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云
摘要:課堂教學是學生在教師的組織、指導和幫助下,繼承人類知識財富,開發智能,完善人格,提高綜合素質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提倡有效教學,而有效教學則是指在單位時間內教師完成較多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切實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能力的教學。
關鍵詞:效率;興趣;能力
小學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提高其課堂教學效率尤為重要。為此,本文特就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作如下探討。
一、教師課前準備充分,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課前準備是否充分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的效率,一個完整、明確的課堂教學目標必定能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果。那么,科學的教學目標的制定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1.在教學內容上教師要合理制定。每個階段都要學習新的知識,我們所學的知識都是有聯系的。教師要讓學生系統化地學習新知識,要難易適度讓學生可以很容易地接受新知識。學生的學習過程是循序漸進的,從易到難的過程。教師在制定學習目標的時候要合理,從每一位學生的實際出發。
2.教師在課堂上授課要有側重點。每一堂課都有它的重點和難點,廣大教師要抓住重點。讓學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本堂課的重點之處。教師要引導學生“會”學習,每一堂課的時間是有限的,要把時間用在重點的學習范圍內,只有這樣才可以大大提高我們的學習效率。
總之,教師課前準備的好壞決定著這堂課的好壞。所以教師在課前要充分備課,做到學習目標明確合理。
二、聯系新舊知識點,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小學數學的學習都是最基礎的知識,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課本知識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讓他們從小養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樣對于他們以后的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
數學學科是比較嚴謹的,是一個多層次、多方面的知識體系,新舊知識都是有聯系的。我們要學會觸類旁通,每個知識點都會有一定的規律。
三、給學創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交流合作意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和指揮者。我們要給學生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環境,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如果我們加強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就可以很好地互補學生之間的優缺點,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合作學習就是讓學生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通過交流分享其他學生的學習見解。這樣的合作學習可以展示自己特有的個性思維方法,同時可以在交流中學習其他同學的見解和方法。
教師在課堂上對于一些知識的學習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通過分組討論可以更好地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有的時候數學題目的解答會有多種方法,教師可以讓學生鍛煉一題多解法。讓他們通過相互交流共同完成任務。教師要十分注重提倡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知識經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自己開放地去探索、發現、創造,并對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成果給予充分的承認與肯定。
四、小學數學教學中應還原知識的生命形態
知識一般都是他人生命實踐的結果。小學數學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學習知識和經驗,更要讓學生用特殊的方式認識和體驗人類創造知識的生動過程,使學生與生產知識的人和歷史進行對話,從而把他人生命實踐的結果轉化為自己生命實踐的體驗,把他人生命實踐中的經驗和智慧,通過自己的體悟和踐行,轉化為自己生命成長的重要資源和精神能量。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在教學中實現知識對學生而言的由“外”向“內”的真正轉化。
以“圓的初步認識”為例,來還原知識的“生命形態”:第一環節,感悟畫圓原理,形成圓的核心概念(如在不同情境中畫圓,感悟事實,積累體驗)。第二環節,運用畫圓原理,創造畫圓的工具(如圖釘,繩子等)。第三環節,理解圓心和半徑的作用,認識圓的基本性質等。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多角度多途徑地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并通過有意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特別是逆向思維,消除老是用正向思維等思維定勢的影響,使學生在主動參與學習過程中發展智力、培養能力,從而真正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目的。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