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學生的團隊精神的培養是高職院校工作的重要目標,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是時代發展的需要。現從加強團隊理論的理解、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提高教師的素質、開好主題班會、組建有力的班級干部隊伍、在實踐中強化團隊精神、開展好團隊的活動、促使團隊精神轉化為企業精神幾個方面談高職學生的團隊精神的培養。
關鍵詞:團隊精神;素質教育;團隊凝聚力
所謂團隊精神,簡單來說就是大局意識、協作精神和服務精神的集中體現。從內心理解團隊原則的合理性,真正地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當今世界,無論是國家之間、企業之間還是個人之間的合作日益頻繁,用人單位要求畢業生應具備整體意識,具有團隊精神。然而,近年來的在校學生人數總體上升,但是學生素質整體下降,而且獨生子女學生所占比例逐年上升。獨生子女先天的自私、任性、不關心別人,缺乏與人合作的精神。在高校的教育中更多的重視培養學生個人的專業理論水平,思想教育也有“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現象。因此,加強政治思想工作,培養團隊精神成了高職教育應高度重視和解決的問題。如何培養團隊精神,我結合工作談一點體會,以求商榷。
1 加強團隊理論的理解
團隊精神不是與生俱來的,必須通過后天教育獲得。通過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傳授、宣傳團隊的理論精神。如:用舉辦講座或專題教育等方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向學生宣傳團隊精神,分析現階段高職學生在團隊精神方面的不足。舉辦報告會、演講會等形式的活動,傳遞、宣傳團隊精神方面的信息。講解、分析團隊精神在創業實踐中的作用。通過多種渠道,結合對高職人才的需求,加強對大學生的理論指導,凝聚一種體現團隊的組織追求、管理理念和社會價值取向的團隊精神。
2 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凝聚力是團隊精神集中體現,沒有凝聚力就沒有團隊精神。調整好團隊成員的心理,增強成員的整體感,要使團隊的每個成員都能充分理解、相互信任,能正確處理團隊內部的矛盾和沖突,把個人的前途、命運與團隊聯系在一起。如:對個性強的學生和問題學生,在明確是非的前提下,給以最大的愛護和幫助,在集體中形成積極向上,理解和寬容的氛圍,使學生在溫暖、和諧的環境中形成凝聚力;建立團隊與學校其他組織和部門的聯系,增進各方面的溝通,處理好學校和社會的各種關系,進行不斷的探索和學習,鼓勵學生接受挑戰,運用團隊的智慧,進而增強團隊的凝聚力。
3 提高教師的素質
教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全面而深遠的,提高學生的素質,就要首先提高教師的素質。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教師要提高整體素質,尤其是高職的輔導員。輔導員工作在學生第一線,跟學生接觸多,是引導學生具備團隊精神的最有力者。“學為人師,行為示范”以科學發展觀重要思想為指導,努力學習,豐富內涵,要與學生融為一體真正從實際出發,解決學生困難。做到與時俱進,以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積極參加學生活動,幫助學生在集體中正確認識自己,做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使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明白“要做什么”、“怎樣去做”,在平等、溝通、雙贏的基礎上,培養既有知識水平,又有動手能力;既有獨立工作能力,又有合作精神的新型人才。
4 開好主題班會
班會是增強學生團體意識的重要途徑,加強班級建設,組織好主題班會,可以有效的凝聚學生的團隊精神。開展主題班會,要有設計,有分析,有具體實施的計劃,包括班會的目的,主題與內容,形式與方法。如:引導大一新生調適心理,轉換角色,重新定位,融入新團隊,打造新形象,是大學新生入學教育主題班會應著力解決的問題。輔導員應該把選題策劃的出發點定在大學生的“目標確立”上,把實施方略的落腳點放在大學生的“規劃制定”上,把目標與規劃的結合點落在大學生的“全面發展”上。使每個成員都能產生歸屬感、榮譽感、受到他人尊重、獲取自信,形成一個有共同的目的、共同的榮譽感和為達到共同目標而組織的相同活動,有正確的輿論和優良作風,有嚴格的制度和紀律,有團結友愛、相互幫助、平等互利的人際關系的優秀團隊。
5 組建有力的班級干部隊伍
班級干部是班級中的一支主要力量,對班級有著一定的號召力。一個班級的管理工作能否順利開展,這個班級的整體水平能否提高,取決于能否把全班同學凝聚在這個核心的周圍。所以班干部要選好,要挑選那些學習成績優良、有能力、善于團結人并能與人合作的學生擔任班干部。在班級管理中采用民主管理,發揮班團干部以及每個學生的積極性,通力合作,才能搞好班級,除了組建好班、團干這一核心隊伍外,還組建了寢室管理組和各種檢查小組。各班、團干和各小組的分工明確,他們既要各盡其職,又要相互協助,提高班級工作效率,強化班級集體的團隊精神。
6 在實踐中強化團隊精神
團隊精神需要與人溝通的能力,又注重與人合作的能力。這種能力必須通過實踐來獲得,并最終運用于實踐。在實踐過程中,鍛煉學生的語言溝通能力,交際能力和協調能力,提高學生收集信息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接受意志品質、成功與失敗的考驗,克服自卑和自傲等不健康心理的影響,學會互相支持,協調發展,共同進步。也可以搞一些體驗式實踐培訓活動,讓學生融入設定的情景之中,如眾人齊心“過電網”、“孤島逃生”等等游戲,讓學生在活動中親身體驗、實踐、感知其中的深刻意義,從而達到我們所期待的教育目的。
7 開展好團隊的活動
結合學院的實際,富有成效地開展各種形式的團隊活動,通過這些團隊活動來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以及團隊的自我能力,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開展大型團隊活動,增強團隊的凝聚力。比如,開展創業實踐教育、組織團隊外出調研、慶“七一”、“國慶”、球類比賽,群體性文藝活動,辯論賽,學習競賽、暑期社會實踐等,這些活動的圓滿完成者往往是分工明確、組織協調較強、善于團隊協作的團隊,這能使學生充分體驗到團隊精神的重要。還有社團活動,大多是學生因為共同特長愛好而組建,大多數成員對團體的情感和集體意識較高。
8 促使團隊精神轉化為企業精神
高職院校的學生可以利用一年的實習期,特別是“訂單”學生,可以去“訂單”企業進行一年的頂崗實習,這不僅是崗位零距離鍛煉的大好時期,也是培養學生團隊精神的最好機會。高職學生進入企業后,又融入了另一個新的團隊,在學校的學習,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團隊知識和素養,通過與企業員工朝夕相處,腳踏實地的工作,融合企業文化元素,這種團隊精神很快就會內化為企業的團隊精神,促使他們自愿聚集到企業的旗幟下,在企業的壯大和發展中體現自身的價值。
總之,團隊精神教育已成為社會發展的需要。培養好學生的團隊精神,是高職院校責無旁貸的義務和責任。高職學生團隊精神的教育和培養是一項長期工程,它依靠教育者的引導、教育,以及學生個人的素養、鍛煉和社會輿論的影響。只有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培養出適合社會需要的人才,培養高職學生的團隊精神的工作才能真正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楊志君.論大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J].重慶廣播電視大學學報.
[2]羅競媛.小議體育游戲教學中的團隊精神的培養[J].
注釋:
①《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
②李海峰,等.培養大學生團隊精神應堅持集體主義原則[J].陜西教育學院學報,2004.
作者簡介:李竺蕓,土木工程學院思想政治輔導員,2008年畢業于東北農業大學,獲得管理學和法學雙學士學位,中共黨員,研究實習員。擔任工程造價專業09級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