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艷
摘 要:我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其歷史文化的渾厚以及源遠不言而喻,然而文化的發展與群眾息息相關。“群眾文化”這一詞是出現在1953年,近幾年來我國群眾文化的蓬勃發展,不僅體現在群眾的積極性和參與性的加強上,更加體現在群眾精神上的滿足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這兩個方面。要想群眾文化繼續昂揚發展,離不開創新。唯有與時俱進,吸取群眾文化的精華,棄其糟粕,加強群眾文化的自主性和多樣性,群眾文化才能擺脫良莠不齊等一些不良現象,從而得到想要的發展與創新,更好的豐富人民的生活。
關鍵詞:群眾文化;發展;創新
要想群眾文化得到創新,我們先得明白群眾文化的內容,對它進行了解,再就是清楚群眾文化的內涵。只有深刻的了解了群眾文化的內容和內涵,才有資格對它進行創新,創新又分很多種,如形式、內容、方法上的創新。然而創新的最終意義也就在于,讓群眾文化能夠蓬勃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社會的復雜性以及多樣性,無可避免的造成了群眾文化的魚龍混雜,良莠不齊,不能一味的求發展求創新,更要深刻的認識到其中的缺點。才能讓群眾文化更健康更富有時代性
一、群眾文化的內容及內涵
(1)群眾文化的內容是指除自身職業外,具有社會性的文化,群眾文化一詞出現在1953年,其中包含人民群眾的自我參與、自我娛樂以及自我開發。群眾文化的主體是人民群眾的活動,主導是自娛自教,目的是豐富群眾的生活。從概括上看,群眾文化的主體是群眾客體是活動。群眾文化具有廣泛的內容,主要包含娛樂活動。其次群眾文化包含了群眾文化工作、事業、隊伍以及活動。
(2)群眾文化的內涵實際上就是群眾文化的意義,群眾文化大力倡導了科學文明,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使人們在豐富多彩,活潑生動的各種娛樂活動中得到精神上的釋放以及身體上的放松和休息。使群眾的知識技能不斷的提高,陶冶了人們的情操,提神了群眾的精神品質和思想內涵,從而使社會呈現一種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大力促進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形成。以優秀的群眾文化作品感染人,鼓舞人,引導人。從而引起人們思想的進步,人類的進步更是社會的進步。
二、群眾文化創新的三個著眼點
1.群眾文化內容上的創新
群眾文化內容上的創新也就是群眾文化活動上的創新。要有創新就必須對外界事物有著敏銳的洞察力以及高度的敏感性,要時刻關注歷史,經濟,文化和政治等各個領域的變化及重大事件,從而做出群眾文化的創新。
(1)歷史的。一些有意義的歷史紀念日或里程碑我們都應該牢記,著眼于此,我們就可以根據這些歷史人物和事件進行歷史的重演或改編,從而使人們了解歷史以及尊重歷史,最近較火的《蘭陵王》,以其獨特視角向人們展示隋朝之前一直分裂割據的形式,周朝統一,隨后建立隋朝,也讓人們對蘭陵王這一偉大的歷史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不失為一種群眾文化歷史的創新。
(2)經濟的。文化與經濟結合發展,文經結合,才能獲得雙贏,一些大型企業或小型的私營個體企業,完全可以為自己的商品或項目做一些文化活動從而起到推廣的作用。大連在這方面是一個很好的城市模范,二十幾年前大連也是以發展化工業,紡織業為主。但大連城市如今已是著名的旅游勝地,原因很多,如,大連城市狠抓“服裝節”,和“大連百年建成紀念日”等一系列的經濟活動很是搶眼。
(3)政治的。我國目前的政治問題最嚴峻以及最棘手的就是的臺灣問題,一直難以收復,呈現出分裂割據的狀態,武力不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我們可以創建一系列的文化活動,比如說“手拉手,心連心”、“我們是一家”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動來獲取臺灣同胞的認可以及讓臺灣同胞看到我們的真心。
2.群眾文化形式上的創新
文化的形式多種多樣,我們不能一成不變要不斷的推陳出新,文化才能更好地得以發展。比如說今年國慶期間,一些電視臺或地方部門,都會舉行一些大型的歌唱和朗誦比賽,但就站在觀眾的角度上來看,過多過密的表演縱然是能接受,但沒有達到一定的慶祝效果,我們可以收集一些這一年間在自己周圍發生變化的圖片,或者自備相機錄下祖國發生的變化,或是為一些在這一年之間為祖國做出了重大貢獻的人寫傳記,把這些集中在一起不僅達到了很好地慶祝效果,更能留給人們一種感動,這更加體現了文化創新的力量。
3.群眾文化方法上的創新
方法上的創新主要是包括組織方法上的創新和實施方法上的創新。
組織方法上的創新。切禁大轟大嗡隨波逐流,改變一些因為經濟形勢所形成的思維定式,通過新穎的設計與獨特的策略來吸引更多人的關注。比如說今年在我國舉行的全運會開幕式點燃圣火的儀式就是一個很好的文化創新,先由市領導以及一些運動員一個接一個的傳遞,然后由這些人再傳遞給一些小學學生,再由這些孩子共同引起圣火的燃燒。其中象征著祖國的蓬勃發展以及欣欣向榮,就是一個好的群眾文化組織方法上的創新。
實施方法上的創新。聯歡式、展演式、匯演式以及比賽式都是群眾文化活動的實施方法。其中的比賽又可以根據賽程賽制的需要來進行改變。努力做出不一樣的效果,達到創新的目的。
三、群眾文化創新的時代意義
文化的生命和靈魂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的能力體現了一個國家的文明和智慧。黨的十七大把文化創新作為我們必須堅持的治國治黨之道 ,說明文化的創新對中華民族創新具有重要的意義。要文化創新就要始終保持文化的先進性,使人們的精神世界不斷豐富,精神力量不斷加強。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有力保證也是文化創新,只有文化得到創新,人們的生活才能得到豐富,隨著社會不斷的發展,對生產力的需求越來越大,導致了文化創新的必然結果。只有不斷推出文化的創新,我們才能在思想的領域上占有領導地位,創造出屬于我們中國自己獨特的文化風格,既能反應廣大人民的心聲又能讓文化得到創新和發展。
總而言之,群眾文化的創新就是在原有的文化基礎上讓文化得到更好地發展,群眾文化在社會文化中具有龍頭導向和示范的作用,因此我們應對群眾文化給予高度重視,特別是群眾文化的創新。群眾文化的創新關乎我們經濟、歷史、政治的發展。保護群眾文化的創新與發展更是我們每一個人所具有的責任。文化的發展就是社會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汪玉柱.論群眾文化的創新[J];大眾文藝;2012年12 期.
[2]楊衛武.施永紅世博會推動上海群眾文化創新發展的幾點思考[J];經濟師. 2009年第08期.
[3]范雯芩.群眾文化創新建設的思考[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