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林
[摘要]目前,我國的幼兒教育在文學欣賞方面還存在不少的誤區,一些幼兒園忽視了對幼兒的審美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文學欣賞教育。文學欣賞誤區的存在使得幼兒缺乏正確、客觀的審美態度及審美情操,不利于幼兒的情感成長。幼兒文學欣賞的誤區具體表現在:在文學欣賞教育中,幼兒缺失了主體地位;對幼兒的審美感知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忽視了對幼兒審美情感的培養;在文學欣賞上,忽略了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態度。當幼兒文學欣賞面對這些誤區時,幼兒園的教育工作者必須要對此重視起來。
[關鍵詞]幼兒;文學欣賞;誤區
文學欣賞教育是通過人們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與品評,從中來陶冶情操、塑造人性的教育活動。在欣賞的過程中,人們從中能夠得到思想的啟迪,讓智力得到了開發,從而培養人的審美能力,同時道德思想也得到了升華。幼兒文學欣賞教育主要集中在對文學作品的知識教育、文學欣賞的技能教育、文學欣賞的思想教育等方面,但當前的幼兒園在文學欣賞教育工作上仍比較薄弱。在幼兒園里,教育工作者對幼兒的文學欣賞教育可以隨時隨處地開展。因此,教師可以合理地安排時間,將文學作品的欣賞教育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但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往往忽略了對幼兒的文學知識和欣賞技能的傳授,通常就是讓幼兒通過朗誦和背誦來學習文學作品。例如:對古詩的欣賞,教師先是教會孩子們正確地識字發音,然后帶領孩子們反復朗誦古詩,直到幼兒能夠完整地背誦出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忽視了對古詩內容的鑒賞,所以整節課下來,孩子們只會背誦,而不解其意。因此,這樣的教學方式便會導致孩子們很少能夠體會到文學作品的藝術性和審美感。
一、在文學欣賞教育中,幼兒缺失了主體地位
幼兒時期是孩子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應該意識到文學欣賞對幼兒主體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從小就開始培養孩子們的文學欣賞技能,將有助于他們未來的發展。在文學欣賞教育中應該將幼兒視為教育的主體,而不是作為被教育者。比如:在一些幼兒園里,很多教師認為幼兒的年齡偏小,什么都不懂,缺乏主體意識,于是,很容易將幼兒的主體地位轉變為被動式的接受地位。要知道幼兒正處在對一切事物的懵懂時期,他們就像一張白紙,一張張具有旺盛的生命力的白紙。作為幼兒園老師,你可以在這張白紙上任意地圖畫。只要你用心地去構造,那呈現出來的作品就一定是最美的。正如幼兒的思想,教師給孩子們傳授了某種知識、某種思想、某種技能等等,孩子們就會接受這些,因為白紙畫上去是什么,就是什么。 可見,幼兒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的重要性。如果教師選擇的是將幼兒置于被動的地位,讓幼兒被動感知、理解、記憶文學作品, 最終的目的只是讓孩子們能夠快速地記憶這些文學作品。那么,這樣的教學手段不僅忽略了幼兒在欣賞文學作品時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同時也忽視了幼兒的主體地位。
二、對幼兒審美感知力的培養不夠重視
審美感知是人們對某種事物進行體驗、想象、理解后所產生的感知能力。例如:當孩子們在看圖畫時,孩子們會對圖畫的色彩感知,會對圖畫所表現出來的故事情節而感知。文學欣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孩子們對美的審視能力,讓孩子們有著審美的眼睛和心靈。但幼兒園的教師對孩子們的審美感知能力的培養還存在誤區,例如:教師在對孩子們實施文學欣賞教育時,多是以道德訓誡為主,告訴孩子們不要這樣做,不要那樣做,卻沒有教會孩子們真正的理解文學的內涵和感受文學欣賞的魅力。而且有時候,教師對文學作品會過分地注重科學性的分析,但忽略了其實際的文學藝術性,從而導致孩子們對文學作品藝術性的理解比較的生疏,即教師對幼兒的文學教育易忽視孩子們的知、情、意的心理情緒。因此,教師應該從孩子們的情緒上進行培養教育, 激發他們對文學欣賞的藝術情感,重視實用性的情感培養,諸如親情、友情等,讓孩子們在文學欣賞中受到熏陶。
三、忽略了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審美態度
文學欣賞離不開審美態度,作為欣賞的主體,審美態度不僅幫助其對審美客體從一種特殊的方式來進行文學鑒賞,同時,審美態度還幫助主體處理和協調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引導主體進入藝術形象的世界。當然,主體也需要將自己的情感投入進去,移情于直觀的藝術形象世界, 從中品味文學情感的變化以及體會人生的豐富多彩。在幼兒園的文學欣賞教育中,教師沒對幼兒美的運動模式與生命運動特征進行感知的引導, 而是過于重視對內容的理解,輕視了文學的美感,這主要是由于教師自身沒有形成正確的審美態度,從而使得幼兒文學鑒賞活動失去了其價值意義。從鑒賞意義上來講,對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欣賞能力對幼兒將來的發展更重要。因此,只有端正了審美態度,才能夠恰到好處地開展各種鑒賞活動。
責任編輯 沁 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