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高東
【摘 要】信息技術能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內容;能變抽象為形象直觀,變枯燥為生動有趣;能優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能改善教師的教學方式;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關鍵詞】信息技術;數學教學
《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對數學課程的內容、數學教學、數學學習方式等方面產生深刻的影響。整合的作用是有利于學生認識數學的本質。高中數學課程應提倡利用信息技術來呈現以往教學中難以呈現的課程內容。下面本人結合自己幾年來在新課程教學中的課例談談信息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一些作用。
一、利用信息技術呈現以往教學手段難以呈現的內容
1.動態展示圖像變換
在講函數y=Asin(ωx+φ)
的圖象時,傳統教學只能將A、ω、φ代入有限個值,觀察各種情況時的函數圖象之間的關系;我利用《幾何畫板》則可以把它們之間的關系直觀的表示出來,圖像之間的變化關系也準確表示出來。
2.幾何圖形形象化
在立體幾何的教學中,以往都是用教學模具輔助教學,給學生以直觀形象,但幾何模型難以展示圖形內部的幾何關系,更不能動態變化,在旋轉體的定義教學中,用課件可以清楚地讓學生看到圓柱、圓錐、圓臺分別是矩形、直角三角形、直角梯形繞一邊旋轉而成。在“側面積”教學中,通過課件可以展示各種多面體和旋轉體的側面展開圖。在體積的教學中,通過課件展示斜棱柱與直棱柱、正棱柱之間的關系,展示圓柱、圓錐、圓臺之間的關系。
二、利用信息技術,可以擴充信息量、增加教學密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教學“正弦函數的圖象和性質”時,如果按傳統教法,一般從作出坐標軸、12等分單位圓、作正弦線、示范講解到最后畫出圖象,最起碼要用去20分鐘,大大浪費了有限而寶貴的教學和練習時間.而采用多媒體課件展示,不但能夠形象、直觀的演示了作圖方法和作圖過程的每一個步驟,而且可以用比較少的時間完成上述作圖過程。
1.介紹課件制作的數學原理和步驟(內容略)
2.利用課間展示動畫效果(課件制作過程略)
這樣操作與用傳統手法作出的圖形相比,標準規范的圖形能夠給予學生很好的視覺效果。這樣既提高了教學質量,又加快了教學節奏,節省了教學時間。
3.習題講評課,實現了分層教學
習題講評課也是以前“頭痛”的課型。講得太細,浪費了優等生的時間;講得太粗,后進生又留下許多疑問。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后,我常把習題講評分為四步進行,第一步:公布答案,讓學生先知道哪些對哪些錯;第二步:自主探究,讓學生自己找出自己的錯誤并在小組討論;第三步:疑難點撥,對小組討論不能解決的問題進行點撥。第四步:展示過程。將一些疑難題的解題詳細過程展示給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看。這樣既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照顧到學生在學習上的個體差異。
三、信息技術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
1.數學實驗進課堂
在《概率》的教學中,有一個探究活動:“用模擬方法估計圓周率π的近似值”,方法是:向一個正方形中隨意地撒芝麻,數出落在圓內的芝麻數和落在正方形內的芝麻數,用芝麻落在圓內的頻率來估計圓與正方形的面積之比(),由此得出π的近似值。如果用原始的實驗方法既費時費力,而且不精確。我引導學生在《電子表格》中,用隨機函數每次產生兩個隨機數x,y∈[0,1],把點(x,y)看成是正方形內的一粒芝麻,再用邏輯函數判斷x2+y2≤1是否成立,如果成立,則該點在圓的內部(四分之一圓)。將上一行復制到下一行就產生了新的一點,如要想撒一千粒芝麻,只要將第一行選定后,拉著“復制柄”到1000行即可。在此表格中只要修改其中任意一個隨機數,其他隨機數也會隨機修改,相當于重新做了1000次實驗。最后用統計函數計算落在圓內的點的次數,求出π的近似值。有了信息技術,學生可能通過數學實驗來探究數學問題,啟迪數學思維。
2.課堂引入,激發興趣
在《等比數列求和》一節中,我設計這樣一個動畫場面:“一個大頭人從阿凡提那里買一匹馬,得花一千五百元,但買后反悔了,認為這匹馬根本不值這么多錢,要把馬退給阿凡提,阿凡提便提出了一個新的條件:既然你嫌貴,如果你能改買馬蹄子上的釘子,我就把馬白送給你如何?大頭人聽后略加思索便問怎么個買法。阿凡提講:每個馬蹄子上有6個釘子,共24個釘子。第1個釘子只要你1分錢,第二個釘子要2分錢,第三個釘子要4分錢,即后面的釘子是前面釘子錢的2倍,大頭人聽后動了心,認為買馬蹄子上的24個釘子花不了多少,便答應了.但經過計算才知道是一個較大的數,可有口難辯,只好默不作聲地把馬牽走了。”當學生余興未盡時,緊接著提問:“你們能得出大頭人買這‘24個釘子花了多少錢嗎?”當學生感到茫然時,引入課題。如此生動有趣地創設情景,導入新授內容,使學生產生求知欲,迫切希望揭開謎底,既活躍了氣氛又激發了興趣。
總之,在實施新課程的背景下,信息技術展示了其強大的生命力與廣闊的發展空間。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高中數學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但是,也不能因此就可以說信息技術是萬能的,只有在教學中準確把握,才能使其真正的發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