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彥
摘 要: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訓練學生思維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闡述了在素質教育背景之下,要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成效應該著重做好的幾方面工作,希望能對老師有所裨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的對話。”再次強調教師不是課堂的絕對權威和主導,學生也不是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要進行交流和互動,已成為每一位語文老師的理想和追求。隨著新一輪課改的不斷深入,讓閱讀教學更有效勢在必行。
一、用情樹立以讀為本、以生為主的觀念
新課標倡導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必須牢固樹立“以讀為本”的理念和導向,著重突出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了切實踐行好這一標準和要求,建議教師要著重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一是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給予學生足夠自主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會加入更多個人思考和理解,同時還能逐漸摸索出適合自己的閱讀的方法,而且學生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會更加深刻體會到文章語境及其所傳達的情感,甚至可以達到與作者進行心靈對話的境界,這就是所謂的“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二是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在讀文章第一遍的時候,把自己不認識的字詞標注出來,待通篇閱讀完畢之后進行查詢,之后在第二遍、第三遍的閱讀過程中,融入個人情感的去讀,有感悟的去讀,這樣有助于深入體味文章意境,加強對文章的認識和理解。此外教師還要指導學生養成寫讀書感悟的習慣,比如把自己對某一段的理解和感悟記錄在旁邊,實現了以讀促情,以情促悟,以寫促讀的效果,不僅如此,聽、說、讀、寫的良好結合,還提高了學生理解與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二、用情創設閱讀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和欲望
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濃厚的閱讀興趣才會積極主動的進行探究和學習,因此教師一定要注重對學生閱讀興趣的激發和培養,為此教師要積極利用多媒體來輔助教學,用情營造良好的閱讀情境,比如在學習《秋天》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事前利用多媒體搜集一些有關秋天的圖片和視頻,在課堂伊始播放給學生觀看,相信同學們一定會被美景深深陶醉,這一幕幕美景也激發了學生內心深處的情感:“啊,秋天真美呀!”待資料播放完畢之后,教師可深情導入新課,“同學們欣賞的秋天真的很美,下面我們就來閱讀一下我們課文中所描寫的秋天是什么樣的,二者有什么不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但順利把學生帶入了課堂情境,還極大的激起了學生的好奇心,使其懷著期待的心情投入對新課文的閱讀和學習之中,教學效果自然不言而喻。
三、用情尊重學生個性化的閱讀
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往往是教師事前準備好教學內容,然后用統一的思想和標準要求學生理解和消化,師生間的交流與互動流于形式,這種做法無疑嚴重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新時期、新的教育背景之下,閱讀教學更倡導尊重學生閱讀的個性化,更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和看法,努力使閱讀的過程成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秉持更加寬容、民主、自由的態度對待學生不同的見解和觀點,并給予學生足夠發言和表達自我的機會,以激發他們的思維和靈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審美樂趣。此外教師還要加強對學生的啟發和引導,幫助學生深入挖掘課文內容,最終實現對課文的再次創造,比如在學習課文《小動物過冬》時,教師可用“蘋果為什么會從樹上掉下來?”這一問題,引出萬有引力的故事,同時鼓勵同學們要善于向牛頓學習,時刻留心生活中的現象,并多思考為什么,接著教師可繼續提出問題,加強對同學們的引導:“小動物們是怎么過冬的?”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并結合自身思考總結出答案,之后留給學生足夠自主閱讀和思考的時間,這就是用疑的情感激發學生表達的強烈愿望,然后請同學們發表一下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及對問題所持觀點,在這一過程中,不但給予了學生表現自我的機會,同時還有效提高了學生閱讀和思考的能力,可謂一舉多得。
四、用情引導同學們進行課外閱讀
學生閱讀能力及素養要想真正得以提高,僅僅依靠課堂四十五分鐘是遠遠不夠的,為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并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書籍,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可教師推薦適合學生讀的書,學生認真讀了嗎?答案可想而知。因為教師對這項活動缺乏熱心,遠沒有教課本知識那么有熱情。教師只重視課本知識的學習,讓學生考個好成績,沒有為學生的終生發展打算,因而也沒有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沒有創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沒有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學生自然不會好好讀。因此,教師要熱情地鼓勵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整本的書,真情地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深情地蹲下身子和學生一起閱讀交流,那我們一定能感受到孩子對讀書的渴望與
情誼。
用情讓閱讀教學更有效,讓師生共同領略了濃濃的閱讀教學的風采,這是心靈的溝通,是情感的交流,是思維與思維的碰撞,是愛心與愛心的置換。
參考文獻:
[1]陳華. 如何加強小學語文閱讀課堂有效性教學[J]. 新課程(小學), 2010(09) .
[2]賈國清. 試論小學語文閱讀課實施有效教學的策略[J]. 教育教學論壇, 2011(25) .
[3]蔡娟. 小學語文閱讀有效教學之拙見[J]. 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 2009(11) .
[4]吳平. 淺談小學語文有效教學的基本策略[J]. 語文學習與研究(教研版), 2009(02).
[5]《語文課程標準》(20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