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艷紅
現代教育的發展要求教師:“不僅僅是人類文化的傳遞者,還是學生心理健康的維護者。”因此,特別是在農村中學,班主任必須肩負著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擔,科學地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做一個真正的“心理專家”,這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才是教育成功的關鍵所在。
那么,要在班主任工作中從事好心理健康教育,該如何入手呢?下面就談談我自己的一點看法。
首先,班主任除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是心理健康的。
眾所周知,教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作為班主任,在管理的過程中,除平時的教學工作外,更主要的工作是“育人”。我們面對的是純潔、活潑的學生,如果教師本身就健康的心理,怎么能培養出心理健康的學生呢?因此,這就要求班主任除要有過硬的專業知識外,還必須是心理健康的。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談得上教書育人。
其次,要做到充分了解學生存在的心理問題
總的來看,對初中生而言,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為幾個方面:
一、情緒波動大,變化無常
由于中學生情緒還處于極不穩定的年齡階段,當情緒處在喜悅時,其表現在:學習積極性高漲,和別人相處和睦;可當情緒處于憂郁時,其表現在學習積極性低落很難和別人難以友好相處,
二、意志薄弱
多表現為優柔寡斷、自制力差、害怕困難,往往在情感沖動時,不能正確對待自己和控制自己.
三、不良的性格特點
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學生心理問題中的一種典型,其表現為:
1.自私狹隘型
常為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跟別人鬧意見,常斤斤計較,對一些事總是耿耿于懷。
2.自高自大型
常常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也不善于接受別人的建議和批評,在挫折面前常感到手足無措。
3.自卑怯懦型
缺乏自信,進取心差。覺得自己總是低人一等,做事情怕這怕那,在同學之間常常是寡言少語.
4.嫉妒孤僻型
常常感到心理不平衡,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不愿與他人接觸。其表里不一。
對于學生的心里問題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針對一部分學生缺乏恒心、毅力、對學習存在惰性,從而使他們的智力因素受到極大束縛的特點
可以采用開展一些主題班會的方式,讓學生們充分討論,會使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得以提高。
二、針對一部分學生以自我為中心,自私的心理特點
我們又可以從開展具體的活動,如在本班開展朗讀比賽,和兄弟班開展籃球賽等。多開展這樣的活動,學生慢慢地變得主動熱情、團結活潑,這樣既轉變了學生不良的心理特點,又增強了班集體的凝聚力。
三、開啟學生心理的一把鑰匙——筆談
針對部分學生害羞、靦腆的心理特點,要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要想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筆談比面談更能行之有效。通過師生一段時間的筆談后,學生就能大膽與教師說悄悄話、知心話了,
四、家訪——促進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的相互溝通,促進教師對學生的全面了解
在家訪中,要充分做好學生家長的思想工作,使其轉變觀念,為孩子營造一個有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環境,讓家長們以健康的心態對待孩子、教育孩子。明確培養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質是每個家長的基本職責。
但在這些過程中,作為班主任千萬不能賺麻煩,應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癥下藥,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此外,在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時,無論是面談還是筆談,都必須遵循幾個原則:
1.平等性與民主性原則
師生之間只要有了民主與平等,才可能產生依賴與信任的力量,才可能對學生的性格的形成產生積極的作用,才可能更好地使教與學相互促進。
2.共情原則
教師要學會傾聽,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學生的各種內心感受,并這樣,有助于學生易于接受教師的教育。
3.保密性原則
教師只有在給學生保密的前提下,學生才有可能毫無顧忌,暢所欲言。
總之,要了解和幫助學生矯正異常的心理,只有了解才會產生信任,只有信任,教育才可能產生實實在在的效果。當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班主任工作的全部內容。但作為班主任,結合心理健康教育來開展實際工作,又是非常必要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這樣,才能更好起到“教書育人”的作用,才無愧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