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風林
[摘要]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順應學生認知特性,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已成為當今教學的主旋律。具體促進策略有:創設問題情境策略,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嘗試點撥策略,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時空;改變評價策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心。
[關鍵詞]策略;主動學習;評價
傳統的教學過程注重“以教師為中心”,著重于教師的“教”,使教學變成單純的傳授過程,學生則處于被動接受狀態。新時期素質教育要求“以學生發展為本”,其目的是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成為學習的主人。顯然,傳統教學無法讓學生的主動意識得到充分發展,無法適應時代,因此必須改進教學策略,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地學習。
一、創設問題情境策略,鼓勵學生主動學習
在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學生一個提問的空間。讓學生學會提問,以問引問,激發學生對思想品德認知的沖突,激發探究的欲望。在傳統教學中,較多的情況是教師根據教學重難點,提出問題,學生根據教師的問題從課本中找出答案,這樣很大程度上是學生在被動地學習,很難發揮主動學習的能動性。其實,教師可讓學生先看課本,梳理知識,然后根據知識,提出相關的問題。筆者在七年級下冊思想品德課“法律知識”教學中,先讓學生自主看書,自主提出問題,學生的問題有:法律是怎樣形成的?如何理解法律是一種特殊的規則以及法律與道德規范的不同之處?法律的作用是怎樣的?等等。然后讓學生自己解答這些問題。課堂氛圍非常活躍,主動參與的學生很多,學生的學習興趣被激發起來了。
二、嘗試點撥策略,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時空
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教師要把較多的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自由自在的空間里自主探究、交流學習,因此,教師的“點”“撥”要適度,“點”要恰到好處,起到使學生感覺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作用, 同時,又要留給學生學習、探究的時間與空間。具體策略如下:
1.“點”在成長處
學生的認知總是在原有知識中生長出來的,有部分思想品德知識較抽象,教師要找準這個“切口”稍加“點撥”,便能使學生的認識邁上一個臺階。如在學習“法律的特征”時,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的約束力,可以從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角度,舉一些政府高官違反法律同樣受到法律懲處的例子,如上海市原市委書記陳良宇等。
2.“點”在障礙處
學習活動是學生內化的過程。學生在平時思考、分析、解決問題時,常因一點小故障而導致思維停滯,教師此時只要輕輕一“點”就能讓學生茅塞頓開,從中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如學習《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有家庭保護、學校保護、社會保護、司法保護四項基本途徑,通過對比,讓學生自主找出四項保護途徑的區別,以達到準確理解保護未成年人四項途徑的效果。
三、改變評價策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心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常注重的是教案的執行過程,而忽略學生的學習過程。因此,教師教學時可以通過觀察、交流、提問分析和課堂練習隨時收集學生的學習信息,運用一些技巧方法,改變一下評價策略,增強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信心。一節成功的課,少不了給予學生充分的肯定,哪怕是短短的一句“你講得很有道理”,也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感受到思考的愉悅。教師還應適當地把評價的權力還給學生,使學生成為“小老師”,評一評老師,評一評同學,評一評自己,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
美國作家愛默生說過:教育的秘訣在于尊重學生。我們要充分尊重學生,改進教學策略,為學生創設一種自主、和諧、合作的學習氛圍,使學生產生自覺參與、主動學習的欲望,還給學生一片藍天一個舞臺,讓學生無所顧忌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只要我們依據教育教學的規律,更新和轉變落后的教學觀念,學生主動學習的局面就不難看到。
責任編輯 如 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