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勇
【摘 要】在新課改的目標要求下,高中階段的教育重心不僅包括傳授給學生應有的知識,還包括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其得到全面發展。學校要達成這一教育目標及宗旨,就應當重視班級管理問題,本文將針對目前高中班級管理出現的問題,給予一些看法及建議,培養出更多具備綜合素質的人才。
【關鍵詞】高中班級管理;新課程理念;問題與策略
高中階段的班級管理工作主要包括學生學習以及生活兩方面的管理,管理主體為班主任,因此,班主任抱有怎樣的教育理念以及態度,直接決定一個班級管理的成敗??梢?,要抓班級管理工作,應當從班主任入手。目前,很多學校的班主任仍然抱著傳統陳舊的教育觀念去進行班級管理,隨著時代的發展,有些管理方法顯然已經不再適用。加之社會等外在環境的變化,先進技術以及新思想等的不斷涌入,其對思想并沒有成熟、可塑性非常大的高中生的沖擊力是很大的。一旦班級管理有所疏忽或松懈,必然會導致這些外在復雜的因素影響到學生的發展,最終直接阻礙班級建設以及對學生各個方面的教育工作。本人將以自己的實際工作經驗為基礎,淺談對高中班級管理工作的體會以及看法。
一、高中班級管理存在的問題
1.班主任本身的素質問題
作為班級管理工作的主體,班主任起著關鍵性的作用,也是班級管理工作的主導力量。然而,現如今大部分學校的班主任自身素質仍然有待提升,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第一,大部分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時仍然抱有較為陳舊的教育理念,即對學生只有“管”沒有“理”,沒有及時更新自己的管理方法,也沒有正確的科學的理論來指導自己的管理工作;第二,學校在選擇班主任的時候主觀隨意性較大,并沒有具體分析各個班級的實際情況,把人用到刀刃上;同時,學校也并不太重視對班主任專門進行有關班級管理方法以及理論知識的培訓工作,大部分班主任僅通過以往的經驗或是主觀判斷開展班級管理,其理論知識的匱乏直接導致很多班級的管理強制性過多,教師沒有站在學生全面發展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最后,很多班級的班主任較為年輕,盡管他們比較容易與學生拉近距離,但在實際工作中很多老師卻空抱有一腔的熱情,卻因為缺乏經驗而管理無方,遇到實際問題時束手無策。
2.班級管理主要傾向于智育
目前很多老師迫于升學壓力,不管是在教育工作中還是在班級管理工作中,都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即只重視智育工作,而忽略了德育方面的內容。如此一來,學生無法得到全面的發展,今后走上社會時也難以適應。另一方面,教師如果片面地關注學生學習成績,只關心學生的學習,而忽視了他們的身體以及心理健康,長期以來也會直接影響到智育工作,學生也難以取得較好的成績。
3.管理方式與方法陳舊
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其思想還處于可塑發展階段,身心都不夠成熟,但又由于外界因素的影響,很多學生都已經有了自己的想法,有的學生也逆反心理也較強,并不是老師說什么,就一定要聽什么了。而同時,大部分班主任并沒有實際考察到學生的這些心理變化,所使用的管理方式仍然以強制為主,有些要求較為苛刻的班主任,無法容許學生犯錯,直接導致學生對老師口服心不服,師生距離大大拉開,而有的學生直接不再服從于班主任,為所欲為。這些都是班主任管理方法不恰當以及缺乏管理技巧造成的,傳統的陳舊的教育理念,加上班主任對學習好的學生比較偏袒,對其他學生沒有應有的包容以及理解,這些都直接導致很多學生失去學習興趣,與班主任的矛盾激化,并直接影響到自身發展。
二、解決高中班級管理問題的策略
1.在班級管理中滲透德育
要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就應當在班級管理工作中注重滲透道德素質的教育。高中階段的學生雖然在心智上已經逐漸成熟,但比較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仍處于人生觀、世界觀以及道德觀、價值觀逐步發展的時期,如果班主任在進行班級管理中懂得恰當地引導學生,多進行感化教育,多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的感召以及滲透教育,而非單純地進行知識傳授或是強制性管理,讓學生從感性的角度體驗到道德情感,則能幫助他們形成正確的觀念,提升他們的道德素質。
2.建立民主的班級管理制度
班主任應當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為指導,盡量創造一個寬松、融洽的班級氛圍,實現班級的民主化管理。首先,在制定班級制度時,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讓有能力的、受大部分同學喜愛的學生協助自己的管理;其次,要創建較好的輿論氛圍,班主任要多與學生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想法,在滿足了學生的需求以及愿望的基礎上談管理,很多制度的建立也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每個人都為班級建設添一份力量;最后,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允許學生多題意見,從具體實施的過程中發現問題,及時進行制度的修訂與完善。而在選舉班干部時,也應當做好民意調查,讓全體學生參與投票,使班干部在進行后續管理工作時能較好地協助到班主任、服務于班級。
3.重視學生的全面發展
班主任不僅要重視智育以及德育工作,更要注重學生的身心發展,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確保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具體來說,應該多讓學生在課外做做活動,參與一些體育運動,同時多關心學生的生活,適時做好心理疏導,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保證學生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的同步全面發展。
4.改變評價方式
對一個學生的評價不能只看考了多少分,而應注意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等各方面,既要看他們學習成績提高程度,也要看他們平時學習參與程度,學習興趣濃淡,思維能力,理解能力。更要看他們非智力品質如毅力,心理承受能力,適應社會能力,實踐操作能力的強弱;既要看他們在學校表現狀況,也要看他們在學校以外的表現,總之要對學生進行全面客觀發展評價。新課程要求班主任在給學生評價時,要有自己的評價還要兼顧其他科任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評價,學生家長的評價,全面地、客觀地、發展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讓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成為學生成長的前進動力。
總之,科學的班級管理不僅能夠規范學生行為、促進學生學習,還有利于班主任把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情感,因材施教地為學生進行管理,促進學生健康個性的形成和自身的全面發展。因此,學校要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主任對班級的管理能力,使班級管理發揮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謝玉勝.談班主任在學生心理素質教育中的作用.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29
[2]蔣傳法,黃云.普通高中學生人格發展特點的測查分析[J].中小學生心理健康 2006.3
[3]王之川.談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的幾個轉變.教學創新,2009.9