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鴻儒 于 風
教學內容:人教版三年級上冊第三單元34~36頁例1、例2。
教材簡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簡單的平面圖形、認識了長方形與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也是以后進一步學習其他圖形的基礎。所以,要落實好這部分的教學任務,使學生在快樂、充實的課堂中得到一定層次的提高。教學時,教師要注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充分發揮這些素材的作用,將視野從課堂拓寬到生活的空間,引導他們去觀察生活,從現實世界中發現有關空間與圖形的問題。同時,還可以采用活動化的呈現方式,如涂一涂、畫一畫、折一折、分一分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從事數學活動,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中抽象出幾何圖形的過程,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鮮明、生動和形象的認識,進而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目標:
1.直觀感知四邊形,能區分和辨認四邊形,掌握四邊形的特征。進一步認識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知道它們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2.通過畫一畫、找一找、涂一涂、分一分等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3.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四邊形的特征。
教學難點:通過對四邊形的分類,進一步認識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我這有一幅美麗的圖畫,請你看看畫上畫的是什么地方呢?(課件出示主題圖)仔細觀察,你發現了哪些我們以前學過的圖形呢?用筆勾畫出你找到的圖形。
(生匯報。)
師:大家找到了這么多的圖形,像長方形、正方形這樣的圖形我們把它們叫做四邊形,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四邊形,認識四邊形。
(板書課題:四邊形的認識。)
【設計意圖:給學生創設生活情境,豐富他們對圖形,特別是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從整體上感知生活中的四邊形。】
二、自主探究,獲取新知
1.涂一涂
師:請你拿出學習題卡,仔細觀察上面的這些圖形,把你認為是四邊形的圖形涂上顏色。(學生涂色,教師巡視,適時作出指導。)
學生匯報、反饋時,把涂色的結果放在投影上。
2.探究四邊形特征
師:這些圖形都是四邊形,四邊形有什么特征呢?請你先獨立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與小組同學交流。
在學生交流時教師參與其中,了解學生情況。小組活動后全班交流。
概括出四邊形的特征后,引導學生說一說例題1中涂色的幾個圖形為什么是四邊形,另外幾個圖形為什么不是四邊形。
區別立體圖形和平面圖形:讓學生說說不涂長方體的理由。
教師板書四邊形的特征: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設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由感性到理性,培養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過概括使學生對四邊形有進一步的認識。另外,交流之前,一定要有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只有先獨立思考,才有交流中的思維碰撞。】
3.尋找生活中的四邊形
師:說一說在生活中你見過哪些物體表面外形是四邊形的。
【設計意圖:讓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重現生活中的平面圖形,凸顯四邊形的特征,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念。】
三、自由分類,加深理解
1.分類
師:大家桌上的紙袋里有一些四邊形,可它們有些不同的,你能按一定的標準給這些四邊形分類嗎?四人小組合作。
課件出示要求:
(1)先想一想你打算怎么分,確定一下分類的標準。
(2)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這些角的大小,你還可以用直尺量一量它們的邊長。
(3)分類后,在小組里說一說你的想法。
師:小組的同學先說說,再動手分一分,看哪個小組動作最快。(先動手分,分后匯報時,讓小組分的情況貼在黑板上,并說明分的理由。)
2.探究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
師:在這一組中有長方形,還有正方形,那么我們就來找找長方形、正方形都有些什么特點?(小組討論。)
預設:
生1:我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四個角都是直角。
生2:我發現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
生3:我發現長方形對邊相等。
師:你怎么知道有4個直角?你用什么方法得出對邊相等?(學生用比一比、折一折的方法演示)
師小結:通過同學們觀察,動手折一折、比一比、量一量,知道了長方形、正方形都有4個直角,長方形的對邊相等,而正方形4條邊都相等。我們也可以說長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四邊形。
師:你們分得很好,都有自己的想法。無論怎么分,它們都有四條直的邊,有四個角。
【設計意圖:在分類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四邊形的特征,同時培養學生分析、比較的能力。方法不唯一,只要學生能說出理由來都給予肯定。】
四、習題反饋,鞏固提高
1.填一填
四邊形都有( )個角,( )條邊。
正方形有( )個直角,( )條邊;長方形有( )個直角,( )條邊。
2.判斷
(1)長方形有4個直角,4條邊相等。 ( )
(2)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 ( )
3.畫一畫
在點子圖上畫一個長方形、一個正方形、一個平行四邊形、一個梯形,并說說它們有什么不同。
【設計意圖:習題設計由淺入深,讓學生掌握基礎的同時有所提高。通過動手操作畫一畫,激發學生的興趣,鞏固對四邊形的特征的理解和記憶,發展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五、課堂總結,加以升華
師:說一說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整體回顧,既有利于學生梳理本節課的知識點,也幫著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過程,領會學習方法,總結學習經驗。】
反思:
“四邊形的認識”這一課為概念教學,雖然四邊形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說并不陌生,但讓學生真正掌握四邊形的特征是本節課的重點。上課前,我對教材進行了深入分析,覺得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關注以下幾方面:
1.注重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數學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數學教學應該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所以當我由校園場景圖引入新課時,學生很快就能從熟悉的主題圖中找出很多關于圖形的信息,豐富了學生對四邊形的感性認識,同時也激起了學生對本節課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對四邊形有了初步的認識之后,我又提問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是四邊形的?通過學生找生活中的四邊形,進一步滲透了數學來源于生活這一理念。
2.重視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三年級的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仍然是感性認識多于理性認識。直觀形象的操作更有利于加深學生的印象。上課一開始,讓學生勾畫圖形的輪廓,初步感知了四邊形的特征,再調動學生多種感官涂一涂、比一比、折一折,讓學生在操作中進一步認識了四邊形,總結歸納出四邊形的特征。在練習鞏固環節中,學生通過創造四邊形,并按要求畫四邊形等練習,加深了對四邊形的認識。
在教四邊形分類時,我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交流自己的想法,然后安排學生通過動手測量、對折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邊,自主探索發現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點,使學生在自主學習中獲得發展。
3.重視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在探尋四邊形特征時,我先讓學生獨立思考,然后再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組內交流匯報,這樣下來學生逐步地形成了抽象概括能力。并在后面探討長方形和正方形特征時學生輕松地總結出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