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襯瑜
想象力是一種創新的認識功能。語文學科有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要充分利用語文的這一特征,使學生在讀寫過程中“思接千載”“視通萬里”,積極培養他們的想象與創造能力。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卻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是知識進步的源泉。想象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經驗的局面,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學生想象力愈豐富,其創造性思維愈活躍。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敢于想象、敢于創新、敢于打破常規的訓練,要珍惜他們的好奇心,為他們發展想象營造一種寬松的氛圍。
一、情景的想象
學生初讀課文中的景物描寫后,教師可啟發學生通過想象情景來幫助他們理解課文內容,這樣以生活為基礎的回憶性的生活再現,稱為原型再現。教師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不能停留這點上,而應進一步啟發誘導學生運用已經感知的各種材料進行加工,重新組合、創造出種種新的形象。課文中某些景物描寫,學生沒見過,或者缺乏這方面的生活體驗,教師可幫學生從影片、圖片中把從未見過的情景在頭腦里想像、創造出來。
如講授《煙臺的海》時,在學生閱讀之后,教師可讓他們展開豐富的聯想,說說他們感受到煙臺的海的特點,這樣加深學生對自然美的感受。
二、人物的想象與創造
對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教師一般根據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讓學生了解、掌握其性格特征。但對人物的想象與創造,不同于對人物的一般了解和掌握,它要求學生調動已有知識和表象積累,對所提供材料進行想象,從而創造出一種源于材料而又異于材料的人物形象。當然這種人物的想象與創造不是胡思亂想,而是要符科學性,符合人物性格的邏輯發展,是想象合理、新穎。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主旨的鉆研,又使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得到鍛煉。
如教學《征服世界第一高峰》時,其中的“他們雙手把住巖縫,腳尖蹬著巖面,使出全身力氣向上爬”這幾句時,有幾個詞要引導學生重點理解,“把”說明巖石空隙小,只能手指伸進去。“蹬”指用自己的腳尖踩著巖石等等。通過推敲,反復朗讀,才能體會到英雄行動勇敢,不畏艱險,形象威武高大,敢于與珠穆朗瑪比高的行為美。人物形象的理解和主旨的鉆研,又使學生的想象和創造能力到得到鍛煉。
三、微笑鼓勵,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
在平凡的教育工作中,教師千萬不要因為學生“不聽話”而一時沖動,扼殺他們的創造精神。有的學生興趣廣泛,對昆蟲或樹葉有強烈的好奇心,上課時偶爾帶一個來玩,教師不要沒收后一腳踩爛;有的學生獨立性強,春游時獨個兒離了隊伍,教師要在批評時帶著一顆愛心;有的學生思維具有很強的批判性,當著全班學生的面提教師的意見,教師要放下架子,虛心接受,切不可為了挽回“面子”而橫挑鼻子豎挑眼,甚至“秋后”再算賬。創新意識始于思維,始于提問,始于想象。課堂上,教師要從保護學生的創造熱情出發,勇于肯定學生哪怕點滴的創新意識。久而久之,經過這樣的培養訓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就一定能使思維處于積極狀態。
教《燕子》一文時,我剛板書完課題,忽聽一個男生高聲說:“燕子有什么學頭?我經常看見它。”接著,一位女生就說:“燕子是益鳥,不吃莊稼。春天來的時候,燕子就像飛機一樣飛來了。”這時,我并沒有責備這兩位學生,而用鼓勵的語言說:“學生們,我剛才這兩位學生都說出了自己想要說的話,這樣很好。這節課我們就來學一學燕子到底美在哪里?到時候,大家都來說一說燕子,好嗎?”學生聽我這么一說立刻活躍起來,積極地投入到語文的朗讀中去了。就連開始說話的那兩位學生也表現得格外踴躍,課文讀得有聲有色,激情飛躍,讀出了他們對燕子的愛。這樣,不僅使全體學生都“動”了起來,而且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取得了意外的教學效果。
四、對情節的想象與創造
有些課文結尾含蓄、耐人尋味。教師可根據所敘情節的發展,引導學生展開創造想象,合理推測故事的發展趨向。這樣做能為學生創設馳騁想象的廣闊空間。如《三袋麥子》,說的是快過新年了,土地爺爺給小豬、小牛、小猴各送了一袋麥子。小豬很快就把一口袋麥子吃光了。小牛舍不得吃,把麥子保存起來。小猴則把一口袋麥子全種下了地。課后的思考題是:小豬、小牛、小猴是怎樣處理自己那袋麥子的?你認為誰的做法最好?為什么?我認為,這個問題的答案就不止一個,應允許學生各抒己見,只要言之成理,就應當予以認可。我想,教師這樣引導學生去閱讀,去思考,也許更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五、抓住教材,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
課文都是精心挑選出來的,它為學生提供了訓練語言的情境,教學中教師可以緊緊抓住相關的內容進行啟發、引導,從而豐富學生的創新思維。如《黃鶴樓送別》是一篇“文包詩”的課文,敘述了陽春三月,李白送好友孟浩然,臨別時的情景使他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寫了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教這篇課文時,就指導學生細心感悟課文,特別是這首名詩,仔細體會李白和孟浩然之間深厚的情誼。學完課文后,我又做了一個別致的設計:利用投影手段投影了一幅畫面——一位老者正依窗而立,望著窗外夜空中一輪明月沉思著。接著,我提出要求: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象,描述一下圖片。學生思考討論后,踴躍發言。有的學生說,圖畫上是一位臺胞,他正凝望著圓月,心里在想事情。有的說,他是一位教師,正望著窗外在深思:我教學已近三十個年頭啦,培養出了許多人才。但是我還要繼續工作,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優秀的人才,還有的說,他是著名的科學家,他正為一道數學題而苦思冥想等。這種設計訓練,使學生既學到了課本知識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又豐富了創造思維。培養創造性思維的主要憑借物就是教材,因此挖掘教材的創造因素就顯得十分必要。
要培養學生的想象與創新能力,僅停留在以上幾方面還是不夠的,教師還應注意尊重學生的個性,注重抓住一切時機激發學生創新的欲望。只有教師真正樹立了創新意識,注重了創新方式、方法的正確運用,學生的創新意識才能得以培養,其創造個性才能得以飛揚。
【責編 金 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