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翠
教了二十年的語文,我發現在作文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教師批改作文,學生只看評語”的不良現象。很多時候學生錯誤地認為自己的任務就是寫作文,至于修改作文那是教師的事,作文其結果是學生不僅得不到修改、推敲方面的鍛煉,還養成寫完作文了事的敷衍習慣。
鑒于此,我認為要真正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主動培養學生自評自改作文的能力,變“替學生改作文”為“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作文”,把作文教學的著力點放在培養學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上。
今年年初,伴隨各科課堂教學改革試驗的展開,我校在語文組全體教師中開展作文教學改革試驗,經過近一年的摸索和嘗試,一種較系統、較有效的作文教學模式逐漸成形,我把它稱之為“作文修改互助互動教學模式”。
在介紹“互助互動”教學模式之前,我先說說寫作文這一環節,作文改革后,我們要求學生當堂作文,45分鐘內審題、擬題、構思行文,完成習作,避免了學生課余抄襲作文的現象,還能培養學生快速習作的好習慣,以前兩周一次作文,很多時候,是在課后完成,這樣學生寫作文時就拖拉,抄襲,達不到訓練目的。下面,我就我校作文“互助互動”教學模式做一個簡單的介紹。
“互助互動”教學模式”是以“改—導—議—評—悟”五個環節為基本步驟的修改作文教學新模式。這個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相互促進、相互提高的過程。
一、做好互動準備
1.動員。杜甫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寫作態度。賈島推敲的故事,更是煉字錘句的佳話。曹雪芹批閱十載,增刪五次,才有《紅樓夢》。依據這些事例讓學生明白,其實好作文就是在多修改、多評價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的。讓學生明白并且相信自己完全有能力修改作文。
2.分組。為了確保這一改革能夠得到良好組織和有效調控,我們把學生分成五至七個互動小組(每小組10人左右,有正副組長各一人)。分組時,考慮以下原則:從性格、習慣、愛好等方面考慮自愿組合;從水平方面考慮互補組合;還要遵循可變性原則:從動態方面考慮可變組合(水平提高比較明顯的人才應及時調換小組,以扶“貧”濟“困”)。
二、評改
這種模式,將作文的修改放在課堂這片主陣地上,將批閱、修改、講評的自主權放給學生,采取“分組互批,改—導—議—評—悟”的五步教學方法,讓學生自主評改作文。其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改。
1.制定標準,即從遣詞造句、語言表達、修辭手法、錯別字、標點符號、卷面等常規方面制訂出評價的常規標準,印發給學生,供其長期使用。另外根據本次作文的具體寫作要求,從文章的審題、立意、選材、謀篇布局等方面制訂出評價的特定標準。這一標準,可板書在黑板上供學生參考。
2.提出改評要求:(1)明確意義,端正態度。(2)積極參與,團結互助。(3)嚴肅認真,高度負責。(4)虛心學習,取長補短。
3.明確改評互動形式:學生依據標準批改他人作文。可以是組內成員間的互相修改,也可以隨意地分發作文來修改,還可以抽簽來修改。
第二步:導。
學生互批過程中,教師在各組間巡回指導,一方面教師向學生傳授修改的具體方法、步驟。幫助學生解決評改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指導推選范文和擬寫評語,另一方面隨時發現并訂正學生評改中出現的問題。對于典型問題,引導學生展開討論。
第三步:議。
學生個人修改完成后,交流評改體會。操作時可分兩個步驟。一是小組內交流。先讓修改者與復評者之間進行對話,挑選一篇好習作,一篇不成功的習作。二是小組外交流。組與組互相交換評選出的好作文,在對比中選出最優秀的作文,然后讓作者先說出自己這篇作文的寫作構思,推選一位朗讀能力較好的學生在課堂上朗讀。朗讀后學生自由發言,談文章好在哪里,還有哪些不足,這些不足之處應該怎樣去修改。在發言過程中,讓每個學生去感悟自己的文章還存在什么問題。最差的文章拿到班內去討論、分析,指出哪些地方存在問題,怎樣去克服,最好不提作者的姓名,由別人代讀為好。
第四步:評。
“分組討論”結束后,在批閱的基礎上結合修改作文的十個方面標準,學生對修改的作文,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評語要求準確、嚴密、中肯,既要肯定優點,也要指出不足,還可以提出修改意見或建議。另外,可以通過開展作品朗讀會、辦班級刊物、墻報、投稿、展覽等多種形式,展示學生的才華,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鼓勵學生寫出更有個性的作文。
第五步:悟。
作文返還學生。認真閱讀自己經過修改后的文章及評語后闡述個人意見。可從自己的思想認識、情感體驗、文章得失、表達技巧的使用等方面來談。課后重新修改自己的文章,上交教師。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五環節”可靈活調整,視具體情況而定。另外這種“互助互動”式的作文修改教學模式還處于摸索階段,還需要反復實驗不斷修正,以落實實效,克服弊端。
“優秀的學生習作是寫出來的,更是改出來的”。修改作文是一個發現美,欣賞美,彌補美的過程,學生學會了修改作文,就能在“落筆”之前勤于思考,“成文”之后反復推敲,這樣才能寫出富有個性的成功作品。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