一樣,憑借著對事情的強烈興趣,事情就能做好,學習也是如此,當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了強烈的興趣時,不待老師教,他也會自己去學。因此,課堂上激發學生的興趣至關重要,它是學生求知的源泉,有了這一“興趣”的源泉,學生就會聚精會神地學習。所以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必須創設有吸引力的問題情境,引發學生的參與心理,從而喚起學生的思維,激發其興趣,才能使學生真正進入學習活動。
二、改變學習方式,提高學習效率
新課程理念下的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也是教學情境的創設者,應該要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的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新課程有效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實現學生的有效學習。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方式,強調了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是學生,是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主體地位的確認和尊重。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為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能力性。教學中從實際出發,適時適當地運用新的教學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能力。讓學生在學法上適應新課改要求。在學生進行探究活動時,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培養了學生參與意識,又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學會自己探討答案的實踐方法。但不是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進行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如果問題過于簡單,答案過于明顯,開展合作學習就會流于形式,從而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嚴重影響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益
有效的教學方法是課堂教學有效性提高的有力保障。課堂教學是一個復雜多變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影響著教學設計效果的體現。教師在運用教學方法時必須從教材的需要出發,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進行優化組合,靈活設計教學過程,讓每個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真正獲得益處,從而取得優質、高效的課堂教學效果。
總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應該把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作為一種教學理念,要把這種教學理念貫徹到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不斷地改進教學方法,完善教學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呂華,《淺析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袁錦明,《新課程理念下高中物理有效課堂教學的策略》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