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飛熠
摘 要:很多情況下,我們發現在《品德與社會》課上缺乏生機,教學缺乏活力,課上很難看到學生思維的碰撞,言語的交鋒,智慧的閃光,創新的火花。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生習慣當聽眾。《品德與社會》應像學其它學科一樣,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要遵循“美、趣、活”的原則,著力渲染濃厚的氣氛,使學生進入一個充滿美的情境,激發學習動機,饒有興味地進入課文。
關鍵詞:激趣;“活”的學科;激發學習動機;內部動力
《品德與社會》學科是一門包羅萬象的雜科,它的內容涉及知識極為廣泛,以人與人的關系為紐帶的知識,以生活問題為中心的內容,也有以民族精神為依托,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及法制觀念的啟蒙教育,讓他變成枯燥乏味的內容,那該是多大的遺憾。其實,《品德與社會》學科也像其它學科反映的客體不僅僅是復雜多樣的客觀世界,也蘊含著豐富的主觀世界,可見它應該是一門“活”的學科。
然而,很多情況下,我們發現在《品德與社會》課上缺乏生機,教學缺乏活力,課上很難看到學生思維的碰撞,言語的交鋒,智慧的閃光,創新的火花。沉悶的課堂氣氛,學生習慣當聽眾。《品德與社會》應像學其它學科一樣,在教學中創設情景,引導學生進入課文,要遵循“美、趣、活”的原則,著力渲染濃厚的氣氛,使學生進入一個充滿美的情境,激發學習動機,饒有興味地進入課文。“愉快教育”是古今中外很多教育家主張和提倡的。實踐使我們體會到,在小學社會課教學中要實施“愉快教育”,主要是突出一個“趣”字,具體有以下五點做法:辯論激趣法,體驗激趣法,問題激趣法,聯想激趣法,表演激趣法,通過這些方法達到揭示課題,激發興趣的效果。
一、辯論激趣法
理不辯不明,辯論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如,教學"人口分布"一課時,有教師先提出:"人口增長過快對我國的發展有什么影響?"再讓學生針對他們回答的兩種答案:"人多力量大,人口增長越快越能使我國飛速發展"和"人口增長過快,會阻礙我國的發展"展開辯論,不僅能使學生弄清概念、明白事理,還能大大激發學生的興趣,增強主動學習的意識。為全文的學習作好了準備。
又如,有教師在講授《怎么樣看電視》這一課時,考慮到現在很多中學生喜歡看電視,所以就安排了一節“電視的利與弊”辯論課。由于話題貼近學生生活,他們覺得有話可講,整堂課掌聲不斷。這里是幾個精彩的片段:(正方觀點)看電視能使我們接受新的知識,可以了解國家大事,增添有益知識,豐富精神生活,還可以學習各種健身鍛煉的方法。反方當然不甘示弱,給予正方迎頭反擊:電視節目容易使人沉迷于其中,損害視力,使人進入催眠狀態;有些青少年離家出走是受電視的不良影響,成績下降,升入大學幾率低、犯罪率上升、早熟等一系列的不良狀況都是沉迷于電視造成的;對青少年成長很不利。
二、 體驗激趣法
兒童期是品德與社會發展的啟蒙階段,教育必須從他們發展的現實和可能出發。因此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方式中設計好主題活動非常重要。主題活動應貼近學生生活,學生非常愛上,樂于參與。所以,思品課教師應重視改變課堂傳授知識的習慣,設計一些豐富的實踐活動讓全體學生參與,動中悟理、動中導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教學《我是家庭的小主人》一課時,有教師首先從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入手,讓學生回去幫家長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在課上讓學生結合自己在家的表現說說怎樣才算是一個好兒女?四年級的孩子已經慢慢懂事了,能夠幫助家長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他們愿意把在家中受家長表揚的情況介紹給大家聽。同時,有教師又把與家長了解到的有些獨生子女們在家不好的表現羅列出來,供他們辨別正誤,從而使學生得到正確的認識。
三、問題激趣法
培養情感也是社會課的基本任務之一。有教師在社會課上就常以各種有趣的形式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
五年級的學生正在上社會課《水資源問題》,當談論到目前的水污染問題時,一生說:"環境污染每年耗費中國2830億元,中科院院士發出警報:中國水污染沖破最后防線。"另一生問:"你的資料有證據嗎?你從什么地方了解到的?男生說:"上網可以了解到很多有關水污染的資料。"
終于迎來了同學們盼望的興趣課,大部分同學把他們收集的資料進行了交流,"重復用水率低,正在加劇中國的水資源危機""地球上還有多少水""世界水日與水的危機?"全球糧食供應將受水的影響""水污染威脅中國""十萬人靠一條被污染的河生活""府南河污染觸目驚心""水污染趨勢越來越厲害"等等。
四、聯想激趣法
如畫畫《我們的學校》一課,在結尾我出示了一幅“學校遠景規劃圖”。說:“這就是我們未來的學校,校園里有山水、花鳥,你覺得美不美?你認為在這樣的校園里還應增置一些什么設施更美更完善?”在這有趣的情境中,學生受到了教育,也增加了自己為有這樣美麗校園而自豪的感覺。
又如《寄托著希望的傳統文化》一課教學中,有教師帶學生進行趣味十足的遐想旅游,通過VCD播放《中國少數民族節日集錦》,使他們在談笑聲、樂曲聲、讀書聲中,仿佛置身于少數民族節日,正在與那里的人們過著歡樂、富裕、幸福的生活。看到這一切,學生由衷地發出贊嘆聲,激發了熱愛祖國及以民族大團結的情感。討論、交流。
五、表演激趣法
課堂表演教學是一種以課堂教學為舞臺、以課本內容為腳本、以學生主動創造為動力的綜合性的學習實踐活動,它可以促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較為充分地掌握知識、發展能力、形成體驗、得到發展。在進行《文明于世的絲綢之路》的教學中,教師先根據教材準備一些物品,讓一位學生扮演來自西域的商人,一位扮演來自中國的商人,讓他們準備各自的物品(包括自備的物品和準備交換的物品),最后讓他們表演交換物品的過程,表演結束后讓學生來判斷他們表演的真實性。
以上這些方法也完全符合歷史與社會新課程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課程文化,改變了傳統歷史與社會課的課堂教與學方式,激活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極大地提高了歷史與社會課的課堂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