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慧
新時期的教育是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就是要堅決貫徹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新課改時期的新要求對于我們教師教學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戰,因為它要求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來調整教師的教學過程,使我們的學校教育更能夠符合新課改的要求。
小學數學學科是小學階段的一門基礎學科,也是三大主要學科之一,在整個學生數學學習中處于奠基階段,從數學學科的特點來看,它更多地考查學生理性的思維能力,這對于很多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所以很多學生在接觸數學學科時往往會在心理上產生一定的畏難情緒,所以,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就非常重要了。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偶然間我參加了網上教育培訓,學習了“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這一課程,使我深知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從教十多年來,對這一問題我頗有些感觸。下面談談我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的實例。
實例一 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深化,形象直觀的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日趨廣泛。課件的使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教學內容,而且可以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因此利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由于它的直觀性和可操作性等特點,特別易于教師和學生接受,其明亮的色彩,真實的音響效果更能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去,這樣非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教學質量。如在講“平行四邊形面積”時,我運用flash制作了平行四邊形通過割補成為長方形的過程,學生看著平行四邊形左面割下來的三角移到右面,很是驚訝。從而使學生對這部分知識記憶猶新,他們也很快掌握了這兩種圖形之間的聯系與區別。
實例二 在游戲、競爭中激趣,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有著上進心強、好勝的特點,所以我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心理狀態,抓住最佳時機開展一些有趣的競賽,如“看誰算得又對又快”“看誰擺得又快又巧”“小組對抗賽”“男女對抗賽”等等,既有效調節了學生的精神和情緒,又調動起了課堂的活躍氣氛,使學生在快樂中獲取和掌握知識。
如教學“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對學生說:“今天咱們進行一場師生比賽,你們隨便給老師出一個數,老師馬上就知道這個數能不能被5整除。”學生紛紛給我出數,企圖難倒我,但我馬上說出了這些數能否被5整除,學生驚訝:老師口算這么快?準有竅門!這時我就及時掌握住揭示新課的最佳時期:“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來學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學完后,你們也會和老師一樣厲害。”這樣使學生在興奮的狀態下投入到對知識的探求中,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實例三 巧妙設計作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作業的設計是豐富多彩的,只要是圍繞教學目標展開,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動參與性與創造性、能讓學生充分動手、動腦、動口的作業,都可以激發他們的興趣。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我根據教學內容的要求和特點,設計形式多樣的課外作業,爭取使作業富有趣味性。如在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可以這樣設置習題:一位同學在實驗室打掃衛生時,不小心把一塊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摔成了兩塊。想去配一塊又不知道尺寸,怎么辦呢?學生興趣很高,紛紛一起討論究竟拿哪一塊去好呢?選擇有一個角的大玻璃,沿兩邊延長,玻璃的形狀、大小變化無窮,因此不能用。用含有兩個角的那塊玻璃,分別延長兩個角的一邊,就發現兩條直線相交于一點,組成一個固定的三角形,這樣可以找出與原來完全相同的三角形。問題就解決了。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了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大大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作為教師應從多方面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輕輕松松學習,快速有效掌握所學知識。努力做到“課開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
【責編 田彩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